从波西米亚到阿尔卑斯——RIEDEL的重生之路
库夫斯坦因(Kufstein)——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蒂罗尔州之间的一座历史名城,自古有着“因河明珠”的美誉。河岸边的库夫斯坦因要塞经历了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见证着历史的风雨,岁月的沧桑。穿梭于欧洲,犹如游走在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更何况是在欧洲的心脏,阿尔卑斯的腹地?
© Tirol Werbung
在这座遍布着历史遗迹小镇的近郊,坐落以生产各种葡萄酒器皿而闻名世界的里德尔(RIEDEL)公司总部。这家传承了十一代,已走过260年风雨的家族企业,它的历史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样,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传奇。
© RIEDEL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该公司发展成为了高品质玻璃产品的代名词,《时代杂志》曾经对RIEDEL的评论是“更能为葡萄酒鉴赏家带来愉悦的酒杯”。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二战结束,年轻的Claus RIEDEL还没有发明清透、光滑、薄壁的现代型酒杯,也还没有研究出酒杯型状对品酒的重要影响。21岁的他仅仅是一个被强征入伍后赶上战争尾声的战俘。从意大利押往德国巴伐利亚途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时候,他从火车上纵身一跃,成为留在蒂罗尔的一名二战难民。很难想象这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两年前还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富九代公子,他的家族就是名望响彻欧洲的玻璃巨匠RIEDEL:家族第三代Johann Leopold靠着自己发明的窗格玻璃技术建立了最早的RIDEL工厂。第五代Josef RIEDEL被称为“伊泽拉山脉的玻璃王”,他把创办于波西米亚的玻璃作坊发展成当时纵横欧洲的商业帝国。而Claus的父亲Walter ,RIEDEL家族的第八代传人,时称“玻璃魔法师”,将玻璃制造引入诸如雷达等科技军事领域,但也因此被德军盯上,使得家族命运急转直下。战后Walter被苏联强征为技术顾问,押至莫斯科为苏联政府建设国家玻璃厂。家族在波西米亚的工厂也被捷克政府无偿收归国有。年轻的Claus被强征入伍,如今不仅身无分文,战乱时期也没有传承到家族的绝活技艺。靠狱友指点,Claus RIEDEL投奔了一位同样来自于波西米亚的老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位叫丹尼尔•施华洛世奇的老人,发明了世界上首架切割水晶的机器后在蒂罗尔的瓦滕斯建立了他的水晶王国。更巧的是,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年轻时曾在Claus的曾祖父门下当过学徒。面对无家可归的Claus RIEDEL,他像疼爱自己的亲孙子一样,送他去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化学系念书,之后又安排他到自己的工厂做学徒。就像他当年在老Josef门下学习如何切割玻璃一样,这位老人把从RIEDEL家族那里学到的精湛技艺又交还给这个古老家族的年轻一代。
© swarovski
© RIEDEL
© RIEDEL
1997年RIEDEL的第十一代传人Maximilian Josef RIEDEL 从父亲手上接过企业的管理权,这位25岁就被派往美国担任公司美洲地区CEO的家族传人,从一开始就展现出这个家族所特有的在设计上的天赋,在帮助父辈拓广美洲市场的同时,他设计的“O” 型酒杯喝醒酒器系列亦成为葡萄酒器皿市场的一枝独秀。
虽然RIEDEL在欧洲、美洲和亚洲设有多家工厂,但是奥地利库夫斯泰因(Kufstein)小镇上的手工坊依然是它的总部所在,这里有130多位技艺精湛的手工匠人,RIEDEL酒具中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级作品都产自这儿。
© RIEDEL
🔎:https://www.ried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