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从他乡来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寻乌经验被称为新时代枫桥经验,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报道了寻乌基层司法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以下是报道全文。

客从他乡来


这里是寻乌,1930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这里是寻乌,是客家聚集地。历史记载,由于战乱和天灾,大批先民向南迁徙,在赣闽粤交界的广袤山区扎根。有着800余年历史传承的寻乌客家在此聚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这里是寻乌,是人民法院探索寻乌经验的诞生地。寻乌经验被称为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一起议,矛盾不上交”。在这里,法官走向乡间田野,在果园林场化解纠纷,在祠堂圩场开庭问案,在田间地头普法宣传,扎根乡村治理一线,让客家向上向善、忠孝诚信传统得以在乡村传承。


东江一路向南,江水滋润着这片土地,也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一方百姓。绵延的山坡上被蔓延的绿色覆盖,这里种植着全国闻名的赣南脐橙。



客从他乡来,依山傍水,小富即安,便是寻乌生活的真实写照。


寻乌的村子里,有着大大小小的祠堂,刘氏、严氏、谢氏……这一个个姓氏代表着一个个南迁的家族,客家建筑风格的方型围屋,既是传统文化的完整保留,也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


澄江镇谢屋村,距离寻乌县城20余公里,村里人大都姓谢。村里的谢氏宗祠,在2018年多了一个新功能,便是法治小院。



2018年,寻乌法院联合澄江镇党委,将谢屋村的旧祠堂翻新改造,将其打造成集法治宣讲、巡回审判、村民议事、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法治小院。小院进门处和后堂保留了谢氏家训、祠堂等旧有布局,又把原有的正厅改为了食茶的调解室。一进门的小院中央,是生长了260年的古树,后面是一个凉棚,每天早上,村里的老人们都会前来听戏。



7月27日早上,刘炎军来到这里,要为一对兄弟俩“评评理”。


刘炎军是江西省寻乌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澄江法庭负责人。9时许,谢氏兄弟二人前后脚来到了法治小院。除了刘炎军,等待他们的还有包组的村干部和五老调解员谢统茂。



这是一起排除妨害纠纷。20年前,谢氏兄弟二人签订了一份自留山调换合同。签订合同后,哥哥在调换的部分开山种果,但在种植的过程中,侵占了部分弟弟的自留山。弟弟要求其归还侵占部分的自留山,遭到了拒绝。


兄弟二人沟通不成,便找到村里。村委会联系了派出所、法院等多方力量,组织双方多次调解都未成功,弟弟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治小院的中厅内,一坐上桌,兄弟俩立刻情绪激动、拍桌瞪眼,抢着和法官说自己的要求。



 “不要吵不要吵,你们今天愿意来,是不是也是因为相信我?相信我就听我说……”


“忍耐忍耐,人情还在;唔忍唔耐(客家方言,意为不忍耐),小事变大。你们兄弟俩的感情还不如那一亩三分地的钱重要吗?”


在刘炎军的劝说下,在五老调解员和村干部的安抚下,兄弟二人逐渐平静,依次说着自己的诉求。


为了不影响山林果树25至30年的生长期,刘炎军提出了以租赁的形式,30年合同期满返还山林,不影响已栽种果树的生长和挂果。3小时后,在法官、五老调解员、村干部的调解下,兄弟二人均对解决方案认可,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调解书上签字。



寻乌地区土壤肥沃,山林大面积种植赣南脐橙、蜜桔等果树,经济效益可观。刘炎军说,这个案子此前他前往兄弟二人家中调解了好几次,也去实地看过,但山林界至很难划分清楚。


“种植脐橙很辛苦,每周都要去山林,有时村民产生纠纷也就是一亩地、半亩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山林对村民来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他们很看重也可以理解”,刘炎军介绍,“这个案子虽然当事人提起了诉讼,但来到法治小院能够在诉前就调解了,减少了进入法庭立案后的漫长诉讼周期,也方便了双方当事人。”


“我们这有句话讲,‘宁愿进祠堂,不愿进公堂’,有了矛盾,一般在村里我们就会调解,实在解决不了的,就会联系法官,把村民带到法治小院来。”谢屋村村支书谢四连说道。


近几年来,寻乌不断实践探索,在联村共治方面总结了不少经验做法。


谢四连介绍:“每个村都有村务公开群,每个村群都会有法院干警。我们村委会成员既是‘联络员’也是‘情报员’。在日常矛盾纠纷排查中,一旦发现有纠纷和法律问题,就会发到群里,法院干警会及时回应。法院在开展‘圩日法庭’活动时,也会邀请村委共同参与,充分运用村规、家风、帮扶说教等方式化解矛盾。”


参与调解的五老人员谢统茂去年刚退休,退休前他是寻乌法院驻谢屋村工作队队长,因他就是谢屋村本村人,对谢屋村的民风民情十分了解,村委会发现了矛盾纠纷,经常叫他一起来调解。


“‘五老’是指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这里的矛盾双方当事人都是同村的,‘五老’调解员可以发挥人熟、事熟、村情熟和德高望重讲话有分量的优势”,谢统茂说,“我们这里讲客家文化,客家矛盾客家调,有时会用一些客家谚语,比如‘打団了骨头还连稳咧筋’(客家话,即打断骨头连着筋)‘人情唔怕阔,冤家唔好结’(客家方言,意为人缘不怕多,但是冤家不要结下太多)来劝说村民,现在村民都很守法,也知道有了矛盾主动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治小院,是寻乌经验实践探索的一个缩影。寻乌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慧鹏介绍,寻乌法院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诉源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至2023年上半年,寻乌法院累计开展巡回审判314次,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637件,大量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都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止争、止访、止诉。截至目前,寻乌县有18个无讼村,年诉讼案件在3件以下的村有73个。






从“寻乌调查”到“寻乌经验”,“唯实求真”的精神在赣南红色大地一脉赓续,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


寻乌法院着眼于客家聚集地、红色革命老区的实际,从乡村治理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从“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到“唯实求真、公正为民”,在红色传承里探索总结出“寻乌经验”,并在赣州地区推广发扬、开花结果。


2018年3月、2020年5月,“寻乌经验”作为基层司法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两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2份文件,明确提出向全国法院推广“寻乌经验”,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实质性化解。


离开的路上,起伏的绿色山坡上覆盖着一些白色的网。村民介绍,这白色网罩是防虫网,几年前,黄龙病蔓延,几乎毁坏了所有的林地。村子里痛下决心,全部砍掉重新种植,并用网罩小心翼翼的护住,防止再遭受虫害。这散落的白色网罩在阳光下,远远看着像是银色的金属,这里既是绿水青山,也是让百姓富足的金山银山。


客从他乡来,如今,他乡已成故乡。司法守护着赣南大地,也守望着山水间的祥和平安。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往期精彩

“赣”好这一周(第四十九期)

赞!这项工作获最高院肯定!

诬告搞得满城风雨,当然要有下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