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子印迹|固体动力事业 从白纸到蓝图

1

9

6

2

2

0

2

2


2022年是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

暨六院创建60周年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涟漪

但对于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和六院来说

60年,却是一部伟大的历史

翻阅这部历史

我们会发现

一页比一页更加精彩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60年

向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

向每一个为六院拼搏奉献的前辈

和广大干部职工

致敬!

开栏语

本期开始,六院官微将陆续推出【甲子印迹】栏目,让我们一起回顾六院与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起步、腾飞、跨越的峥嵘岁月,赓续血脉,传承精神,接续奋斗,向着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奋勇进发......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和国内百废待兴的复杂局面,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科技发展趋势,以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毅然作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战略决策。

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点燃第一根小药条开始



1956年,刚从国外回国不久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博士提出“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

1956年10月,国防部五局和第五研究院成立,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0038部队,分别负责导弹管理和导弹研究,钱学森任院长。这是中国首个导弹研究机构,从此,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国防部五院的直接领导指挥下,正式启航。

物资匮乏的年代,“国家是一盘棋”让新中国的固体动力事业得以继续,研究人员东奔西走,靠各方支援“凑齐”了试验材料。那时候,一批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基本没有学过相关专业,凭着工作热情反复研究方案,实验室的同志们天天坚守在异味熏天、烟雾腾腾的环境中,无一人叫苦,无一人提条件讲代价,几经磨难,通过几十次试验,终于用手工制成像一支普通钢笔大小的小药条。

1958年7月,这根固体推进剂药条被点燃。当药条燃着后发出鲜艳明亮的火焰时,参会的人们热烈地鼓掌,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因为,这束光亮不仅打开了固体推进剂紧闭的大门,也照亮了固体动力事业前进的道路。



300毫米试验发动机

横空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在当时,国防武器研制工作何等艰难,回国的科学家们怀着报国热忱,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地进行参数换算和各项试验,他们在大山深处,一忙就是几十年。


1960年7月,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在欢送苏联专家回国时,当国防部五院同志问及有关复合固体推进剂和固体发动机问题,苏联专家竟然讥讽道:“我们没有研究。如果中国研究出来,我们向你们订货。”


对此,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感慨地说:“谁也不可能把最先进的东西交给别人。”是啊!在这件事情上不论是“老大哥”还是“老朋友”,概莫能外。


苏联“老大哥”不给我们固体推进剂和固体发动机的资料,非但没有使我们泄气,反而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自力更生发展固体动力事业的决心。

1962年11月,直径300毫米、装药97公斤的试验发动机首次地面试车成功。这次试车是在距厂区8公里的野外山沟进行,并利用附近的山神庙作测试房及洗相室。

直径300毫米的小型发动机试车虽然获得成功,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对复合推进剂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安全防护措施还跟不上,再加之工作条件不完备,创业者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严重挫折面前,广大创业者们没有被吓倒,没有退缩。他们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的同时,通过学习加深了对危险品生产的认识,开展工艺技术革新与改进。


泸州初创

 没有枪 没有炮 我们自己造 


1960年6月,国防部五院提出建立固体火箭与推进剂的设计机构。11月,国防部五院就组建专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机构向聂荣臻元帅提出建议。


1962年1月14日,国防部五院决定将固体发动机研究设计工作迁往泸州,组建独立的固体发动机研究所。


泸州,有山有水,名香四方的大曲酒厂就在她的身旁。夜晚,长江涛声阵阵,站在长江边的礁石上,科研人员也情不自禁吟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第一代航天尖兵就在这里,默默谱写着航天事业的灿烂篇章。

确定了研究所地址,有了基本设施,固体发动机研究所的组建工作开始有序推进。1962年2月,钱学森亲笔写信给筹建固体发动机研究所领导。信中讲:“固体发动机的专业单位到底成立了,是件大喜事。”


1962年7月1日,国防部五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正式成立,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750部队。

 


固体发动机研究所

不仅自力更生建起

我国第一个简易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

还建起了第一个式样别致的照片冲洗“暗房”

第一个别样的地下火化工品仓库


固体发动机研制完毕后,需要进行地面、飞行点火试验等一系列数据的考核验证,对当时的研究人员来说,接下来面对的第一个难关,是我们竟然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试车台!

 

为了尽快建好一座简易试车台,试验人员自己动手和泥、搬砖、吊线,在野外一个土堆旁边垒起一间三堵墙的小瓦房。小瓦房的面积只有一张双人床那么大,小房没有门,房间内用水泥砌了一个农家锅台大小般的小墩子。试车时,他们把发动机的底部朝上,头朝下,埋在土堆里点火试车。乐观幽默的人们给这间特殊的小屋取名“土地庙”

 

在建造试车台过程中,大家哼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没有枪,没有炮,我们动手自己造……”当时,国家财政很困难,没有更多财力支持,所以,好多情况下只能是穷则思变,土法上马。


固体发动机研制团队经过艰难探索

从1958年7月

点燃第一根固体推进剂药条起

到成立固体发动机研究所

不仅表明直径300毫米发动机研制

走完实验室阶段

也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具备

独立研制固体发动机的能力


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先驱们从未停下脚步

他们用不间断的奔跑

换取跨越时间的进步

他们怀赤子之心

向天而行 为国铸剑!




别走!有彩蛋!

为庆祝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暨六院创建60周年,官微还将陆续推出【院史有奖答题】【我与固体60年】等栏目,期待大家通过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向官微投稿的方式,讲述自己或父辈与六院共同成长的故事~


具体投稿方式:图片/文字/视频/皆可,邮箱发送至 hxtxbjb@sina.com,邮件命名为【60周年投稿+单位+姓名】


答题优胜者官微将送出惊喜礼品;优秀投稿作品参与好新闻评选,采用作品都将及时获得【丰厚】奖品哦,快来积极参加吧~

部分奖品展示


往期回顾

● 包钢贺海东调研六院

● 六院召开第五次工艺工作会

● 张永文调研六院

● 手牵手打造“红色朋友圈”

● 一季度成绩单已提交!快来看看

                        来源:六院

                        编辑:冯靖

                        校对:张彦芳

                        审核:张煜

                        监制:王玉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