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征程 奋进路】上赛道 亮成绩 为实现“三个确保”不懈奋斗!



处暑时节万物并秀

神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发

厂房车间内繁忙有序

科研生产一线日新月异

六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 务实 开放 进取”

抢工期 抓进度 忙生产

为保任务、保成功、保完成不懈奋斗!


#1

迎难而上  我们都是耕耘者


夜已深了,伴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更显此时的静谧和清冷。210所科研楼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此时没有了白日的聒噪和喧嚣,温暖柔和的灯光映衬着一张张专注而执着的脸庞,一个个身影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让这幅静谧的黑夜画卷充满了灵动和生气……

耿志刚、张宁,瘦瘦高高的两个大男孩,生活中是挚友,工作中更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档,他们像往常一样,坐在座位上,默默地做着手头的工作。


这两位来所工作刚满五年的年轻同志,一直承担着210所某工艺研究工作,该方向是所里近年来开设的新专业,需要花大力气探索、研究和攻关。此时,耿志刚一边在草稿纸上计算着工时、材料和参数,一边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呈现出清晰明了的工作方案 ;腼腆的张宁正在用另一种“语言”对参数进行计算仿真,心无旁骛。他们用汗水和智慧见证了工艺工作迈出的每一步。


当大家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表示肯定时,他们总是红着脸谦虚地说:“新专业,新契机,难的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让这项技术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和更高的可靠性。”

复合材料研究中心有两位标杆型的老专家——马天信和张崇耿,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们为“马老师”和“张博”。他们是中心年龄最大的老工艺师,但有着一颗年轻的心,和年轻同志谈天说地,完全没有代沟。


昏黄的灯光下,几个年轻的同志围在马老师身边跟他“取经”,马老师主动介绍自己的经验,共同探讨科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剖析点拨、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山里炼胶房常有张博的身影,办公室里温暖的灯光下,亦有他的坚守。花白的头发,微微驼背的身躯,高度近视的眼睛,还有标志性的敲击键盘“一指禅”……所有这些都毫不影响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专业的追求,他总是为了工作而不停地奔波着。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众人划桨开大船!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坚持以老带新,以言传身教筑牢榜样的力量,以实际行动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2

勇毅前行  我们都是奋斗者


8月19日上午10点15分,在红峡公司生产区,三车间刚刚成立的配套保障组成员戴鑫洋、李振行开着电动车奔波于各个工房之间,给一线班组配送零部组件、溶剂和辅料。同一时间,技术创新中心正在抓紧安装调试绝热层自动在线检测设备。

该设备具有柔性自适应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尺寸产品的绝热层检测,颠覆了传统无损检测的技术方法,这背后是红峡公司干部职工紧盯生产任务勇于攻坚克难的缩影。


“大伙加把劲,争取早点把设备清理干净,再去另外一个工房支援!”时针指向凌晨2点,“混合安全保障”党员突击队队长林学武带领3名队员正对混合设备进行清理。他们打破原有单“盯”一类混合设备的排班倒班模式,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充实到其他混和设备的运转中,加密轮班频次,履行了“无缝衔接”的承诺。

“急先锋”党员突击队紧密配合,成功将喷漆房、绿色清洗剂、气动喷漆车、分体喷漆车、RGV平移车等成果快速应用于科研生产,使喷漆周期缩短43%。


党员饶卫东和其他职工将每天作业时间从8小时延长至12小时,设计加工的专用弧形架和充气管线进一步优化了固化炉的整体布局,将固化炉产能从4台提高到7台。


作为设备员,党员樊新建充分利用生产间隙“见缝插针”,积极协调组织各方开展设备维护保养,仅用两天时间陆续完成十多项关键设备的维护。


繁星点点,载有工装、设备以及产品的运输车辆不停往来穿梭,工房内机器的轰鸣声依旧不绝于耳……

#3

攻坚克难  我们是拼搏者


又一个夜幕降临,江河公司三室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燃气发生剂应用技术创新团队正围在一起商讨研制方案、集智攻关,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2岁。


早在2018年,项目团队将未来发展方向瞄准燃气发生剂应用领域,自项目立项起就紧张起来,从配方组分入手,对关键原材料特性深入分析。

为了抢夺节点,设计人员对影响配方关键性能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理论计算,详细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对每个因素可能产生的有利后果及不利后果详细分析。键盘的敲击声、文件的翻阅声、攻关的讨论声,在三室办公室里汇成一曲奋进的交响曲。


“虽然理论计算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在实打实的试验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网络结构不完整、点火燃烧困难、药浆适用期短……”为了改善药浆适用期,项目成员时常在计量理化检测中心测试到晚上,楼道里空荡的回声、显示屏上的测试结果都是对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每一批胶片、手混药的制作、测试、分析……每一次加班加点都是全组人用心协力的一次鏖战。

“5、4、3、2、1,点火”伴随着轰鸣声,电脑屏幕上出现完好的地试曲线,掌声和欢呼声萦绕在总装分厂测控室。虽然这次试验成功,但是用户提出了更严格的需求。调节该项指标可能带来其他问题,能不能干,要不要干,要怎么干,团队面临更艰巨的挑战。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想方案、定对策,分析利弊,全盘考虑,对外协调沟通,试验验证,最终得到性能最优解。


“在装药过程中产品药柱随机出现气孔,要实现工程应用,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经历了“大风大浪”多项考验的成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大胆质疑已取得验证的配方体系及工艺控制措施。虽然有短暂的情绪低谷,但他们迅速调整心态,一头扎进工作,并制定下一步优化方案。


“低燃温与低残渣性能得到验证” “长时间稳定燃烧性能达标” “点火延迟满足要求” “全尺寸产品地面试验曲线满足用户需求”,一次次试验取得成功,这一刻青年们的“拼劲”与“韧劲”化作“隐形的翅膀”,翩翩飞舞,记录下他们一路的坚持、奋斗与汗水。

推荐阅读

              来源:210所 红峡公司 江河公司

                        编辑:塔娜

                        校对:张彦芳

                        审核:张煜

                        监制:王玉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