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2021年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思想分享交流会
6月17日,由科学技术处、高职教育研究所主办,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创新团队承办,党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团队、阳明实学研究创新团队协办的“学校2021年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思想分享交流会”在行政楼六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毛建卫教授出席会议,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朱文斌教授、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二级教授付八军博士应邀作为点评专家参加会议,学校科学技术处处长秦虹教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赵砚副教授、部分人文社科类与工科类博士、中青年教师、科研管理人员、对社科研究感兴趣的师生共计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发展规划处(高职教育研究所)处长韩承江教授主持。
校长毛建卫教授在致辞中,对莅临本次交流会的专家和教师、同学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作为一所工科类院校,更要重视人文,科技就像大树,人文就是土壤、空气、雨露和阳光,因此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文,人文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成果分享重在创新交流,希望报告人从新领域、新主题、新方法、新内容、新思想、新思维、新展望、新应用等方面对成果进行分享。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师生共聚一堂、共享成果、共同研讨、共同促进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繁荣。
本次交流会安排的主题发言有:张光明副教授的“浙东唐诗之路:一条诗歌型的文化路线”;唐鸣博士的“智慧教育引领下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探析”;刘济勇博士的“中国地方税体系改革研究”;凌瑛博士的“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冯旭芳博士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研究”;李光明老师的“现代性视域下大学生‘佛系’心态的生成逻辑及引导策略探究”;闫振伟老师的“网络‘同心圆’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重塑”;王青花老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隐形贫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朱文斌教授和付八军教授对主题报告进行了专家点评。
朱文斌教授认为学校作为工科院校,如此重视人文社科研究,是很好践行教育部倡导的新文科、新工科概念的典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学与科研不分家、不对立,科研是教师教学的活水源泉,有研究才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活力,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朱文斌教授对相关主题报告进行了详细点评,并建议大家做科研要重在坚持和平时积累,终归会有所成就。
付八军教授认为本次交流会别开生面,是一次隆重、活泼、严谨、自由的研讨会,不单是创新,而是创举。本次会议是学校重视人文社科建设的见证,一所高校如果没有人文社科不能成为一所真正的高校,一流高校尤其重视人文社科建设。他从选题方向、研究方法、价值应用等方面对每一个主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并结合自身研究实际给各位老师提出研究建议,一是要注重积累,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二是要注重项目申报,要摆正心态,把项目申报当成游戏过关;三是要注重思想产生,人文社科研究的核心和灵魂是产生思想;四是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中促进科研,用科研来服务教学,要把研究工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校长毛建卫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交流会是一次人文社科思想分享的盛宴。他强调,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未来。教学和科研不是“两张皮”,两者一定是统一的,教学促进科研、科研促进教学,高职院校一定要专业学科服务一体化推进,特别要加强应用性科研研究。人文社科的核心是产生思想,为政府所用、为社会所用、为学校所用。我们要坚持并注重科研积累,吹响号角、享受研究,不仅把教学与研究当成一种职业,更要把教学与研究做成一种事业。
会上,与会教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本次交流会意义重大,很有必要也很及时,收获满满,更加坚定了加强人文社科研究的定力和信心,以高水平的人文社科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双高”建设、促进“十四五”学校“三大目标”任务完成。
往期热文↘
来源:发展规划处
责任编辑:邵卓尔
审核:陈荣荣 葛扬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