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河南省乡村振兴局获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2021年度全省校地结对帮工作成效考核中获得佳绩,“好”的等次!这是对该校凝心聚力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极大鼓舞。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自2018年全省校地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学院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勇于担当。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研究校地结对帮扶工作,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学院领导累计近30次到帮扶地调研指导工作;技术专家长年累月奔赴在田间地头,线上线下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学院工会在教职工节日福利、后勤处在师生餐厅采购等方面,对消费帮扶给予了大力支持;校团委、艺术中心、图书馆等部门依托大学生艺术团和部门资源,到帮扶地开展送文化、送文艺和图书捐赠活动......农职院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扶贫情怀和使命担当,建立了“四重四扶”;帮扶体系,促进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四力协同”发展。重情怀扶教育,培育贫困家庭技术技能潜力。2020年,学院对“校地结对帮扶”的正阳县、卢氏县籍2020级52名学生免除3年学费近70万元;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对到正阳县进行跟岗、顶岗实习的学生每人每月给予1500元的生活补贴。这种“以免代帮、以补代扶”的做法,充分彰显学院教育扶贫的情怀与担当。重培训扶人才,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学院与当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联合,在正阳县雷寨乡、兰青乡等12个贫困村开展技能培训96场次累计12000余人次;对正阳50余家企业负责人和油坊店乡、慎水乡等地220余名农业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负责人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和食用菌生产工专项科技培训,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引领带动作用,2018至2020年,学院组织正阳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两批共80余人,在学院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分别进行了为期15天的综合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带动能力。重技术扶产业,增添贫困地区产业活力。一是实施“花生示范方”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花生是正阳的特色支柱产业,正阳脱贫摘帽后,学院以花生产业帮扶为重点, 2019、2020、2021连续三年实施《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正阳“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先后与正阳县新地花生集团有限公司、正阳县正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大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阳县品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联合实施“正阳县花生产业高效、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主推花生优良品种,落实“六统一”技术,基地产品全部归项目实施单位所有。经第三方对示范基地实地测产和现场调查,累计示范带动周边近100万亩花生实现规范化种植,总带动效益231亿元。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和技术培训的开展,在正阳县建立花生特色产业技术示范村4个,特色产业技术示范基地9个,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带头人,校企联手走出了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农业增产增收新模式。二是延长花生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河南八个人电子商务公司是正阳县一家以生产休闲花生系列食品的公司,通过互访、交流,了解到花生炒货存在口感硬度大和口味单一问题,需要工艺技术改进和技术参数调整。为此,学院专家组与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研发新品种7个,直接销售产品160多万元,产生经济效益30多万元。如果说“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是帮助正阳县花生生产向绿色高产高效发展,那么,对河南八个人电子商务公司的技术帮扶就是推动花生产业发展由“销售生果”向“精深加工”转变的具体举措,助力花生老产业焕发新活力。三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力军”作用。在产业帮扶中,学院坚持走“专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帮扶路径,与多家合作社建立结对帮扶技术示范点;同时,鼓励正阳籍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领办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2019年以来,通过帮助学生及家长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吸纳200多名贫困人口,并把这些合作社作为“花生示范项目”的合作单位,给予物资和技术帮助。重消费扶增收,提升脱贫家庭发展动力。近几年,学院多次举办正阳县优质农副产品进京、进校园活动,筛选正阳县吊炉花生、汉井伏陈醋、石磨面粉等20多个品类的优质农副产品进行展销、品尝,鼓励学生线上营销、移动营销、直播带货等,营造“以购代销,以买带帮”的消费扶贫氛围;同时将学院教职工和学生餐厅农副产品需求与当地产业调整精准对接,通过扶贫832平台、河南国合供应链有限公司等渠道,采购正阳县、卢氏县等贫困地区花生油、小米、粉条等特色农副产品价值130余万元。一切过往皆为序章。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学院开了个好头;2022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将围绕产业帮扶和技术培训两个关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努力。供稿: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