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羊产业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蒙古羊种质资源优势,推进我国羊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10日-11日,以“资源交流,联合创新,共建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蒙古羊高峰论坛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举办。本次论坛由内蒙古大学主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承办,国内外3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推广单位、研究机构、养殖企业和合作社共同参与,主要围绕蒙古羊以及肉羊种业分享国际资讯和研究成果,共商绵羊种业创新之路。蒙古国畜牧科学院院长巴图苏和,新疆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绒毛羊体系首席专家郑文新,全国畜牧总站首席畜牧师刘丑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刘永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任心俊,河南省委主题教育第二十八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史爱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长罗士喜、党委副书记李俊杰、副校长杨国宇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杨国宇主持。罗士喜致欢迎词,他表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平台+政府”的社会服务模式,加强牧工商产业全链条人才培养,着力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为河南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围绕畜禽遗传育种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培育了黄淮农区首个专门化肉羊新品种-黄淮肉羊,藉此论坛,进一步推广“户繁、企育、龙头带动”发展模式,提升科技赋能肉羊产业发展,为推动我国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肉类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开幕式上,任心俊二级巡视员介绍了河南省肉羊产业情况;刘永斌副校长介绍了蒙古羊及论坛情况。6月10日主题报告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权富生教授、扬州大学孙伟教授、蒙古国畜牧科学院巴图苏和院长和巴赛罕博士等汇报了蒙古国绵羊现状、种质资源和新品种培育;刘丑生和郑文新从种业高质量发展及羊遗传改良计划方面介绍了中国羊种业发展情况;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羊生物育种团队权凯教授在大会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中部农区肉羊产业发展情况。6月11日青年博士论坛上,来自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博士分别从羊的繁殖、营养、表观遗传等方面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享交流。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韩浩园博士、张浩博士分别分享了“槐山羊间性发生机制和多胎性状关键基因挖掘”和“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肉羊放牧系统季节性休牧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据悉,我国羊存栏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良种是推动实现我国由养羊大国向养羊强国转变的关键。蒙古羊是我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方古老品种,直接影响着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小尾寒羊是蒙古羊系的主要品种,中部农区充分利用小尾寒羊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权凯教授牵头育成了黄淮肉羊新品种,对带动当地肉羊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届国际蒙古羊高峰论坛,以蒙古羊国际合作为契机开展的学术活动,聚焦蒙古羊研究创新成果,通过合作交流,推进了河南省肉羊产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肉羊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由“河南高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