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监察体制改革】辽宁丹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直击:三件“法宝”,三天三夜攻坚战…

2017-11-28 清风鹤壁

中国纪检监察报

辽宁丹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直击①

三件“法宝”

“这是我们新设立的第三纪检监察室,编制4人,实际3人,其中两位是从检察院转隶来的同志,即将到岗。”11月26日上午,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纪委副书记鞠礼带领下,记者推开了一扇贴着科室及其人员名字的红色木门。

近20平方米的房间内,3张办公桌依窗摆放,铁皮制成的柜子尚未启用。阳光透过窗,洒在地上,增添许多暖意。木门上方的门牌号,清晰标注出在区委大楼里的“地理坐标”。

鞠礼告诉记者,这间办公室3天前还是其他部门的,为解决即将成立的区监察委员会与区纪委合署办公需要,区里特事特办,由区委书记统筹协调,迅速在区委大楼里另外腾出了7间办公室。

记者也注意到,区委大楼门前,区纪委红色牌匾左侧,已然留出了增挂牌匾的位置。鞠礼说,这是为“即将成立”的区监委准备的。

从鞠礼一连串的时间状语中,不难看出丹东推进县一级监察体制改革的紧迫——11月26日至27日,该市6个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将陆续开幕,其中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选举产生监委主任。这就意味着,此前必须完成转隶等准备工作。

如何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题,高效、高质量地推进工作?受访的市县两级党委、纪委有关负责同志,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省里的三件“法宝”。

“大家口中的三件‘法宝’,一是省里指导组的政策指导,二是省里制作的县一级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模板,三是县一级改革试点流程图。”辽宁省纪委常委、秘书长王维东告诉记者,三件“法宝”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市县有抓手,通过照着学、跟着做,确保步调一致不走偏。

张丽君是辽宁省纪委审理室主任,根据该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部署,她以赴丹东指导组组长的身份,与来自省人大、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等单位的同志一道赶赴丹东,开展火线支援。

据她介绍,指导组一到丹东便连夜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工作进程,并从政策层面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在后续几天的调研中也是不断解答和解决新问题。解疑释惑的一个重要的遵循,便是省里交给指导组的25个政策问题及答复口径。

“省委明确要求在改革中把握好三个政策依据,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二是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三是试点省市成功经验。我们据此制定了‘答复口径’。”辽宁省纪委研究法规室副主任王选梁说,他们首先向各地广泛征集问题,从中挑选出涉及转隶和组建这个现阶段重点的25个问题,在三个政策依据指引下形成了统一答复口径。

关于转隶工作相关程序问题,关于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和机构划转问题,关于纪委监委内设机构设置问题……张丽君记得,指导组来丹东的当晚就解答了10个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根据“口径”现场解答,有的是现场联系有关部门后予以解答,还有4个问题传给了后方的综合协调组。

“没有三件‘法宝’特别是指导组的帮助,我们工作不会这么顺利,不会像现在这样忙而不乱、行动果断。”丹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韩彤举例说,丹东此前曾计划集中精力“先把牌子挂起来”,再解决人员问题,指导组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转隶在前、思想政治工作同步、挂牌组建在后,这是一个重大原则。

“特别盼着指导组来,之前有问题不知道向哪咨询,指导组来了,心里就透亮了,知道该怎么干了。”丹东市纪委组织部部长王尊勇告诉记者,转隶过程中最为困惑的人员编制问题,通过指导组的反复协调和现场办公,仅用了3天时间就得到了解决,而规范监委办公场所,确保与纪委一处办公、不离开党委办公,同样得益于此。

与指导组这个“活字典”相比,实施方案模板、流程图带给县(市、区)的指导作用和精神力量同样不可小觑。

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模板以模拟稿的形式,从指导思想、改革目标、试点任务、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五个方面,为县(市、区)提供了借鉴,既是模板和样本,也是“硬杠杠”;流程图从“启动试点”“机构、职能、人员转隶”“组建监察委员会”三个阶段勾画出县(市、区)改革试点蓝图,每个阶段又明确列出了具体步骤和相关要求。

“如果让县一级自己动手做方案,难以保证质量,又很可能因为报批程序影响进度,所以省里采取模板的形式,告诉大家方案要围绕什么、解决什么、有什么要求,确保高质高效,防止反复。”辽宁省纪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健说,丹东各县(市、区)在有了模板后,很快就拿出了符合要求的实施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讲,流程图是对方案(模板)的细化。丹东市纪委常委杨景毅对此深有感触:“有了流程图,工作程序和要求更加清晰,解决了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问题,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怎样做到步调一致。”

“如果说模板明确了做什么,流程图明确了怎么做,指导组则告诉我们怎么做好。”振兴区委书记栾春新告诉记者,他作为该区监察体制改革的“施工队长”,压力最大的就是前期准备阶段,好在有三件“法宝”指导工作、规范流程。

根据进度安排,几天后的丹东将成建制地诞生县(市、区)监察委员会。三件“法宝”实际成效如何,届时将得到最好的检验。

辽宁丹东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直击②

三天三夜攻坚战

“准备好了,没问题!”

11月24日至25日,辽宁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廖建宇放下手头工作,专程到丹东督导县一级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逐一调研检查6个县(市、区)工作推进情况时,听到了一致声音。

对于已进入改革试点最后冲刺阶段的丹东而言,准备时间并不充裕,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稳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没问题”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从11月21日晚省里派来指导组火线支援,到24日顺利完成编制划转。这三天三夜,最为关键。”丹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韩彤告诉记者。

现场办公 

11月21日22时许,指导组驻地。

座谈会已经开了4个多小时,现场气氛依旧紧张,丝毫没有进入尾声的意思。

“检察系统政法专项编制如何划转?”

“县(市、区)监察委员会班子成员是否一次性配齐?”

……

作为省里派往丹东的指导组组长,省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张丽君倍感压力。她与来自人大、组织、检察、编办等系统的成员一道,一边收集问题,一边现场解答。解答不了的,开启与所在部门的“绿色通道”,“零时差”请示沟通。

“省里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改革试点方案获原则通过后,省委迅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陈求发向全省作出动员部署;省纪委常委会要求立即组成指导组赶赴丹东,对当地改革试点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张丽君说,虽然丹东做了较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集中突显出来。

通过指导组的“现场办公”,大到宏观政策,小到牌匾制作的十余个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剩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编制划转是难啃的“硬骨头”。

“26日就要开县一级人代会了,这些问题得赶紧解决掉。”丹东市纪委组织部部长王尊勇看了看表,已经接近23时了。

“小刘,你是省编办的,我就盯着你了。”王尊勇对指导组成员刘彦博开玩笑说。

大家谁也没有散会的念头。23时许,凤城市纪委副书记还被“连夜”请来参加会议……

在指导组协调下,省、市、县编办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明确转隶部门已核定政法专项编制的,按照核定编制划转;未核定编制的,可按照实有人数划转。划转比例不低于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总数的20%。

为保证转隶工作顺利进行,11月23日,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宋兴伟专程赴丹东进行指导。振安区检察院在人员转隶过程中一度出现技术性“卡壳”,经宋兴伟沟通协调,得到圆满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11月24日上午,在收到丹东市编办报来的划转情况后,省编办正式批复并下发划转通知。

“只用了3天时间,丹东基本完成县一级机构人员划转工作,搭建起监委机构框架。”丹东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康冰兴奋地说。

联合家访 

“振兴区确定转隶人员16人。”

“宽甸县共划转政法专项编制21个,占总数的26.9%。”

“东港市符合转隶要求的19人。”

……

机构编制划转的同时,摆在眼前的还有人的问题。继续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家访”统一思想认识、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实现“身转”更要“心转”,成为“三天三夜”里一项重要任务。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转隶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一个是我在检察院干了23年,现在让我脱掉这身检服、摘下胸前的检徽,真舍不得。还有,我熟识法律法规,这是长项,但党纪党规方面却是短板,转过去后能不能干好?心里多多少少打一个问号。”即将走上新岗位的丹东市振兴区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局长王德林讲起了“心路历程”。

据悉,丹东于11月中旬启动转隶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各县(市、区)党委、纪委和检察院领导对转隶人员逐一进行谈心谈话,详细讲解监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和精神,打消其思想顾虑。在此基础上,丹东各县(市、区)纪委会同检察院组成数十个走访组,从11月22日开始,对敲定名单的转隶人员挨家逐户进行走访。

与王德林一样,35岁的振兴区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科科长叶春娜,也在转隶名单之中。转隶到区监委后,有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工作能力能否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走访组专程来到叶春娜家,为家属答疑解惑。

“家访后,家里上上下下对我的新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叶春娜说,“没想到组织这么细心,想得这么周到,我们全家都很感动。”

“通过家访,一方面,让转隶人员及其家人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真正放下思想包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转隶人员的家庭、家教、家风,也有利于下一步对干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振兴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马建军说。

截至11月24日,丹东的转隶人员家访工作全部完成,做到了思想动态、个人意愿、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三个摸清”。

王德林的心里疙瘩,自然也解开了。

选好“落脚点” 

编制、机构、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软件”已经“设置”完成,监委办公场所这个“硬件”不能再拖。

“与纪委分两个地方办公行不行?”

“我们在黄金管理局有办公场所,集中在那里办公合不合适?”

“各县(市、区)的计划各不相同,到底应该在哪办公?有没有明确的说法?”

……

11月23日,众说纷纭面前,前来指导工作的省纪委常委、秘书长王维东明确表示:“办公用房必须满足纪委、监委工作需要,要实现集中办公,条件具备的一定要与党委同处办公。”

“我们原有办公条件比较紧张,最开始的想法,是把监委的办公场所设在市检察院,那里相对比较宽敞,谈话室的条件也比较好。”东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滕飞告诉记者,按照统一要求,市纪委立刻向市委作了汇报。

落不下脚就挂不了牌。东港市委书记杨乃文当即表态:“这是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好!”

考虑到市纪委现有办公条件不能满足合署办公需要,在市委大楼办公用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杨乃文充分发挥“施工队长”作用,决定暂将市委大楼里某部门的14间合计269平方米办公用房腾出,使市纪委、市监委办公用房面积达到810平方米,解决了人员办公和具体工作需要。

“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我们服从安排,全力以赴提供支持。”腾出办公用房的某部门负责人表示。

两天时间里,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迅速行动,特事特办,全部实现了党委与纪委、监委一处办公。

人聚在一起后,如何实现力量的有效整合?各县(市、区)纪委、组织部门通过与转隶人员谈心谈话、查阅档案、交流沟通等方式,了解掌握干部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岗位意愿等基础信息,采取将转隶人员与原纪委人员混合配备的办法,在实战中推动人员和工作业务的深度融合……

“在指导组和相关单位帮助下,只用了三天三夜就解决了包括编制划转在内的一系列难题。在我看来,‘三天三夜’不仅是大家心血的凝结,更是一种精神。”康冰告诉记者。(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