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小朋友是如何开始幼儿园生活的

高湔梅 风铃童书 2022-12-23
写在前面

高湔梅?有没有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是啊,高湔梅就是德国最畅销童书《小牛仔克劳斯》系列的德文翻译。小牛仔那古灵精怪的中文都来自她的笔下。她的家里也有两个可爱的“小牛仔”。听听,她今儿要说点儿什么。

又到了开学季,这几天的朋友圈里,到处是“撕心裂肺的幼儿园第一天”“悲惨的幼儿园第二天”的标题,有的标题下面甚至一个文字都没有。估计,是爸爸妈妈们正焦头烂额地安慰悲伤的孩子,或者正在英勇地备战第二天,根本就顾不上写什么了吧?


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回想起他们刚上幼儿园的样子,忽然发现,我和孩子好像根本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分离。这是为什么呢?

(中德混血宝宝:羊羊和牛牛)

我们这个中德小家庭生活在慕尼黑,两个儿子也出生于慕尼黑。牛牛是老大,两岁开始上一个国际幼儿园,三岁转园到我们家门口的幼儿园,六岁上小学;老二羊羊两岁半开始上哥哥所在的幼儿园,离上小学还有一年时间。现在仔细想想,德国幼儿园在迎接新生入园时,有些做法的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大多数的德国幼儿园是混班制。也就是三岁到六岁的小朋友混在一个班里。先不说年龄不同的孩子能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每年毕业的小朋友数量和每年新入园的小朋友数量都不会太多。比如标准的25人的班里,每年夏天只有5到8个新生,这样,老师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几个新孩子的身上。而已经熟悉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则可以充当榜样,以小哥哥姐姐的身份帮助新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园的消夏聚会,小朋友们表演节目,分成几个不同的组,羊羊代表中国组,展示中国的文化时用了筷子,还要用简短的几句歌词,唱出在每个国家怎么问好。)

即使不是混班制,也就是说一个班全是三岁新入园的孩子。幼儿园也会把每个人的入园时间岔开。每个星期安排几个孩子的适应期。这个阶段一般会从九月初持续到十月底。幼儿园会为每一个或两个新入园的孩子指定一个特定的老师,专门陪伴他们度过最开始的几天。在这几天里,孩子们所需要记住的名字只有一个,所需要信赖的人只有一个,就不会因为一下子有那么多不认识的人而感到害怕,老师也会有比较多的精力来了解新的小朋友。


(左边是西班牙组,中间的是中国组,右边的乌克兰组。)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的做法,就是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适应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陪伴孩子。比如前三天妈妈可以完全和孩子一起,待在幼儿园的班里,每天的适应时间是两个小时。孩子做的,更多的是和妈妈一起,坐在边上观看,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认识老师,认识别的小朋友。之后的几天,妈妈可以把宝宝送进班里,自己坐在更衣室里。让宝宝知道,妈妈就在边上。随后,妈妈可以离开幼儿园,但是不太远,随时可以回来看宝宝。这一独立相处的时间渐渐拉长。从两小时到半天,到吃过中饭,到睡午觉,直到能独立在幼儿园过一天的集体生活。这个时间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以及他原来的独处经历差异很大。有的一个星期,有的能长达一个多月。但是无论如何,老师都是和蔼可亲地说,“没关系,慢慢来。”


(爸爸、牛牛和羊羊)

刚才吃晚饭的时候,说起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哭了。牛牛问羊羊:“你还记得你第一天上幼儿园的事情吗?”弟弟摇摇头说不记得了。哥哥接着说:“所有的女孩都围着你说,太可爱了,太可爱了,嘻嘻!”于是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充满欢笑的幼儿园生活回忆谈……


(你俩在看什么?)

小编啰嗦:得将专业户,原版引进德国童书《小牛仔克劳斯》系列 【童书妈妈三川玲的推荐】小牛仔胜过100本作文指导书!别看作文指导书了,来看小牛仔吧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1-b.w4004-8209599568.17.lWmKns&id=45907196630&abbucket=_AB-M73_B16&acm=03068.1003.1.383977&aldid=QZXIPs17&abtest=_AB-LR73-PV73_1911&scm=1003.1.03068.ITEM_45907196630_383977&pos=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