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孩子要到海外求学?

Mike 风铃童书 2022-12-23

据美联社报道,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国。2013年,共有31889名中国学生获得赴美高中F1学生签证,这几乎是8年前的50倍,两年前的5倍。美国之外,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也正在成为中国小孩新的目的地。记得我上大学时通常是本科毕业去海外读研、后来就变成直接申请本科,现在则是直接在海外中学就读……海外留学的低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从身边的感受是,小学生伴随着移民群体也开始大量前往海外就读,而毫无疑问这是在上述统计数据之外的。这几年送小孩子到国外留学已经不再是新闻了。中国的家长为什么一定要把小孩子送去留学?


首先,当然是自然环境的问题。

糟糕的空气质量是家长们无比痛心又无可奈何的问题。他们会捐给学校空气净化器,在雾霾停课时带孩子奔赴郊区甚至海南三亚。可是,这些一时之法最大的作用是心理安慰,当你知道运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之后,得知因雾霾孩子的体育课只能改成教室的动画片时,你会更加想念与孩子一起在海外夏令营度过的时光:蓝天白云、不涂防晒霜就会晒伤的阳光、孩子黝黑发亮的皮肤……都是那么珍贵。



(好天气是风景,蓝天白云出现在北京的上空时,你看吧,它将刷爆朋友圈。)


当然,还有屡屡出现的食品问题,大家拿起超市里的食品,仔细看它的成分构成,试图努力搞清楚那些化学名词背后的意义。空气和食品,短期内是难以看到曙光的,特别是空气质量,我只能期望在有生之年不再看到北京的蓝天出现在朋友圈。


其次,是教育体系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因其僵化的填鸭式灌输被诟病,而我本身接受的就是完完全全的中国教育,从小学直到博士,并未发觉有特别大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了谢熊猫君的长文《为什么最近有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才忽然意识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科技是在加速发展的,而我们学习的知识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在我们孩子成长起来之后,你是否能够确定现在他们刻苦学习的这些就是他们长大后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就像我小时候还学过珠算,现在的小朋友恐怕都不知道算盘为何物了吧?而且现在的父母也一定不会把珠算列入学习的主科了,然而你确定现在孩子学习的内容不是和珠算一样即将被时代抛弃的东西吗?


目前我们的教育停留在工业化时期,而信息化时代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加速而来,也许5年之内就会到来。也许你觉得没有那么快,那么想想你身边科技所带来的变化,5年前、20年前、100年前、500年前、3000年前……你会发现,关于未来,你根本无法想象10年之后的世界,而那时你的孩子刚刚步入成人。



(著名的衡中,你会把孩子送到这儿吗?估计你会说:衡中是你想送就能送的?有的家长削尖脑袋想送都送不进去。)


中国的中学和大学教育已经引起大家相当的反思和批判, 而小学教育则一直不太被关注。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被低估了吧?如果说人之初是一张白纸,那么小学教育就是描绘画纸的最最重要的第一步,它将确定整个图画的基调,它所留下阴影的很可能会融入孩子的潜意识从而伴随一生。


所以,我一直认同,小孩子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而是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挑战权威)、逻辑思维的能力(判断是非)、沟通学习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爱与被爱的能力……就像语文的学习一样,会写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唐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更为重要的是呵护好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以及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而数学抽象的美、严密的逻辑才是更重要的内容,绝不应该是即便再复杂的加减乘除也能够张口就来。明明路边摊5元计算器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那样机械地去学习去练习?时间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大的成本。当你的孩子埋头在一页页的计算题时,他本应该去感受微风拂过脸颊、去球场上奔跑冲撞、去思考公平正义、去思考如何让世界因我而更好……比较起来,我们的父母太急躁了,也可以说太急功近利了,期望孩子每一门功课都是100分。当你种下种子,不要期望他马上开花结果,耐心是非常重要的高级技能,虽然小时候都读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因为当前的教育本身就是急功近利的,时时刻刻把你拉回到分数世界;坚持培育孩子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父母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而有些方面,比如美学的熏陶、道德素质、遵规守法则需要对抗整个社会,基本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下面将要说到的社会大环境问题。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常年在黑暗之中为了生存就会适应黑暗。甚至某些人时间一长会为自己能够适应黑暗而沾沾自喜,认为其他人蠢笨不知变通,殊不知他已经被黑暗所吞噬。而孩子的学习能力是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的,在一个不讲规则的社会里生活很难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荷花,不是我们人类。就简单的红灯停绿灯行、收银台排队,就足以摧毁孩子遵规守矩的信心吧,更不要说混乱的机动车交通让多少大人都抓狂了。不守规矩有什么坏处?看看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的新闻就知道了。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大环境对于父母生活的影响,虽然身处其中时不觉得。我还记得我们在美国时,孩子在公园尽情玩耍,我们在旁边拍照聊天的轻松,即使一时看不见她也不着急,因为无需担心她意外的发生。相比之下,在北京的商场公园游乐场,我是如此的紧张,一眼看不见她的身影,立刻就觉得天要塌了的感觉。而这时常揪着心的生活,这种状态,人特别容易急躁和发怒。谈何幸福指数?



(回到国内第一个要倒的不是时差,而是国差,尤其开车到了北京的路上。)


当然,教育本身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它是和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就像在北美考驾照一样,你学习的都是你开车中用到的,而且你通过了考试就真的可以开车上路了。如果是非对错只限于校内学习,到社会上则是另外一套,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比如与人为善、比如诚实守信,那他就会四处碰壁痛苦纠结,最终只好不再判断是非沉沦下去,个人的沦陷即是社会的沦陷。


今天,看到米歇尔奥巴马为希拉里的助选演讲,切入点正是孩子:I also told you about our daughters, how they are the heart of our hearts ,the center of our world.  确实,孩子是我们心中的牵挂、世界的中心,作为父母,应尽最大努力给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