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爱巴黎――流连博物馆

老马 风铃童书 2022-12-23


巴黎诸多的博物馆中,馆藏自不必说,博物馆本身的建筑、空间也都非常值得一看。就馆藏展品而言,卢浮宫太大、橘园太小、蓬皮杜太怪,最爱的无疑是奥赛。

卢浮宫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除了丰厚的馆藏,贝聿铭大师的设计也功不可没。的确,或晴天或阴天、或白昼或傍晚,玻璃金字塔时尚而不突兀,始终和古老的卢浮宫相得益彰。然而,对于不了解欧洲历史、更不了解基督教文化的我而言,观赏卢浮宫的海量藏品是相当疲劳且乏味的。

橘园美术馆很小,上次本打算一掠而过,不知不觉间居然也徜徉流连一个上午。因拥有独一无二的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巨幅《睡莲》和众多印象派名作,橘园美术馆被赞为“印象派的西斯廷教堂”,是欣赏印象派大师莫奈巨幅睡莲作品的必到之处。首层三个展厅:第一个厅是具有哲学意味的空厅,其后是两个巨大的椭圆厅共计展出莫奈八幅巨大油画,它们源于莫奈的早期设想,将观众带入一个“无穷无尽的水上梦幻世界,望不到边际、没有堤岸”。睡莲、柳条和倒映在水中的树木、云彩环绕着参观者,给刚从炮火中走出来的人们一处回归宁静、自然的场所。大师作品,只有膜拜,无迹可循。最后一次改扩建由法国BLP建筑事务所主持,简单平实的设计手法,精准诠释艺术作品内涵,也是相当成功的改造设计作品。



要看现代艺术就得到蓬皮杜了,就建筑形象而言,蓬皮杜中心被喻为“化工厂”再贴切不过了。同时我也为巴黎人能够接纳并建成它而感到震惊,也许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使得巴黎更为包容。黄昏时分沿外围扶梯到达蓬皮杜中心顶层,是观看艾菲尔铁塔落日的绝佳去处。蓬皮杜艺术中心作品更为庞杂,绘画、雕塑、拼贴、装置……或眩目、或阴郁、或晦涩、或明快,当然,还有诸多无法理喻的。有趣的是,蓬皮杜艺术中心还有大量的建筑图纸和模型的展示,做为建筑师也算不虚此行了。

著名的奥赛博物馆,由原来火车站改造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大亮点。馆藏更为丰富,雕塑、工艺品、摄影.......最多的当然还是绘画,尤其是印象派、后印象派大师的杰作,百分百视觉的盛宴。马奈、毕沙罗、塞尚、西斯莱、雷诺阿、德加、梵高、莫奈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印象派大师,鲜活生动、异彩纷呈,现代艺术萌芽之初,仿佛《日出印象》一般充满了希望和无限的可能。奥赛博物馆收藏的主要是1848-1914年间的作品,还有写实主义大师库尔贝的多幅巨幅油画,以及米勒著名的《拾麦穗者》《晚祷》等、以及卢梭、高更、希涅克等诸多后印象派作品。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做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通过色彩的运用而不是透视和线条来突出体积感和空间感,努力探索以一种永恒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以丰富的色彩都强调结实沉稳的几何体积感以及画面的深度,使得塞尚的作品无论是静物、风景和人物都一望而知。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是另一位我极其喜爱的印象派大师,他是印象派中唯一一个只画风景画的人,信念和画风始终如一,透过光和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实印象。西斯莱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和朴实的情感在他一生的800多幅作品中表露无疑,即便是马尔利港的洪水也依然画得温柔和煦,的确是最美的印象派风景画。塞尚和西斯莱的作品无疑是需要细细体味才能感受到的,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作品则充满了燃烧的激情,瞬间就可以点燃观者。早期画的星空丶自己的房间丶自画像、自杀前两个月给加歇医生画的像,其明亮的用色和点彩笔法虽与印象派颇为相近,与印象派或恬静或浓烈丶或体现自然或充满装饰感的效果则截然不同,凡高的画作的确处处充满着鲜活生命的热力与激情。站在临摹米勒作品的干草堆画前,你将清晰感受到自己心脏砰然的跳动、生命的血脉贲张。

在橘园、在奥赛、在卢浮宫,拨开日常平庸生活加诸之上的重重包裹,你会深切感受到心底深处艺术情怀在苏醒,在那么短暂的一瞬间,你会心底一颤,触碰到生命的脉动。

艺术的巴黎永在,不会被时间、更不会被世俗湮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