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说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

曲径 风铃童书 2022-12-23

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的阅读渐渐地由文字量少的绘本向文字书过渡,由父母的陪伴阅读渐渐过渡到独立阅读。这个过渡的时间有可能有半年时间那么长,也有可能更长。

今天,以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为例,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些事儿。

喜爱阅读,是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的大前提。我的女儿喜欢阅读,不过,在上小学之前,我们没有教她认过字,幼儿园里学的一点点,加起来不到100个。在上小学之前她的自主阅读以绘本为主,文学作品像《奥拉夫与圣诞老人》等小说也都是由我们家长给她读,而她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在大班末期小一初期,我们在给她选购绘本的同时,也选购了一些或长或短的文学书。像《丛林故事》《老鼠记者》《小牛仔克劳斯》《国际大奖小说注音版》等,这些故事或生动有趣,或诙谐幽默,或感人至深,总有能抓住孩子的地方。绘本和这些文学书都呈现给她,让她可以自主选择。而家长要做的是,不要心急:怎么还不能独立阅读?!怎么还在没完没了地看《丁丁历险记》?!怎么…….?!

不着急,但要不动声色地动动脑筋,怎么让孩子喜欢上自主阅读呢?

首先,书的内容好。有意思的情节是吸引孩子的大前提。有趣、读后有愉悦感,这是引发孩子热爱阅读的点。

其次,使点儿小手段:

先陪伴孩子一起读,莫心急;刚开始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读,就像之前的陪伴阅读一样。这时候,选的书可以是文字不那么难的或者干脆带拼音的,读到特别精彩的地方时,可以找个借口走开,譬如: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回来再帮你读,你等着妈妈。这时候,也许孩子就会因为太想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而自己看起来。如果,孩子没能“上钩”,也不急,可能火候还没到,也可能这些书的文字对孩子来说还是有点儿难,也有可能是拼音不熟练还不能顺利拼读。慢慢来,坚持,一定会有成效。

我的女儿在一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经常给她朗读睡前故事,睡前故事我们选择的大多是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有《丛林故事》《老鼠记者》《长袜子皮皮》《傻狗温迪克》《夏洛的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每次15分钟左右。我们发现,放学后,经常会看到她在自己看前一晚我们朗读的睡前故事,我问她:“自己能看了?”她笑笑说:“太好看了,我自己猜着看。”



还是一年级上学期,她很渴望阅读长一些文学作品,但识字量是她的障碍,我推荐给她《国际大奖小说 注音版》,告诉她,也许这些带拼音的小说能给你帮点儿小忙。“看拼音太费劲!”现在我还记得她回答我时的痛苦表情。这时,需要家长的鼓励。我把自己的经历也跟她分享。我跟她保证,头几次看带拼音的书着实很别扭,不过,如果连续一周,你看拼音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随着认字量的增加,拼音变成了辅助,不是每个字都不认识而需借助拼音的,你读起来就会更顺畅了。

还好,大约也就是一年级的上学期,小家伙可以独立阅读那些稍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会在每晚睡前尽可能与她一起共读。

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虽然作品中的汉字依然有不认识的,但是已经不构成阅读障碍了。现在,文学书方面,除了那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基督山伯爵》《鲁滨孙漂流记》《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这些我们大人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居然让她爱不释手,看得十分投入,这着实让我有些吃惊。此时,家长需要做的是,持续关注,选购好的图书,在选购图书时也让孩子积极参与,家长的引导依然很重要,图书以文学作品为主,但一定还要有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历史的、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等等方面的图书,这样,阅读的视野更开阔,帮助孩子建立多元的视角。

阅读很重要,没有阅读的输入就不会有写作的输出。没有好的阅读,也很难培养思考的习惯与能力。而这些,对于孩子一生都太重要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