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ar的十个秘密之六
第六个秘密:又爱又恨的SQL 批处理模式
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无法分离,一块磁石怎样切割都有南北极,爱情中也一样,爱与恨总是纠缠着,无法理顺,而Cobar的 SQL 批处理模式,也恰好是这样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个性。
通常的SQL 批处理,是将一批SQL作为一个处理单元,一次性提交给数据库,数据库顺序处理完以后,再返回处理结果,这个特性对于数据批量插入来说,性能提升很大,因此也被普遍应用。JDBC的代码通常如下:
String sql = "insert into travelrecord (id,user_id,traveldate,fee,days) values(?,?,?,?,?)";
ps = con.prepareStatement(sql);
for (Map<String, String> map : list) {
ps.setLong(1, Long.parseLong(map.get("id")));
ps.setString(2, (String) map.get("user_id"));
ps.setString(3, (String) map.get("traveldate"));
ps.setString(4, (String) map.get("fee"));
ps.setString(5, (String) map.get("days"));
ps.addBatch();
}
ps.executeBatch();
con.commit();
ps.clearBatch();
但Cobar的批处理模式的实现,则有几个地方是与传统不同的:
提交到cobar的批处理中的每一条SQL都是单独的数据库连接来执行的
批处理中的SQL并发执行
并发多连接同时执行,则意味着Batch执行速度的提升,这是让人惊喜的一个特性,但单独的数据库连接并发执行,则又带来一个意外的副作用,即事务跨连接了,若一部分事务提交成功,而另一部分失败,则导致脏数据问题。看到这里,你是该“爱”呢还是该“恨”?
先不用急着下结论,我们继续看看Cobar的逻辑,SQL并发执行,其实也是依次获取独立连接并执行,因此还是有稍微的时间差,若某一条失败了,则cobar会在会话中标记”事务失败,需要回滚“,下一个没执行的SQL就抛出异常并跳过执行,客户端就捕获到异常,并执行rollback,回滚事务。绝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正常运行,此刻没有宕机,因此事务还是完整保证了,但万一恰好在某个SQL commit指令的时候宕机,于是杯具了,部分事务没有完成,数据没写入。但这个概率有多大呢?一条insert insert 语句执行commit指令的时间假如是50毫秒,100条同时提交,最长跨越时间是5000毫秒,即5秒中,而这个C指令的时间占据程序整个插入逻辑的时间的最多20%,假如程序批量插入的执行时间占整个时间的20%(已经很大比例了),那就是20%×20%=4%的概率,假如机器的可靠性是99.9%,则遇到失败的概率是0.1%×4%=十万分之四。十万分之四,意味着99.996%的可靠性,亲,可以放心了么?
另外一个问题,即批量执行的SQL,通常都是insert的,插入成功就OK,失败的怎么办?通常会记录日志,重新找机会再插入,因此建议主键是能日志记录的,用于判断数据是否已经插入。
最后,假如真要多个SQL使用同一个后端MYSQL连接并保持事务怎么办?就采用通常的事务模式,单条执行SQL,这个过程中,Cobar会采用Session中上次用过的物理连接执行下一个SQL语句,因此,整个过程是与通常的事务模式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