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洮河林区基层一线的劳动者(1)

2017-05-23 洮河林区人民检察院 洮河林区人民检察院
点击「箭头所指处」可快速关注
微信号:thlqywx


劳动者之歌 系列报道之一


      一一 谨以此文献给工作在洮河林区基层一线的劳动者


    

 

     伴随着劳动者跳动的脉搏,我们走进了豪情万丈的五月,一个美丽的动词——劳动,成为生命里最动人的章节,劳动是一首最优美的歌曲,劳动是一幅最美丽的画卷,劳动是人类词典里最恢弘的篇章,在季节流淌的琴韵里,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五月。

      走进五月,劳动最美。洮河局宣传部在洮河林区8个瞭望哨、81个管护站、检查站;12个苗圃地中,近距离走访了部分单位和林业职工。他们代表着洮河林区众多的基层一线劳动者,用一颗火热的心,用一颗感恩的心,用带茧的双手装扮翠绿,用踏实的脚步丈量山峦,蒴出洮河美丽的五月。


爬上云端来看你

     大峪林场禾驼寺瞭望哨,因此地有一座禾驼寺院而得名,寺院在多年前毁于一场大火,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但禾驼寺瞭望哨犹如坚强的森林卫士,巍然耸立在海拔3100米高的云端。在清新的草叶和泥土混杂的清晨,我们在大峪林场工会主席郭德林、政工干事的陪同下,沿着湿滑陡峭,蜿蜒曲折的盘山小道,踏上去禾驼寺瞭望哨的行程。

      凡是在林区工作过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瞭望哨,“山高路陡云中藏,空气稀薄四季凉”一旦真正踏上去瞭望哨的路,心中是要有一些勇气和胆魄。短短7公里路程,轻装徒步近3个小时,途中落石与荆棘丛生,远处的丁香花粉艳艳的开放着,点缀着美丽的山林。瞭望哨护林员李耀军听说我们要来,带着“防身武器——铁锹”一边清除伸出路边的荆棘,铲平被野猪啃噬成坑洼不平的山路,随时防止野猪的突然侵袭,早早等候我们上山。

      禾驼寺瞭望哨护林员李耀军,53岁,陇西人,2005年8月上山,至今12年。郑丁绪,49岁,卓尼人,1998年3月上山,至今19年。岁月斑驳,风蚀了曾经年轻的脸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寂寞掩盖了躁动的胸腔。两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屋、两张土炕、两个土炉子,就是两人全部的家当,一台老式电视机成为房间里最奢侈的摆设,唯有一台模拟电台、数字中转机电台,是全林区森林防火电台的一个中继站,从这里可以指挥各护林点站的电台通讯联络,生怕烟熏火燎,用一张油布遮盖着,像保护生命一样的爱惜。房间一角大小八个朔料桶,是用来储存雨水,李耀军介绍,山上吃水困难,三天下山一次背50斤水,来回得走两个多小时,仅够洗菜、做饭,洗完菜的水要重复使用,遇到雨雪天气,泥泞路滑,背水困难时,连续几天喝雪水后,整个人嘴唇干裂肚胀难受。两人平时的工作安排的比较周详,防火期瞭望哨24小时不离人,白天观察火情,夜晚十点顶着寒风再观察一次,晚上睡觉才感觉踏实。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责任和担当。

    生态保护让林业发展长足进步,生态环境的改善,瞭望哨功不可没,护林员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无悔的付出,让洮河的绿色在逶迤的山林滋长。也有老母亲,也有儿女情长,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李耀军在谈到三年未见80多岁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时,难过的心情,让这位刚强男儿眼泪不时的流淌,他说:都知道瞭望哨艰苦,可是你不守望、他不守望,谁来守望?他想,等他退休之时,也许瞭望哨会被更先进的瞭望设备所代替,再不用辛苦的守候了,到那时该有多好啊!老实木讷的郑丁绪,长时间的瞭望哨生活,已造成语言匮乏,一个劲的说,他比以往时候都高兴,这是山上有生以来人最多的一次。谈起过年,早已忘记了年的滋味,整整十年没回家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年年防火期,三十下山,初一上山,他心里放不下这片山林,更放不下与他同甘共苦在瞭望哨患难与共十几年的亲密战友,怕每逢佳节倍思亲带给同伴几许伤感。李耀军说:无论困难再多,生活多难也要乐观,屋外开垦的小菜园,窗台悬挂的干蕨菜,为平素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减轻点生活负担。

      林区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一阵狂风刮来,雨点落下,担心雨天路滑,老李催促我们快快下山,在依依不舍的惜别中,当我紧紧握住这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时,那一刻,我心伤感,憨厚朴实的劳动者啊!用勤劳、勇敢守护心中的大山。


蜿蜒曲折的山路


山花烂漫


落石挡住的道路


一览众山小。


瞭望哨护林员


瞭望哨简陋生活


瞭望哨护林员的工作


下山时的依依惜别

 

    每一处都有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包含着林区劳动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们用真情铸就林区的绿色,书写今天的辉煌;她们用朴实构建林区和谐发展的乐章,他(她)们是林区美的缩影,爱的升华,情的凝结,浓浓的爱,点缀出林区很多很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赞扬、、、、、、

     图文:    洮河林业局宣传部    王福菊          

     编辑:魏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