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随州占全省第四,为啥?看科技创新的贡献

2016-09-07 创意策划桂运东 随州日报
↑ 点击上方“随州日报”关注我们


更高·更好·更强
——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之随州科技创新能力

编者按

   9月1日,全国各大媒体集中报道:“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发布,随州在湖北省上榜的12个市州中排名第4位(前3位是武汉、襄阳、宜昌),在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中居43位,较去年的第90位,上升了47个位次。

     报告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城市研究院发布,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四个领域16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计算,系统而周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随州日报从今天开始,将分别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对随州“城市协同能力”进行深入报道。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随州居湖北第4位!”9月1日,随州人刷爆了朋友圈,奔走相告。

    作为 “城市协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能力,虽然在评价的四大领域中相对较弱,其贡献也值得一提。

    随州高新区,全省第六个国家高新区!

    湖北省专汽研究院,全国唯一!

    湖北省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全省唯一!

    随州成为除武汉市外全省唯一拥有两家“研究院”的市州。

    随州连续两届被评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

    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中部地区新兴地级市,创新手段,突破区域、人才、资金等硬件约束,开创了更高、更好、更强的科技创新局面。

    实现随州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创新,核心在创造,精彩在智造,根本在科技。

    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推动随州经济社会竞进提质、跨越发展,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创新平台。

    2012年开始,随州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去年9月一举创建成功。国家高新区成为引领全市科技创新的“大平台”和“新引擎”。

    随州将专汽研究院、香菇研究院、晶体加工重点实验室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上升为市委市政府高层战略。主要领导跑北大清华武大华科等高校及省直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

    2013年,市政府开创性地与华科合作,建设湖北省专汽研究院,为专汽产业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夯实专汽产业在全国的示范和引领地位。今年,揭牌了湖北省香菇研究院。

    破解引才留才难题,市委市政府探索“柔性引才”方式,加强人才 “小环境”建设,在全市形成了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 “小气候”,营造了重才、爱才、惜才的好氛围。全市呈现平台覆盖面广、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的良好局面。

    去年底,专汽研究院、齐星汽车车身、湖北省风机厂三单位获批设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随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零的突破,成为随州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的里程碑。

    企业平台建设力度空前高涨,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105家,在全省市州名列前茅,自主创新能力、实力,大大增强。

    通过推进 “一企一校”、“一企多校”、“多企一校”产学研合作,引导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市政府与50多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市内近300家企业与全国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平台建设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成常态,科技成果硕果累累。今年,湖北允升科技公司成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昆明理工大学蔡金明教授,市中心医院成功引进省 “百人计划”专家、湖北医药学院于建新博士,我市 “千人计划”、 “百人计划”实现零突破。8月初,专汽研究院新引进两名博士后,该院博士后达到4人,高层次人才突破40人,吸引力越来越强。

    去年,随州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大关;今年上半年,我市专利增速继续加快,专利及发明专利申请增幅均居全省市州第一名。一大批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重点科技成果诞生,形成企业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成为随州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5家,高新技术产品备案企业突破100家,高新企业数量和增加值均实现翻一番。高新产业发展速度从全省第三梯队挺进了第一方阵。

    高新产业规模的壮大,优化了产业结构。以专用汽车为主导的机械制造产业,逐步向中国领先、国际高端化迈进;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板块齐头并进。





01

随州平台,“联动全国”

    今年寻根节期间,(全国)专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随州成立,集聚47家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骨干企业,成为随州推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的历史性大事。

    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领衔推动,大手笔推动各类平台建设,形成创新园区建设大步推进、公共技术平台重大突破、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广泛覆盖、创新创业孵化能力日益提升的科技创新体系。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跨越式提升在区域乃至全国的协同创新能力。2013年,市政府投资1.5亿元,与华科合作共建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为我市专汽支柱产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今年,我市建立了湖北省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全省共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随州是除武汉外唯一拥有2家研究院的地市。

    全国专汽联盟集聚了清华、浙大、武大等1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省汽车行业协会等3家行业组织,三一重工湖南汽车制造公司等28家企业,建立了专家库、成果库、技术需求项目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随州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企业创新平台达到105家,其中省级以上70家。泰晶公司的湖北省微纳米晶体重点实验室、丰年公司的核桃研究所等,在行业掌控话语权。这些创新平台成为对接外部科技资源,引进和承接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

    2013年,我市引入民营资本7000万创办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为科技创业企业开展创业服务、人才培训、融资、管理等全方位服务,2014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5年又新建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家互联网+创客空间,各孵化器内入孵企业近百家,形成完善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链条。





02

吹响随州人才“集结号”

    9月2日,走进湖北省专汽研究院,在该院专业实验室里,院长助理李善德博士正和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一起,为我市一家专汽公司攻克技术难题。

    自2013年省专汽研究院成立以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专家黄其柏带领由30多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组成的专业化技术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创新服务。

    江南专汽,专攻消防车十余年,但缺乏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企业与研究院一拍即合,开展紧密合作,经过近两年研发试制,项目突破了消防云梯专用车梯架系统高强度、高刚度、轻量化、信息与智能化等技术瓶颈,取得了10余项专利成果。东正公司研发蒸汽除冰车多年,靠“土专家”凭经验反复试制、调整,却始终不能攻克核心技术。在研究院团队的帮助下,合作开发出了国内首款道路蒸汽除冰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市通过“领军计划”吸纳人才,博士后科研创新平台柔性引才,院士专家工作站借脑引才,高端专家库储备人才等系列人才工程、项目,吹响了人才“集结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1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高技能人才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万人。

    实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引进二级教授以上专家44名,其中两院院士7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名,仅中心医院就引进博士11人。炎帝科技、裕国菇业、金悦农产品等公司先后引进张莉娜、李玉、陈润生等“两院院士”加盟企业科技创新。

    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先后组建湖北齐星、湖北裕国等25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正在开发 “富硒功能性肥料产业化项目”、“耐盐碱防水卷材研究开发”等28个高科技项目,其中6项即将投产。完成“金桥工程”项目16项,实现利税近3亿元。有9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省级专项项目支持,3家获得中国科协等4部委联合表彰。




03

泰晶科技,振兴民族晶体工业

    9月5日,记者从湖北泰晶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67万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利润总额3463万元,同比增长37.1%。

    去年针对国内手机行业、WIFI行业增长迅速,市场巨大的特点,泰晶科技重点研发了专门针对手机行业的26M晶体产品。同时紧跟国内电子产品小型化、轻薄化的特点,组建了微型片式音叉晶体湖北省重点试验室,研发出了多款微型化、片式化的产品。通过创新,2015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027万元,同比增长29%;累计上缴税收3402万元,同比增长13.6%。

    十余年来,泰晶科技依托科技创新打造出领军国内晶体行业的品牌和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钟表、手机、平板电脑、卫星通讯、车载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个人电脑、无线通信及家用产品等。公司拥有专利64项,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组建了现今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的晶体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微纳米晶体加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先后被评为 “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优秀创新企业”等等,今年5月该公司董事长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今年5月,泰晶科技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即将成为A股市场首家随州企业。作为以“振兴民族晶体工业”为目标的泰晶科技,未来仍将坚持“产品高端化、产业规模化、队伍专业化、资本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朝着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企业的方向迈进。




04

“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截至8月底,市政府与全国50多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市内200家企业与全国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近几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

    “十二五”期间全市取得科研成果560余项,其中获得省政府科技奖励20项、市政府科技奖励168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

    全国专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前联合清华大学、三一重工等16所知名高校、院所专家和28家企业在随州成立,秘书处设在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建立了首批84名专家库、186项成果库、25项技术需求库,为专汽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起一个广阔平台。

    由于随州高校院所缺乏,近距离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资源有限。为此我市十分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力争通过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出成果、促转化”目标。截至目前,全市企业拥有创新平台77家,其中省级42家、市级35家。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政策支持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

    “目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讨论通过了《随州市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即将公布实施,我们将进一步放宽科技创业政策,比如科技人员可分享职务科技成果处置收益的70%-99%,甚至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在岗创业和离岗创业。”9月1日,市科技局局长李修荣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一个好消息。

    李修荣表示,我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出台后,将运用市场机制,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05

高新产业,“光耀中国”

    在随县经济开发区,有一家高新企业专注于“人造骨”的研发生产,由该公司研制的“可吸收骨修复替代材料”,可实现在人体内自然代谢,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它就是湖北双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董事长廖先传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大概有500万人次做骨折手术,保守估计仅仅是 “骨复生”品牌的这一种产品,在国内也能有100亿元的市场,而目前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不超过3家,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像双星生物科技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随州市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我市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相结合,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为主体,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加快发展。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81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3.1%,占全市GDP的1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跃居全省市州第3位。

    目前,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企业120家,其中28家企业被确定为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1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过亿元的38家。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工程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工作,调整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对科技成长型企业进行 “一企一策”定向辅导和跟踪服务,力争至2020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左右。”市科技局局长李修荣告诉记者。




 随州科技创新名片 

    

我市连续荣获最近两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2013年,建设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全国唯一一家专用汽车研究院;

    2014年,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5年9月,随州高新区成为全省第六个国家高新区;

    2016年6月,(全国)专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随州成立;

    2016年6月,湖北省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我市成为除武汉市外全省唯一一家拥有两家研究院的地市;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备案企业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3.1%,占全市GDP的10.5%

    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05家;

    市政府与16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0家企业与全国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

    “十二五”期间,全市取得科研成果56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专利申请量达4200件,获授权2300件。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方面的项目212个,争取资金2.72亿元;

    我市先后被授予 “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专用车)”、“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专用汽车产业试点地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