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青11班 | 学员感言(一)

2017-04-20 中青11班学员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中青11班刚刚结束,通过28天集中学习和交流,学员有了很多收获。我们特将学员在学习期间的感悟与思考作为中青11班的后续报道与读者分享。


短短二十几天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研修院的工匠精神,安排的课程丰富多彩,并且邀请了各艺术门类全国顶级的专家老师,从他们身上,我突然发现,创作不仅要靠技法,更重要的是走心。而且一定要善于观察,发现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一定要细腻地把每一个很小的细节剖出来分析、研究、再分析,从而让作品里的一个眼神都要表达得清楚。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歌舞团舞蹈编导叶红莲


这次学习我最大的感触是八个字——跨界融合,传承创新。人民的需要是跨界的,我们就要做跨界的。现在艺术类型丰富多彩,人民的需求是融合的艺术,所以我们要大胆地把各类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学习期间,我们创作了创意作品《当叶公遇见龙》,这是充分诠释“跨界融合、传承创新”的作品。我们把戏剧、曲艺、杂技、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传承川剧变脸,京剧国粹等文化遗产,把一部儿童剧创意做得更丰富多彩。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李雪艳


此次研修班课程设计科学系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紧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班内九人组成的舞台剧工作坊,历经二十天的酝酿,完成了音乐剧《新小蝌蚪找妈妈》策划案和展示案,全组汇集戏剧编导、舞蹈编导、音乐作曲等人员,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后完成文案。这是一次美好的历程,可以说,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

——山西省舞蹈家协会副处级调研员张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更加坚信所有的文艺是相通的。文学也好,艺术也好,并非简单的声、像、图、文、动作、语言、表情等一切表现形式的集合,而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反映的一种写意的表达和情怀抒发,更是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情感的共鸣与沟通。情感的共鸣和沟通是没有界限和障碍的,所有表现形式只是一个具体化的介质,赋予情感的事物会腾飞。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酵母,人是艺术的提炼者,那么,情感就是艺术的韵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唯美的自然景观。鸟语花香、风吹云动、日月交替、斗转星移皆是一件件靓丽的艺术品,如果褪去情感这个点睛之笔,所有的一切将只是一种现象,黯然失色。

——内蒙古武警总队文工团编导乌兰


全班的38名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大家汇聚一堂、相互切磋,很好地实现了此次学习班的核心目的——跨界融合。此次学习从根本上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确定了今后的创作方法。当今舞台上已经到了需要创新和融合的阶段,艺术离不开传统,但时代在进步,艺术也必须发展,否则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在听到佟睿睿老师讲她自己的创作时,她说艺术不要复制,不要重复,甚至也不要重复自己,她的观点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创作方向,怎样去创新,怎样去超越自己,怎样去利用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去创作。

——大庆文体旅集团话剧团副团长晁雪莲


这次学习使我从舞蹈创作领域中学到了更多“国宝”老师的经验,从戏剧矛盾领域中学到结构的合理性,从市场营销领域学到针对观众需求。同时紧紧围绕人民这个艺术创作的最高宗旨,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总结这次培训,自己归纳以下几条: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虽然工作多年有一定经验,但不够系统与丰富。这次培训讲跨界、讲融合,相互学习很多。二,不同场地的学习,开阔视野。演出观看,感受直观,视觉听觉效果,教室学习,印证思考。三,案例分析,触类旁通。四,学员沙龙,找准创作方向。五,导师指导,策划案完美展示。六,小组合作,相互学习。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艺术教研室主任孙晓亮


通过四周的学习,使我在文艺创作领域有了很大提高,更加坚定了文艺创作方向,并决心为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而奋斗。群众文艺是整个文艺的母体,文艺编创是关键,编创人员的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群众文艺作品的质量。因此,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有战略眼光,因为我们是一批最接地气的群众文艺编创人员。这次培训中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异彩纷呈,风格各异,紧紧吸引着学员们,研修院结合实践安排了观摩展览、舞台剧工作坊,激发了学员创作热情,开阔了学员的创作思路。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戏剧曲艺家协会理事张习武


这一次的培训可以说是终身难忘。首先是震撼,中青十一、十二班集结了太多的精英,有文华奖、牡丹奖获得者,有著名编导、相声名家,有大美术家、文艺新星……为我们上课的老师,更是文艺界的大神:张继钢、王晓鹰、佟睿睿……和这样的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感觉非常棒。其次是充实,为期四周的培训,每周只休息一天,上下午晚上满满的都是课程,分组讨论,剧目观摩。课程得慢慢消化,剧目观摩受益匪浅,分组策划舞台剧方案既纠结又快乐……最后的感觉是快乐、收获、挣扎、重生。师生和同学间的情谊,几位成熟的制作人教导的宝贵知识,沙龙上的热烈讨论甚至争论,绞尽脑汁想出的策划案,这一切都是我一生的财富。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戏剧干部李月


这次学习中,我们听了张继钢、王晓鹰、孟冰、罗怀臻、佟睿睿、徐孟珂等一些舞台艺术家的讲座,也看了《白鹿原》《伏生》《青鸟》等一些舞台剧,参加了同学艺术沙龙的艺术创作分享,参加了戏剧工作坊,在老师指导下群策群力完成了舞台剧《天堂剧院》的策划方案和汇报。总的来说,这次学习是一次舞台艺术创作跨界融合创新的头脑风暴,解决了一些困惑我多年的创作问题。开阔了视野,结识了很多同行朋友,我回去之后会尽快吸收消化,将学习成果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之中。

——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编剧宋文宪


在这一次的学习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创作空间进一步拓宽,相信在今后的创作中,作品的数量质量会不断提高。但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艺术创作,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也是这次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和收获。要有文化自觉,更要有文化自信。要更加深刻地感知和体贴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才能创作出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作品,力戒功利主义和浮夸的创作观。接地气,贴人心,做有灵魂、有品德的民族文艺工作者。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创研室编导加永江措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改变了一些原有的思想。我意识到,想要做好的艺术作品,就要改变观念,观念很重要,如果没有好的观念,是没有办法做出好的作品的。还有创意,正如张继钢老师说,如果有好的创意,那么这个作品就已经成了50%。这次学习对我以后的创作真是有太多的帮助,专题讲座、座谈研讨、现场观摩、案例教学、学员艺术沙龙、创作工坊等多样化研修方式,将知识与创作实践结合,充分调动了学员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开展各种艺术领域学员间的深度交流,激发了我们对艺术创新的渴求,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河南省洛阳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导演刘辉


从前的我总是有些“闭门造车”。创作的作品想法都很局限,而这次的跨界学习让我感受到艺术创新融合的多样性。艺术是相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逐一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和问题。


这次学习效果显著,头脑风暴让大家相互探讨,集体舞台剧策划让大家学会协作,学员沙龙又能提出自己的难题和观点,这是别的课程很难做到的。

——安徽省曲艺家协会工作人员陈璐璐


这次培训班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加之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不同艺术门类的同学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考方法,较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通过跨界学习,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跨界融合的意义。

——燃青春话剧坊负责人于跃


中青11班课程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