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要相信酒桌上拍胸脯的“老朋友”丨雷音世相

2018-03-07 请关注☞ 大唐雷音寺

从大企业退休的老朴自恃资源甚多,年过半百奋力创业,折腾了几番差点关门。他终于明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离开了平台自己什么也不是。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王元涛

 

这是我韩国朋友老朴的真实经历。

 

我并不想说,他的经历折射出了韩国的创业环境有多糟糕;我只想说,创业,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容易的。如果他走过的沟坎,他吃过的苦头,也能对我们创办和经营小微企业有一点点的启示,那就很好了。

1


尽管老朴比我年长,但他是我的私教学生,跟我学中文。

 

他在韩国排名前十的一家超大型石油企业工作多年,听大家都叫他部长,我也就跟着叫他部长。后来发现,其实他并不是部长,只因为年龄与资历到了,在公司内享受部长级待遇而已。

 

在韩国大企业内,像老朴这样,五十岁上下,还没能晋升常务(相当于中国公司的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甚至连中层实职的部长也没当上,那就很难做了。在十分讲究上下尊卑的社会氛围下,能干的后辈越过你当了部长,你怎么接受他的领导?他又怎么好意思领导你?你难受,年轻部长更难受。因此,长久以来,韩国大企业已形成不成文的规矩,五十岁一过,提前退休。


为鼓励老员工提前退休,财大气粗的企业有时会表现得很慷慨:你工作了二十年,本来应该一次性支付你相当于二十个月工资的退职金,现在再给你加上五个月的,怎么样?

 

老朴是聪明人,他明白,这就是韩国的企业文化,尽管不免残酷,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很早开始,他就在为提前退休做打算了。年近五十还要学中文,就是他给自己铺后路垒的一级台阶。

 

他的畅想相当美好,退职之后,创办一家企业,争取做大做强,然后把业务拓展到中国去!他曾多次到中国出差,对上海、南京、深圳印象良好。有一件事,他给我讲过好多遍。他乘车从上海到南京,跑高速公路,每隔一段,就要求下车,用手去触摸路面。他发现,中国高速公路的质量已经强过韩国,因此,这里就有很多机会,完全可以把韩国高等级的沥青产品推销到中国。

 

对,老朴在公司里,主要负责沥青销售业务。听他聊沥青,俨然半个专家的样子。等你再看他和那些采购他们公司沥青的混凝土企业小老板们在一起,他简直就是专家了。

 

是的,他私下里与客户交往,对我不避嫌。有时,他还带我与那些小老板一起吃炸鸡,喝啤酒。据我观察,小老板是有求于老朴的。作为大公司的业务担当人,老朴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方便,我不了解,也没兴趣了解。反正我知道,私营企业做大以后,随着层级增多,员工操作的空间会增大,这与我们惯常所指的国有企业病,也没什么两样。

 

有时候,三杯酒下肚,老朴会情不自禁地与小老板们聊到退休后的梦想,他们几乎个个拍胸脯让老朴放心,保证在各个方面为他提供强力后援。

 

因此,老朴的如意算盘是,不用等到公司赶人,他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主动退休,然后马上开一家混凝土企业。他相信,有这些客户朋友,每人手指缝漏一点点客户资源,就足够他吃饱了。

 

而且,他更大的优势在于,原来的公司,会是他的强大后盾。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哪怕出现沥青极度紧缺的状况,他也完全用不着为原料供应发愁。这一点,就可以把全韩国大部分的混凝土企业打败了。

2


过完五十五岁生日没多久,老朴正式退休。

 

他拿到的退职金,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多万元。他又不顾夫人的轻微反对,把家里位于首尔江南黄金地段的住宅卖掉,换了郊区一套小房子,余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公司的初期运营。

 

那段时间, 45 35171 45 15886 0 0 2145 0 0:00:16 0:00:07 0:00:09 3781眼睁睁看着老朴重新染黑了头发,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地准备迎接人生第二春开出的绚烂花朵。

 

在韩国,注册公司是小事一桩,你就是开办一家私人报社,也不过是登记备案一下就可以了,所有的手续,一个星期之内轻松搞定。

 

可是,还没等把新办公室的新老板椅坐热,老朴就发现,办公司好像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乐观。

 

首先,离开公司后,他的身份由甲方变成了乙方,感觉非常不对劲。原来的同事,似乎个个都在躲着他,生怕与他发生业务联系。老朴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郁闷日甚一日。

 

我告诉他,这种情况,用中文来说,叫“人走茶凉”。其实,我心里还有话,但不方便跟他讲。根据我对韩国企业和韩国人的了解,大致可以这样分析老朴前同事们的心理:对于业务担当人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老朴比谁都门清,那么现在,他们与老朴之间,按什么规矩来处理,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了。

 

更让老朴意想不到也难以接受的是,那些混凝土公司的小老板,好像一夜之间集体不在乎他了。以前有酒局,总是小老板们抢着埋单;现在他主动张罗,想凑成一个酒局,居然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在酒桌上,老朴提出,希望他们兑现当初介绍客户的诺言,小老板们却不过情面,一般还会满口答应。可是,等到需要具体落实的时候,人家根本连你的电话都不肯接。不是一个人这样,也不是两个人这样,而是几乎所有的小老板,全都这样。

 

老朴说,看到这种情形,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这时候才明白,人家是把你当成竞争对手的,商场如战场,明明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他们怎么可能真的帮你呢?

 

就这样,每一次给老朴上课,都要花很长时间听他详细讲述自己的苦难历程。大半年过去了,我倒从来也没问过他,到底做成了几笔生意,但我隐约感觉,好像一笔都没有做成过!

 

现在的老朴,有了一个重大的领悟:什么是真实的资源,什么是虚假的资源,对于创业者来说,简直是生死大事!

3

 

就在老朴咬牙死撑的当口,一起意外事件,让他差一点关门歇业。

 

公司开张后,需要人手,有可靠的朋友,介绍来一个年轻人,负责日常收发,兼理现金出纳。可是不久,老朴发现,这个年轻人手脚不干净,在为公司采买时,有吞钱的行为。这种事情,在任何公司都不可容忍,但因为涉及金额不大,还要看朋友的面子,老朴没有报警,只是将他辞退了事。

 

但是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老朴突然接到劳动仲裁部门的一封律师函,他被那个年轻人起诉了!案由是无故解雇,要求支付一大笔赔偿金。

 

老朴当场傻掉了,怎么可以这样?紧急咨询律师,得到的忠告是:因为你当时没有报警,所以也就没能固定他吞钱的证据,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认栽和解。否则,官司打起来旷日持久,耗费你的时间精力不说,万一败诉,除了赔偿,还有额外的罚款,同时你的企业信用也会受到影响。

 

尽管千不乐意万不情愿,老朴还是不得不接受庭外和解,赔给年轻人一笔钱。

 

这笔钱,倒不至于伤筋动骨,却严重动摇了老朴的信心。你想啊,原来,还以为自己是老油条呢,结果,被这么一个小年轻玩弄得一点脾气都没有。那么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又会有什么样意想不到的大坑等着自己摔跟头呢?

 

这么一想,老朴的心就乱了,他险些一气之下撂挑子关门。痛定思痛,他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创业,一定要趁早,吃亏吃得起,失败了也有勇气再爬起来。等到像自己这样,一把年纪了才创业,一旦遭逢意外打击,非常容易三观尽毁。

 

老朴现在谨慎了,把自己的亲外甥招进了公司,而且不让他碰钱,安排他当跑外的业务员。看着外甥乐呵呵地忙里忙外,老朴总算松了一口气。但这口气,也只松了不到两个月,他的疑惑就来了:为什么,外甥一点业绩都没有呢?

 

一留心观察,老朴发现,外甥一直在骗他,说是去拜访客户,其实是一头钻进了网吧玩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这一回,老朴吸取了教训,请姐姐出面,动员外甥辞职,并搞了一份非常正式的辞职书,让外甥规规矩矩地签字画押。


老朴以前就跟我讲过,在韩国,有一种小公司歧视症,年轻人只要在稍好一点的大学毕业,就绝不肯进小公司,宁愿到便利店打零工,或者当啃老族,也要锲而不舍地等待应聘大公司,为此,有些倒霉催的孩子,甚至会持续四五年没法就业。

 

老朴现在最深的感触是,这种不良社会风气,让小企业根本没办法招到像样的人才,给小企业造成的无形伤害太深了。

 

最后没办法,老朴只好动员夫人来给他打工。朴夫人当年也是大学毕业,可自从结婚之后,就当上了专职主妇,已经脱离职场二十多年。没料到,眼看着老了,房子越住越小不说,居然还失去了原本安稳安逸的生活。

 

有一次上课,老朴问我,中国有没有那么一句话,能表达他“不办企业不知道办企业有多难”的感受,我马上告诉他:有,那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于是,这句话,成了他记得最牢的一句中国俗语。

4


在老朴最为心灰意冷的日子里,突然接到一位老同事表示关心的电话。

 

说起他这位老同事,我也约略知道。他比老朴更早退休,之后与老伴开了一家街边炒年糕店。老朴一度还很看不起他的选择:怎么着也在大公司里混过,做这种大妈生意,太丢人了吧?

 

老朴应邀去找老同事喝酒聊天,老同事实心实意地和他分享了一个创业心得,大意是,像沥青混凝土这种特定行业,针对的是特定客户,市场早已瓜分完毕了,你想硬挤进去,门槛相当高,那不是生意,是政治。然后老同事一指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说,这些,都是不特定人群,只要你东西做的好,他们进来,是没有门槛的,这才是生意。

 

这顿酒,喝得值,老朴茅塞顿开,果断放弃混凝土业务,承包了一家加油站。

 

正如那位老同事所说,加油站服务不特定人群,完全没有门槛。一天二十四小时营业,老朴不肯雇人,由他和夫人轮班硬顶。辛苦是相当辛苦,但看着钞票像流水一样有进有出有盈余,老朴终于找到了一点创业的感觉,他表示知足。

 

我也能明显感觉到,创业一年,老朴改变了很多。比如早先,我们一起看电视,新闻里说,政府通过了法律,对于生产豆腐和辣椒酱这样的微型产业,实行小企业保护制,严禁大企业进入。对此,老朴会觉得十分可笑:市场社会,就应该充分竞争,政府这种越权的规定,难道不是对大企业的歧视吗?

 

可现在我们再看电视,新闻里说,政府又通过了法律,规定大商场晚上七点半必须打烊,给周边小店生存的机会。老朴马上竖大拇指,由衷地说:要是让大资本像鲨鱼一样横行霸道,小企业还怎么可能活下来?

 

老朴进一步的自我反省,稍显敏感,我不知当不当说。简略讲吧,他曾参与过几家大型石油企业的秘密协商,决定同步对下游企业涨价。他说,这种会议的记录,不准落在纸面上,只能存在电脑里,而电脑呢,又不能放单位,不能放家里,只能放在汽车的后备箱,以防警察突击搜查。

 

对此,老朴无限感慨地说:当年,我们对小企业,都做了什么?

 

我心念一动:现在教他“报应”这个词,他一定记得很牢。可是又一想,这种时候用这样的词来挤兑他,也实在是太残忍了吧。


王元涛,吉林人,曾任韩国《亚洲经济》总编辑,著有长篇小说《我的朋友孔丘》及《汉城汉城》等。现居深圳。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立享女王节优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