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术经典精读FM | 安乐哲与《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

2017-05-17 研究客 研究客

品味学术经典,传承思想文化。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学术经典精读”,我是你们的书童肖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郭齐勇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经典精读》之安乐哲与《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经典导读。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是当今英语世界精研中国哲学的重要学者之一。安乐哲的研究专长为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两大领域。

《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是安乐哲的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针对西方哲学界无视与误解中国哲学这一现状,安乐哲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性,分析了中国哲学在西方学术界之所以受冷落的具体原因,并以理查兹(I. A. Richards)的《孟子论心》(1932)一书为例,探讨了中西哲学翻译与比较中的方法问题。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其讨论的前提就是中国有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在《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这篇文章中,安乐哲指出,对“哲学”的定义应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樊篱,承认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同时要看到,西方哲学内部也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哲学形态蓬勃兴起,这表明哲学并非只有唯一的形态。中国哲学作为一个特殊形态的哲学样式,有资格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西方哲学内部的革命是对西方哲学固有形态的反叛,也正是这场革命为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充实奠定了基础。在安乐哲看来,中国哲学自身的丰富性可以给西方哲学以必要的补充与调节,而在理解中国哲学时必须既要考虑延续性也要考虑差异性,这也就涉及了哲学翻译的问题。他以理查兹的《孟子论心》一书为例,进一步探讨了中西哲学翻译中的问题。他引用并认同理查兹的观念,认为哲学翻译的背后难免存在与原文精神相迥异的一整套世界观和一整套思维体系,而这将影响对哲学文献的理解与翻译。对此,理查兹提出用“多重定义”的方法来摆脱哲学翻译中的这种困境。在此基础上,安乐哲提出了两条建议,作为对理查兹提出的“多重定义”方法的延伸和完善:其一是发掘规定中国自然宇宙观的一系列特质,因为这些特质决定了中国宇宙观与西方世界观之间的深刻差异;其二是在将中国古代哲学文献译成西方语言时,应坚持将那些关键哲学词汇直接罗马字母化,由此提醒读者他们正进入一个陌生的哲学世界。安乐哲的这两条建议将有助于西方学者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哲学,摆脱他们对中国哲学的盲目倾向与误解。

安乐哲所做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及相应的翻译工作,使西方世界越来越能深入地理解中国哲学的智慧。他翻译的中国哲学经典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与刘殿爵合译)、《论语》(与罗思文合译)、《中庸》(与郝大维合译)、《淮南子·原道篇》(与刘殿爵合译)、《道德经》(与郝大维合译)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研读《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原文,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进行图书购买,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听/读后感言,期待有更多共鸣,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