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谁都知道河西房价4万一平,但没有人知道高楼背面这群孩子的心酸!

2017-07-18 南京楼市

请安静地看完下面这个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26l3swo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房价4w/平的南京河西,竟然还有一群人蜗居在这样的矮墙平房。


尘土飞扬的应天大街高架,坑坑洼洼的泥潭水塘,这样一条羊肠小道里,能清晰地闻到垃圾和死老鼠腐烂的味道,尤其在南京夏天逼近40℃闷热潮湿的环境中,格外刺鼻。


这就是城市边缘人真实的生活环境。

他们是外来务工者的民工子弟,流动儿童,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这辈子都无法越过这堵围墙。


△这就是南京的城中村。


在这边生活的大多数,都是从其他城市来到南京的打工者,大多一家四五口人,都挤在大小十几平方的房间,一张床上睡三四个人都很平常。


因为处在河西地段,房租也要一个月600-700元,15一人的水费,一块一度电,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白天的时候,这里的每家每户都不会开灯,借着一点从窗户里投过的光用。南京近40℃的高温天,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很少开。


△很多风扇都搁置在杂货中,买的也是最小功率的电扇。


这里有很多树木,遮阴蔽日应该是避暑的好地方,但是闷热的夏天,反而招惹来更多的蚊虫。大院都是被叮的满身包的流动儿童,手上脚下全是蚊子块痘疤印。


△流动儿童就在这个大院里开心的玩耍。


这里的生活条件,闷热潮湿拥挤。

洗漱台长满青苔,晒不到太阳,很多衣服常年都是靠阴干。

没有热水器和太阳能,洗澡纯靠自己手动打水,打上一两桶冷水,混着家里自己烧开的热水,一家人就在一个红色大盆里解决洗澡的问题。


△楼梯间摆放的都是杂物,做饭洗碗都在走廊的过道里。


在这个与世独立的城中村中,每个人都在和生活做斗争。

而对于詹云鹏一家来说,这份挣扎全都压在了家里64岁的爷爷詹世凤身上。


△这就是詹云鹏家租的每月700元的住房,住了他们一家4口人。


詹云鹏今年14岁,刚刚小学毕业升初中。

2006年,詹云鹏的爸爸遭遇车祸,智力损伤,丧失了赚钱的能力,40多岁的奶奶因此突发性耳聋。那个时候的詹云鹏才不到20个月。

2012年,父母离异,詹云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家子生活。


吃穿住行,云鹏的学习费用,看病吃药的钱都是爷爷拉着破三轮扛煤气罐、卖大米换来的。一袋米赚三五块,趁着夏天再卖些啤酒饮料,一箱啤酒进价19卖20,再赚些空瓶费,一天也能挣上几十块钱。


△家里一共两张床,大小就跟宿舍的一般大,一张床睡两个人。云鹏和奶奶一张床,爸爸和爷爷一张床。


而在这个好好活着都已经花光所有气力的地方,还藏着一个格格不入的小型图书馆。这个小型的读书角当初南京协作者众筹为流动儿童设立的。


对于一家四口大小十几平方的挤得满满当当的家里,这个图书馆还占据了他们家四分之一大小的位置。爷爷说:“这个免费的,占位置不要紧。因为这边都是像云鹏一样的小朋友,外来农民工的子弟,让他们多读书很好。”


△这个就是詹云鹏家的“妙语连珠图书馆”,詹云鹏经常会组织这边的流动儿童,分享读书会,文艺表演,还会排话剧等。


家里的学习生活,都是64岁的爷爷照顾着14岁的云鹏。

为了节省接送费,找离云鹏学校近的住处,爷爷今年搬了三次家。现在很多作业都要上网完成,搬家三次就要办三次宽带,一次400。为了云鹏的学习,爷爷还买了一台600块钱的笔记本,不敢碰害怕弄坏,特别小心的放在桌上。

看着爷爷穿着有补丁的衣服,带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读着云鹏学校老师发来的短信,努力理解老师发来的内容,仿佛感受到了那份不向命运低头的隐忍。


△为了省钱,一大家子在吃穿上花销少之又少。爷爷的衣服上是补丁,正在长身体的云鹏拖鞋凉鞋也显小。一家人的晚餐可能就是邻居送的半个南瓜。


爷爷也曾想过回老家,可是外出多年,老家也回不去了。

如果回去,光是省下4个人的车费,也太难了。而回家之后,云鹏可能会早早肄业,然后进入社会打工赚钱,接替他的位置,扛起沉重的家庭,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爷爷说他留在这里,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云鹏能够好好读书,努力考上大学。


△这是詹云鹏和他的家人朋友。

 

像詹云鹏这样的流动儿童,在南京还有很多很多。

从小就一直跟着父母从家乡来到城市,父母家人在哪里工作,他们就一起跟走到哪里,漂泊不定。


他们的父母平时要打工赚钱,对他们的教育陪伴少之又少,勉强维持生活就很困难,更别谈能够买书买新衣游玩。而甚至他们中还有的从小就没有了父母。


他们不比城里的孩子,买不起学区房,上不了好的公办学校,没多的钱去补习,成绩也一般。上的南京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学期1000元的学费其实也不低,但是教学条件和质量和城里的孩子却没办法比。


△这里教学条件很简陋,几个老师上全校的课程,五六年级一起上课,一台老的不像样多媒体投影仪老是出问题。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而还有些人一出生就注定他这辈子就必须背上重重的壳艰难爬行,经过不知多少次的血肉挣扎才能脱去这一身的烙印。父辈母辈把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也渴望让他们能够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南京协作者在栖霞为流动儿童设立的图书馆。


为了能够借阅到免费的书籍,挪出家里四分之一的地方,甚至把厨房劈出空地来设立共享图书馆,对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家人来说,他们清楚的知道和城里小孩的差距,所以哪怕要做出牺牲,也想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但可能更多是,因为残酷的现实,他们可能最后仍然不得不中断学习之路,背负起生活的重担。


△这是栖霞区民工子弟学校墙壁上的。行,我行,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行。


我们采访了一些流动儿童,

这是他们的心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26pfdz1t&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们早早懂得生活的艰辛,早早体会父母忙碌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一本书一件新衣一次出游都能让他们乐呵很久。他们的愿望都很简单,去一次附近的公园,想去一次南京的动物园见企鹅,希望家人健健康康。


而每每想到他们天真地说出这些话,我总觉得哪怕生活再不堪,在孩子们的眼中仍然是单纯和美好的。


我们都知道生活本来就不公平,起点不同注定走得艰难,但是看到他们的笑脸,还是希望这一份纯真的笑容能留的更久一些。



△他们是南京城里的流动儿童,他们每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爱。


我一直以为像这样的现状可能会出现在边远的山区,但绝不会出现在经济繁荣的城市。但现实就是,他就赤裸真实的存在我们身边。


这些年来,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上,但是我们很少注意和了解了那些漂泊散落在城市的流动儿童,他们跟随父母,远离了穷乡僻壤,来到了经济发达的城市,然后呢?


这些流动儿童如果在城市里上不了学校,可能就会回到老家变成留守儿童,一辈子就呆在家乡,亦或者小小年纪就出来打工挣钱。他们的父母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是为了城市繁荣添砖加瓦的人,但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好一些。


教育和医疗资源条件如此充足的城市,他们还是没有资格和能力去享受。那么这群看到过城市繁华和山区落后的流动儿童,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你愿意投入一点关注,

或者能和我一起去为他们做点什么,

或许他们未来的路会有更多的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