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牛的催眠大师,上万人排队两年听他敲“碗”!

社长 Kindle杂志公社 2021-04-28
本文共2165个字
阅读时间2分钟


个春节,社长在油管发现了不少“奇能异士”。




其中来自香港的曾文通尤为特别,仅一条他“敲碗”的视频就吸引了数万的点击量,评论区的赞叹声不断。


网友直呼:“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音乐和这样的演奏方式,这太特别了!”



确实,他每一次敲碗发出的声音都有一种魔力,能让人的精神放空,瞬间卸下一身压力与烦忧。


这个人是何方神圣?这个“碗”又是什么来头?


社长特地去寻求答案,才发现曾文通和他的“碗”都不简单。


颂钵音乐家之路


曾文通的“碗”学名叫作颂钵,又称喜马拉雅钵。



它由金、银、铜、铁、锡、铅、汞七种金属组成。


历史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最初用作承载食物,物品,可以在各个宗教场合看到它的身影,直到近代才被作为敲打的乐器。


而曾文通本人就是一名颂钵演奏者。


在成为颂钵演奏者之前,他本是香港舞台剧界著名的舞台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要不是他的妈妈,他可能一辈子与颂钵无缘。



他的妈妈本是一名开朗的女性,爱下厨,爱旅行。


但自从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曾文通眼睁睁看着她从正常行走,到需要坐轮椅,再到只能卧床。每天被病痛折磨,在床上焦虑到睡不着觉。


刚开始,他会为妈妈脚底按摩,缓解病情。但后来妈妈的身体开始肿胀,一按她的脚,肌肉就会陷进去。


自己又因工作很忙不能一直陪在妈妈身边,所以他一直很愧疚。


2010年,他在台湾策划演出时,一个老同学把颂钵推荐给了他。当时听完,他整个人就放松下来,不知不觉在老同学家睡着了。这一觉,仿佛把之前十年缺的觉都补足了一样。


这让他爱上了颂钵的声音,开始钻研颂钵。


正好那时他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到纽约进修舞台艺术。让他有机会在课余时间跟随尼泊尔的颂钵大师学习颂钵,这才让他掌握了颂钵的基本演奏方式。




刚开始他的听众只有妈妈,对着长期卧床的她,曾文通把颂钵乐演奏给她听。没想到第一次敲完后,一直苦恼睡不着的妈妈,竟然很快地放松了下来,好好地睡了一觉。


直到2011年,他妈妈去世前,曾文通都常常带着颂钵去探望她,让妈妈在最后的时光里减少了不少痛苦。


现在想起来,那段时光都是曾文通心里美好的存在。


因为妈妈,曾文通认识了颂钵。也因为妈妈,他决心用这个声音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继纽约学过基本功后,他仍不满足,于是走遍了世界。在法国、英国的博物馆,去了解铜器的发展。


去颂钵的发源地印度、尼泊尔一带理解和学习颂钵文化。最后去了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收集各式各样的钵。


在这一路上,他更加懂得了颂钵的魅力。也因为这样的执着,2012年他把颂钵演奏带到了舞台上,打开了他颂钵演奏者的职业生涯。


那天是他在香港开一个关于舞台设计的会议,和他对接的音乐总监状态很紧绷,于是他停下来演奏了一段颂钵,没想到总监当即决定让他把这个音乐直接放在舞台上。


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曾文通除了国内还去到世界各地演出:马来西亚、英国、秘鲁……



要说他的音乐会的特色,就是欢迎人来睡觉。


有些观众能很快抛下心中的杂念,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朦胧的状态,在有意识和无意识间徘徊,再渐渐睡着。有些观众还会有情绪排毒现象,会用哭把掩藏在心底的情绪发泄出来。


很多观众告诉他:“自己听完音乐会,人都变精神了,感觉体内那些情绪垃圾都清空了。”


甚至还有人说:“听了他的音乐会,像睡了十年一样。”


如今在香港,他的小型音乐会和工作坊,往往开票几分钟就爆满,甚至有观众等了几年,才有机会面对面听他的演奏。



面对观众对他的喜爱,曾文通说:


“颂钵的声音,就像时间的延伸、空间的拓展。听者被它产生的声响和共振包围,就像一条路,引你进入另一个环境。


而较大的颂钵,因为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听众仿佛走进了一个山洞,声音在你身边环绕。让你的头脑、肩膀都能放松下来,所以几分钟可能就睡着了。


有些人把颂钵看作一种治疗方式,把他这种演奏家称为颂钵治疗师。但我担当不起这个称号,只要自己的音乐能带给人一种平静,就很满足了。”


心无杂物,生活才自在


看曾文通如今这么成功,大家一定以为他住在香港的繁华地段。然而早在7年前,他和自己的妻子就从香港的市中心搬到了郊外的村子。



这里四面环山,还有香港最大的梧桐寨瀑布,足足有30多米高。曾文通常常一个人走45分钟的山路到瀑布边敲打颂钵。


他认为大自然的环境会与他产生共鸣,鸟儿、蚂蚁甚至昆虫都能给他带来灵感。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断地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常常一碗粥一个馒头就是一顿饭,家里甚至连沙发、电视、音响都没有。他也没有社交软件,每一天都专注在工作和颂钵上。


也许是因为他的人生际遇让他看淡了一切,不想和其他人一样过焦虑的人生。不希望每天铺天盖地的网络讯息朝自己涌来,比起那些浮华,他更希望每天都有自己放空的时间。


这让社长想起了山下英子《断舍离》这本书,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找到让自己人生舒适的方法。



书中举了一些有意思的个例:丈夫过世十年无法走出悲伤的女人,最后通过丢掉丈夫的亡牙来获得心灵的解脱。


一个在冰箱里囤积了大量食物,甚至有的食物已经冰冻好几年的老师,在痛定思痛后通过整理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些离我们生活很近的人,和我们一样有着生活的烦恼,他们合理利用断舍离找到自己人生的新起点。


这跟曾文通的想法如出一辙,每个人都一样,只有学会对生活清减,减少杂物的干扰,才能抵达最内心的满足吧。


就如曾文通所说:


人的心就像颂钵一样,当有杂物的时候,声音就会刺耳。


只有纯净的颂钵发出的声音才会动人。


福利时间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RSS精选】

 好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