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公安报看江苏

2017-04-29 报纸抢先看 报纸抢先看

人民公安报2版

南京破获系列流窜入室盗窃案

        本报讯 记者许政、通讯员周莹、陈梦倩报道:近日,随着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武家嘴新村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落网,南京市高淳区、溧水区及周边省市近20余起同类盗窃案件水落石出,跨区域重大流窜入室盗窃案被南京警方成功侦破。

  4月6日8时,南京市公安局高淳分局古柏派出所接到武家嘴新村群众报案,称当日凌晨钱财被盗,涉案财物总价值21万余元。高淳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第一时间赶至现场。通过初步调查,警方发现嫌疑人是一名瘸腿的男青年。

  专案组根据掌握的线索,迅速展开串并侦查,通过监控很快发现嫌疑人将电动车藏在溧水区和凤镇某公园后,乘坐出租车逃往南京市区。警方分析,嫌疑人作案后,立即联系了从南京来的出租车接他,由此推断二人相熟,且犯罪嫌疑人居住在南京。通过进一步调查,专案组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冉某。4月7日21时许,专案组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冉某。

  据犯罪嫌疑人冉某交代,偷盗来的物品有一部分送给了棋牌室老板娘廖某。专案组深入到冉某经常光顾的休闲场所内,次日凌晨,控制了帮他销赃的犯罪嫌疑人单某及涉嫌伙同冉某犯罪的廖某。办案民警抽丝剥茧,逐步深挖,成功追回价值20余万元的涉案财物,并将这些物品交还给失主。目前,冉某、廖某等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人民公安报5版

社区警花杨扬:走到哪里都是“景”

 □文/图 吴劲松 江晓东

  江苏靖江,南依长江,北枕苏中平原,这里人杰地灵,经济发达,素有“苏中小江南”的美誉。

  春天的靖江大地,花儿竞相开放,满眼姹紫嫣红。靖江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公园弄社区民警杨扬是全局出了名的警花。从头到脚一身“藏青蓝”,配上利索的马尾辫,端庄、大方,格外养眼,关键是她对社区工作很有一套。居民家里有啥事都愿意找她。在她看来,群众找她,是信任,她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责任。她的美,是一种朴实的、甜甜的美。

  来到社区,杨扬的自行车还没停稳,身边就围上了常年打交道的“老街坊”嘘寒问暖。看来,年轻的杨扬,是社区里的香饽饽。


   暖不暖心,辖区居民最能感知

  “冯奶奶,您可从加拿大回来啦,您在国外发的微信我都还收藏着呢,瞧!”杨扬的嗓子响亮,刚和冯慧莲奶奶搭上了话,冯慧莲的老伴儿李大爷就循着声出来了。

  “我说我们家的开心果要来了呢,昨天还跟奶奶说呢。”冯慧莲和老伴儿都已80多岁,两个孩子均定居在国外。

  针对高龄老人独居的情况,杨扬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除了在群里与老人保持联系,入户走访是她的“必修课”。

  “闺女呀,我正找您呢。”说话间,居民杨秀珠阿姨火急火燎地赶来了。

  原来,杨阿姨的孙女高考在即,身份证还没办,想来想去还得找杨扬。

  “你让她有空带着户口簿到派出所来拍张证件照就行了,最多20天就能拿到证,放心,耽搁不了。”

  杨秀珠阿姨拉着杨扬的手,杨扬的每一句话在她心里都是“定心丸”。辖区群众都有杨扬的电话,他们知道,只要杨扬不外出,随时都能找到她,即便是双休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杨扬随即掏出笔记本,刷刷记了几笔。记完扬起手中的钢笔说:“这笔还是杨阿姨送我的呢,我当做宝贝一样。”

  5年前,杨秀珠阿姨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可她从来没有打过官司。杨扬一趟又一趟,跑社区跑交警队,最终帮她补了8份诉讼所需要的材料,杨阿姨也因此顺利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事后,她以这支钢笔作为谢礼,扬扬怎么也推辞不掉,索性把它作为下社区为群众办事专用笔,不管走到哪,这支笔都随身带着。最近,杨扬还用这支笔手绘了一套“民情图”,困难群众家庭、案件多发地、矛盾易发地,就连辖区的闲置房屋都标得清清楚楚,群众称之为“连心图”。

  杨扬每天做的就是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她耐心、热心,就像这春天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一样,也让群众格外暖心。


   群众与她相互牵挂

  杨扬心里牵挂的人和事还真不少。她说,要减少些牵挂,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走、多看、多问、多想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此方能心安。

  从派出所出发,转过两个街口,便到了农贸市场,市场内卖菜的黄师傅也是杨扬的牵挂之一,准确地说,她牵挂的是黄师傅一家。

  “黄叔,忙呢,生意还好吧?”

  “哟,小杨警官,是你呀。”正在低头择菜的黄师傅听到杨扬的声音,连忙抬头起身招呼,拿起板凳挽起袖子擦了又擦。

  “幸亏您帮忙,如今市场照顾我,两个摊位只收一个的租金,生意比过去翻了番,到年底还准备买个小房子呢。”黄师傅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儿子最近还经常跟家里联系吗?”“有联系,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昨天还把工资汇给我了呢,现在听话着呢,这也是您的功劳呀。”

  说起黄师傅的儿子小黄,杨扬确实打心里感到欣慰。黄师傅的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家里还有位多病的老母亲,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就靠黄师傅在菜场卖菜维持生计,生活特别困难。他的儿子小黄曾经是个“问题少年”,叛逆,桀骜不驯。如今,在杨扬的帮助引导下,小黄在上海务工,每个月都将工资汇给家里。同时,为了帮助黄师傅一家走出困境,杨扬还协调社区和城管帮他提供了一个免费摊位。一家人的日子很快有了起色,杨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听了黄师傅的话,杨扬开心地笑了。


   甜美的话语润心田

  杨扬说话语调舒缓,天生有一张抹了蜜似的“嘴巴”,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当事人的心田,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屡屡发挥了奇效。

  “人常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这话在调解纠纷的时候尤其管用。”杨扬说,矛盾纠纷当事人就算情绪再激动,每当一遍遍称呼他(她)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的时候,他(她)总有心软的时候,再说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不,跳广场舞扰民就是件比较棘手的事儿。因为跳广场舞多半在晚上,所以,杨扬也得晚上到现场解决。

  公园弄社区跳舞的两拨大妈随着队伍不断壮大,时常为场地争得不可开交。为此,所里已经多次接到了报警。杨扬没料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里多次接到小区里的学生家长报警,广场舞噪音扰民,影响学生做作业。

  动人的旋律,优美的舞姿,伴随着闪烁的霓虹灯,一切都显得那么怡然和谐。这一波大妈们跳得欢快,另一波大妈们还没到场。杨扬和社区的王支书分头在路边等候,总算,另一波跳舞的领队张阿姨推着音响车朝广场边走来了。

  “张阿姨,张阿姨,有个事和你商量一下。”杨扬跑着迎了上去,挽着张阿姨的胳膊。这时,王支书也叫来了另一队的召集人周阿姨。

  因为早就知道社区广场舞队在全市广场舞比赛中拿了第二名,杨扬先是一顿夸赞,直夸得两位阿姨笑得合不拢嘴,连连摆手。见时机到了,杨扬话锋一转,把话题转到扰民问题上,边说话,边引着两位阿姨溜达到了广场对面的居民楼上。

  “两位阿姨,你们看,能不能想点法子,既不影响你们跳舞,也不影响人家孩子做作业?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杨扬说。两位阿姨迟疑地相互看了看,再仔细听听,果然,播放音乐用的定向喇叭,即便到了楼内,依然吵得人脑袋疼。杨扬征求完意见,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等答案呢,她们明白了杨扬的心思。

  调低音量,调整方向,两支队伍实行一三五、二四六错时跳舞。问题解决了。

  “阿姨,感谢你们的支持工作啊。”杨扬连声道谢。

  这时,杨扬的手机又响了,电话是辖区中医院的鲍副院长打来的。医院里发生了矛盾纠纷。

  杨扬飞快地骑上电动车赶回所里换了一身警服,然后往医院赶。

  热闹的大街上,杨扬骑车穿行在人流中,根据以往解决医患纠纷的经验,怎么应对,她的心里已经大概有了数。


交通安全周刊头版头条

从强制入轨的“规矩”,到渐成群众自觉认同的“习惯”,并逐步迈向更高层面的“文明”,宿迁市民说

“我们这里没有‘中国式过马路’”

 本报记者 刘学刚 王 伟 赵家新

  2016年底,江苏省宿迁市自测的市区交通守法率为9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检查组随机查看的路口守法率达100%。这一成绩的出现,与宿迁针对违法过马路乱象,营造“不能违”氛围、形成“不敢违”认同、培育“不想违”习惯,密不可分。

    记者街头暗访

  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信号灯概率超过99%

  宿迁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是否真的有效果?记者进行了实地暗访。

  3月1日16时30分,在宿迁市区西湖路与富康大道交汇的一个繁华的五岔路口,记者停留了约半小时。当时天气阴冷,阵风风力可达八级,但期间,记者发现只有两辆电动自行车闯了红灯。按路口通行流量测算,此时段、地段的交通守法率已超过99%。

  当日21时40分起,气温只有零上几摄氏度。记者先后在多个路口观察了近1小时,只发现一个外卖小哥闯了红灯。22时25分,在西湖路与人民大道路口北侧斑马线上,记者看到一名女士在红灯前自觉止步。此时,垂直方向的机动车道上已无车辆通行。这名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文明城市,每个市民都应该这么做。”

  为了验证机动车是否礼让斑马线,记者在多个路段未设置信号灯的斑马线上反复穿行,并观察其他行人过马路情况。绝大多数机动车都主动减速避让行人。记者打车时就亲眼看到驾驶人礼让了斑马线上的行人,驾驶人靳红光说:“我们都要礼让行人的,不礼让就另类了。”

  在发展大道与微山湖路路口,便利店店主王彩红告诉记者,她来宿迁刚3个月,一开始对机动车礼让行人很不适应。“我有几次领着孩子过马路,看见有车过来,吓得马上站住。可车突然停住了,司机还朝我摆摆手,让我们先过去。后来发现,车让人是这边的一个习惯。

    ”营造“不能违”氛围

  完善硬件设施、加大综合整治,为群众守法创造前提

  宿迁整治交通乱象,迈出的第一步并坚持至今的做法是完善交通硬件设施,提升交警对闯红灯等行为的证据锁定和处理能力,为群众创造守法前提,营造“不能违”的氛围。

  为了给文明交通建设“铺路”,宿迁市公安交管部门多年来坚持开展交通标志标线排查整改活动。仅2016年,他们排查整改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斑马线176处,补划斑马线配套菱形标线100处。他们还要求交警开私家车上路“找毛病”,并通过“网络问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2016年,宿迁交警对网民提出的100余个改善交通设施的合理化建议予以吸纳。自2015年起,宿迁市公安局投资近1亿元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完成了市区422个路口监控的高清化改造和358个灯控路口信号智能化升级,全部信号路口可实现全天候自适应信号控制,还可抓拍开车不系安全带、打电话、抽烟、抛物等不文明和违法行为。

  在文明交通建设上,宿迁没有囿于城区和本地。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破窗效应,宿迁市公安机关坚持城乡并重,全面开展了农村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以泗洪县为例,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每年投入1.1亿元,用于农村道路升级,2016年新增乡镇交通信号灯22组、交通护栏18.6万米、交通标志1200块。经过系统整治,2016年,宿迁市农村地区一般以上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3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6.3%、3.3%、17.9%。宿迁市还把文明交通意识向周边地市辐射,在与相邻市县的国省道上设置提示牌,告知外地进宿迁车辆要礼让斑马线。

  同时,宿迁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整治交通乱象。2014年,宿迁市创建“一街三方”(一条街道上,公安、城管、交通三家联合执法)常态化工作机制,对交通乱点、堵点、黑点联合治理。在整治“大花轿”(载客的三轮、四轮电动车)方面,宿迁公安配合属地区政府以及交通、残联、教育、质监、工商等部门,对生产使用“大花轿”的各群体摸清底数,对没有纳入编号管理的“大花轿”依法取缔,对纳入编号管理的设置禁行时段、路段,并依托“一街三方”工作组开展全覆盖巡查。宿迁市公安局还协调职能部门,落实帮扶解困,为“大花轿”从业人员转岗就业找出路。如今,“大花轿”在宿迁市区的禁行时段和路段全部退出,街面秩序空前好转。

    形成“不敢违”认同

  对交通陋习严管重罚,重塑交通参与者规矩意识

  从2013年起,宿迁交警开始大规模治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罚,形成“不敢违”的认同。

  治理行人闯红灯,一开始也有群众不理解。为此,宿迁交警把说理式执法融入处罚当中。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比如交警寇浩,他每次执法中遇到不解、对抗的群众,都会翻出他手机中储存的几张因行人闯红灯导致车祸的惨烈照片给当事人看,效果明显。辅警李朝德的“攻心术”也很奏效,他说:“我跟违法者讲,我宁愿看到你喷在我脸上的口水,也不愿看到你出了事故后脸上的泪水。”

  为了形成“严管”声势,宿迁交警想了很多创意。比如,他们推出“便衣在行动”,让交警、辅警身着便衣在路口架设摄像机拍摄交通违法行为,提升了执法权威和震慑力。他们还开展了市民举报交通违法“随手拍”活动。2013年5月27日,宿迁女孩陈瑾为闯红灯的母亲写信向交警致歉的事情被央视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此事成为宿迁文明交通建设的重要转折点,广大市民对“处罚行人闯红灯”,逐步由不理解变为支持、认同。

  3年多来,宿迁交警处罚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达60万人次,这一数字相当于整个宿迁市区的人口总数。如今,受访交警表示,执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偶尔查到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群众一般都会主动认错,围观群众也会主动帮交警说话。交警吉翔就说,他曾在查处一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时,过路群众对违法者进行指责:“你都闯红灯了,竟然还坐在电动车上跟警察说话!”

    培育“不想违”习惯

  从城市文明涵养高度,推动文明交通建设常态化

  宿迁坚持把文明交通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志愿者服务、关联个人信用体系等措施,培育“不想违”的习惯。

  宿迁交警借助新媒体加大交通文明宣传力度,把407个重点车辆企业负责人、村组干部、保险业务经理等主要服务管理对象纳入交通安全宣传微信集群,形成传播“裂变”效应。

  宿迁市公安、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联合制定了《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对志愿者招录、培训、考核全面规范。目前,已有2000余名热心市民成为文明交通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服务。宿迁交警联合市级机关工委,在市直机关中推行了“四个一”,即签订一份文明交通承诺书、当一次志愿者、转发一条文明交通公益宣传微信、提出一条文明交通建设合理化建议,用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引导全社会践行交通文明。宿迁市还将文明交通纳入公民个人信用体系,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被处罚后,将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2016年起,宿迁交警提出了“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的“人车互动”创意,让文明的正能量相互感染传递。宿迁交警邀请宿迁籍名人、京东商城总裁刘强东拍摄了公益宣传片,效果良好。记者在宿迁市区多个路口也看到LED屏上接地气的宣传标语:“俺宿迁人,不闯红灯”“俺宿迁车,礼让行人”“车让人,人要快走”……

  宝龙商场一服装店店员王幸运说,如今她发现在礼让时,越来越多的行人会快速小跑通过斑马线,有人还会向礼让车伸出大拇指,这让她觉得“礼让”很有意义。记者暗访中发现,有一个骑车的小伙子刚要闯红灯,旁边一个姑娘小声咳嗽了一下,小伙子不好意思地停了下来。

  文明交通,从强制入轨的“宿迁规矩”渐成群众自觉认同的“宿迁习惯”,并逐步向“涵养文明”的更高层面迈进。

  “我们宿迁没有‘中国式过马路’!”多位受访者都向记者说,如今向外地人介绍宿迁时,都会用上这样一句标志性语言。宿迁人对交通文明的认识,已经从阵痛,到适应,变成引以为豪、津津乐道。

  2015年,江苏省宿迁市在既往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基础上,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当年在全国100个地级城市创建考评中就位居第二,2016年跃至第一。这其中,文明交通的贡献占了较高权重,功不可没。


“宿迁经验”的启示

本报记者 王 伟

  连续两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评名列前茅,文明交通指数多次测评位居全省第一,这里几乎看不到“中国式过马路”,这里的机动车与行人不是“争抢”而是“礼让”……宿迁,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苏北城市,仅用几年时间,就将常被诟病的交通陋习进行了彻底治理,文明交通,成为当地群众引以为荣的城市名片。文明交通建设的“宿迁经验”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哪些启示?

  “刚”与“柔”,严管重罚与普法宣教并重。长期以来,“中国式过马路”难以治理,与法不责众的心态有关。有些人认为闯红灯不是多大的事,也几乎没有违法成本。惩戒措施失之于软,难以起到警示作用。宿迁交警开出的关键“药方”,就是严管重罚,让现有的交通法律法规“硬”起来。从交警执法效果看出,只有令闯红灯违法者经济上“心疼”,才会让其真正“长记性”。同时,宿迁交警没有把处罚当成目的,坚持“教罚并举”。大街小巷营造出的“不闯红灯”氛围、循循善诱的“说理式执法”、交通安全的新媒体“裂变”传播……其根本旨意,是让老百姓懂得并接受,闯红灯行为不仅不安全、不文明,而且法律明令禁止,触碰“红线”,就必须要接受相应处罚。

  “内”与“外”,公安自身发力与借力社会资源并重。宿迁交警在交通治理中,不是一味向市民提要求,而是首先刀刃向内,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优化完善交通硬件设施,并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应用上不遗余力,为提升交通安全管理能力找到了新引擎。同时,整治交通乱象不是公安一家之责。宿迁文明交通建设,从一开始就以城市治理的高度强势推进,在“党政领导、公安主抓、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下,形成了一股“洪荒之力”。

  “堵”与“引”,严查严堵与疏解引导并重。“大花轿”(载客的三轮、四轮电动车),城市形象的一块牛皮癣,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顽疾。宿迁市在整治“大花轿”过程中,不是采用“你跑我追”的简单治理手段,而是将严堵严查与营造氛围、帮扶济困紧密结合,重点在“疏”上做文章。不求眼前短期功效,看重的是久久为功,实现的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引,不光是疏解,还是一种辐射、一种引导。当今社会市场化、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员的快速流动,决定了文明交通建设不能囿于一地。宿迁把城市文明交通建设的成功经验向农村传递、向市外推广,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交通文明的滋养。

  “表”与“里”,订立规矩与涵养文明并重。文明意识非一日养成,在道德约束还未上升到自觉行为时,一定的法律惩戒确有必要,但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仅靠重典却非治本之策。如何培养公民文明出行意识、将文明观念根植于公民心中,才是实现文明交通的根本路径。宿迁市在文明交通建设中,就把握了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交通文明,又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文明建设。当市民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交通文明建设也会得到反哺,如此相互渗透,最终涵养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特质。


人民公安报2版

孩子QQ来信息要钱报培训班 多位家长被骗

江苏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提醒:QQ上提钱先核实身份

         本报讯 记者赵家新报道:对于很多孩子在外求学的家庭来说,QQ已经成为父母、子女之间最为主要的沟通工具。然而,这却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最近,江苏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连续接报多起家长被骗事件。警方提醒,只要有人QQ上谈钱,一定先核实身份。


    【警情快报】

  孩子QQ上要钱报培训班,家长6200元打水漂

  4月10日,苏州昆山的马某在QQ上收到其孩子QQ发来的信息,称学校要报一个补习班,需交6200元学费,并要求其添加一个“马主任”的QQ。因为平时和孩子都是通过QQ联系,马某并未怀疑,当即添加了“马主任”的QQ。之后,“马主任”给了马某一个银行账户,让其汇款。当天,马某通过银行ATM机给对方汇款6200元。汇款后,马某发现其孩子QQ被盗,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无独有偶,4月11日,常州市天宁区市民唐某手机收到一加好友信息,显示是他儿子。因为对方一下就说出了唐某的名字,所以他并未怀疑。之后,“儿子”称学校需交培训费,让唐某与学校“马主任”QQ联系。“马主任”给了唐某一个银行账号,让其将6200元培训费打过去。唐某照办后,晚上和儿子打电话才得知,儿子根本没跟他联系过。


    【骗术揭秘】

  骗局虽老套,仍有不少人上当

“此类骗局十分老套,但还是有不少家长上当受骗。”江苏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类骗局中,犯罪分子通常采用发送信息、文件、压缩包、网址等方式向他人电脑或手机植入木马病毒,查看所盗的QQ账号的备注信息、聊天记录或视频来了解其人际关系、交谈方式、生活习惯等情况,提高诈骗成功率。

  QQ好友大多是亲戚、同事、朋友,相互信任度极高,而犯罪分子隐蔽在网络背后,让受害人一时不能辨别真伪。


    【防范贴士】

  警方提醒:QQ上提钱先核实身份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孩子在外求学的市民,接到类似信息要提高警惕,必须先与子女取得确实联系。此外,市民上网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隐私,尽量不要在QQ、信箱、MSN等网络工具上存储亲友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图片资料,谨防被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木马等手段盗取相关资料实施诈骗。


人民公安报7版

规定动作做到位 自选动作有创新

无锡惠山加强执法领域全流程管控

□王军 丁益峰

  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聚焦执法领域的风险短板,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进一步明确责任清单,完善执法制度,常态检查督导,推动司法协作,构建良性运行的公安执法体系机制。


    建立案管中心

  对所有执法要素实行全流程、可回溯管理

  惠山分局在法制大队建立案管中心,各派出所建立案管室,依托执法管理平台,每日由案管中心专管员通过执法管理平台对网上巡查发现的各类疑似数据进行核查,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每周对上周执法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工作建议;每月对各派出所案管室履职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实现对所有警情、案件、财物、场所、卷宗等执法要素实行集约化、全流程、可回溯管理。

  对于巡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由法制大队下发《执法建议书》;问题严重或有关单位未按要求整改的,由惠山分局下发《纠正执法过错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并记入单位和民警执法档案,依照规定予以追责处理。2016年,惠山分局执法管理智能平台预警签收率、反馈率均达到99.8%,在线审核考评也从原来的50%提升至97%,减少了案件办理久拖不决等问题。


    执法全程监督

  从源头上把好规范执法关

惠山分局进一步加强执法领域的全流程管控,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流程规范和操作细则,指导民警准确应用执法依据,做到心中有数、执行有章。分局制订案件报批流程图,各办案单位在案件报批前必须先由法制员进行网上个案考评,再由案管中心对个案“四个一律”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最后由法制审核民警进行一案一评,确保从源头上把好规范执法关。

  惠山分局制订完善现场执法记录仪暂行使用规范,实现办案区视频监控覆盖和联网100%、执法记录仪民警使用率100%。依托指挥中心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民调督导回访系统、督察大队音视频网上巡查系统、法制大队案件审核审批系统,对路面巡防、案件流转、审查审讯以及处置各类重大突发案(事)件的执法情况开展网上巡查,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落实整改。

  惠山分局成立由局长负总责的“阳光执法”领导小组,严格落实职责任务、执法依据、执法办案、行政管理、行政许可等信息公开、出庭应诉、新闻发言人等制度。2016年以来,先后公开执法活动30余次,发布防范预警信息100余条,公开处理案件20余起。


    完善制度保障

  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等制度

  惠山分局制订案件主办民警责任制度,严禁未通过中级执法资格考试的民警主办案件;制订案件管理中心平台巡查工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全面规范执法细节;调整“法制挂钩”民警,协助办案单位抓好执法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执行和执法突出问题整改,提前介入重大案(事)件侦办,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建立执法责任清单制度,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倒逼办案单位、办案民警注重细节、规范执法。

  对重大疑难案件,他们主动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建议,制订刑事诉讼协作机制,并在惠山开发区派出所设立全省首家实体化运作的驻所检察官办公室。落实敏感案件与法院提前沟通协商制度,压缩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行政诉讼。

  惠山分局还与区人民法院在全市率先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年内共协助法院执行收案41起,查控执行对象47人,立案侦破拒不执行裁定判决案4起,抓获涉案人员5人,有效破解了执行难问题。


编辑:江苏省公安厅新闻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