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庆深圳颠覆式演讲,让现场200名孤独症父母脑洞大开!
大米侧记:
三年前,在决定辞去媒体工作专职从事为孤独症孩子创办的自媒体《大米和小米》的时候,郭延庆教授为我投了反对票。他说,相信我的优秀可以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但是他感觉媒体工作更加适合我,与孤独症奋斗的圈子复杂艰辛而且水深,他真的担心我是否可以做好。
我还是去做了,他也一直在我身边,帮助着我,每年都到深圳几次来探望我们的家长组织四叶草,来探望在孤身创业的大米。
上周日,他恰逢深圳出差,又主动提出面向深圳的家长们做公益讲座。来到新的大小米基地,他说,我每次都在刷新他对我的认识,每次都在惊喜于我的想法和创造在不断突破。
我告诉他,我不再孤独,现在好多人和我一起奋斗。郭教授说,他终于不会担心我了!
郭延庆在深圳大米和小米新的疗育基地的分享内容来了!从上午到下午近6个小时里,郭教授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居家干预的硬货,把晦涩的理念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与现场两百多名听众互动热烈,都说是颠覆了自己观念的大洗脑!
只能说,没来现场的家长太可惜了!~
在居家情境下对孩子进行观察、评估和教育干预
口述|郭延庆
北大六院副院长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整理|小鱼
编辑|大八
当孩子被确诊孤独症后,家长都会打听干预机构四处奔波,也有家长干脆辞职在家全力带孩子。
而大部分人此时对孤独症是一无所知的,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家长们理所当然会认为要先到各个地方听讲座、学习,等自己做好准备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孩子的干预。
事实上,如果一时找不到或者没有经济能力上类似大米和小米这样专业的机构,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以孩子为中心,把你四处奔波学习的时间,拿来放在了解自己孩子身上。
熟悉孩子,是我们家长在面对孤独症时的第一步,你得把孩子当作一本书去读懂读透,甚至向他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增强对孩子的信心。
这也正是我今天想谈论的主题:
我们如何在居家情境下对孩子进行观察、评估和教育干预。
开场前准备中的郭大侠
居家情景就是刷牙洗脸穿衣服?
不是!
一提起居家情境,很多人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刷牙洗脸洗衣服这些琐碎的事情,其实不然。
实际上我们家长的脑袋里应该有一个与居家情景相关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包括三类事项:
饮食起居
游戏学习
行为管理
洗脸刷牙穿衣服叠被子只是这个图书馆里的一本本书,如果我们没有图书馆的概念以及分类,那么在面对生活杂事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遗漏一些情况甚至视而不见。
而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了下面这座“图书馆”,那么一切都会变得很清晰:
将你的图书馆分为“饮食起居”、”游戏学习”、”行为管理”三个大书架,每个书架上,都对应放着这些书。
比如,“饮食起居”的书架上,放着的书是“自理卫生”、“自理生活”、“参与家务”、“参与社区活动”、“独立家务”、“独立社区活动”。
当生活中的某一个情景、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迅速从书架上抽出对应的书,找到你的方向。
所以要想在居家情境下做好对孩子的观察、评估和教育干预,我们就要时时刻刻围绕这三类书架去进行。
书架一
饮食起居
书目
自理卫生
自理生活
穿衣服、脱衣服、刷牙洗脸、吃饭、上厕所……是孩子最基础的生活能力。
我们孤独症的孩子通常会有语言落后的情况,但不都是动作落后。因此只要孩子1岁多能下地跑了,我们就要有意识去教给他自理和卫生。记住一切都从最简单、最容易把控的步骤开始,然后逐渐减少辅助,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比如:教刷牙。
接水、挤牙膏,一般的刷牙是上下左右、里外不漏,顺带还要把舌头刷一刷,完了再漱口,擦嘴。
这道工序对于一个1岁多的孩子来说,太复杂了。
我们可以这么做——
一开始只要求孩子上下左右刷一下意思意思,一个月后再把刷牙时间扩展到半分钟,两个月再扩展到一分钟……如此循序渐进,把刷牙的任务当成两年的目标来培养,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对刷牙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而且在放手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渐学会了自理。
要知道任何一个复杂行为都有一个简单的开端,家长们不要急于求成,我们要做有“时间短、任务轻”的意识,只要孩子能学会这些终身受用的技能,我们就不必着急于现在。
书目二
参与家务
和自理卫生、自理生活一样,只要孩子能下地开跑,我们就可以让他参与家务。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存在一个误区:在孩子0-6岁时,只要让他学会说话、认数等等就行——我们一定要消除这样的意识,因为做家务是孩子未来会需要的能力,不要认为年纪小就可以不做。
打扫卫生、洗菜做饭……我们要重视每一次让孩子参与的机会,哪怕他就在一旁看着,那也是一种参与。
仔细算一下,我们生活中真的有太多机会去训练孩子习得这些技能,比如擦桌子、窗户时,你让他在旁边看着,一个月观摩60次,十个月就能有600次,如此大的积累,还怕孩子学不会擦桌子擦窗户吗?
也许这样会让自己做家务的速度变慢,但既然我们想让孩子学会这些技能,就不能图当下的省事。如果我们家长都嫌麻烦,不仅让孩子想要逃避,也是家长自己在逃避。
也许你又会说,让孩子进厨房,担心安全问题。
实际上,危险通常在非监控、不会使用的条件下指数会高。比如刀,如果孩子在我们的监控下教他学会了用刀,强化了刀的功能,那么刀对他来说就不是玩具而是工具,反过来也会强化孩子对刀的正确使用。
所以我们家长与其给孩子灌输某一种物品危险的观念,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学会使用该物品。
书目三
参与社区活动
外出购物、参与社区活动也是孩子必须学习的一种能力。
在让孩子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把握这两点:时间短、任务轻。
除此之外,家长要让孩子有“全过程参与”的意识。
在带着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前,我们要告诉孩子做一件事情的理由。
比如让孩子一起去买菜,我们不只是把孩子简单带上,而是要告诉他原因、动机,让孩子从做这件事的源头就开始参与: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里现在缺了什么,一起去超市把缺的东西都买齐了。
参与社区活动是一种能力而不只是一种兴趣,因为孩子要有观察的意识和动机,只有让孩子把其当成从始到终、有动机的活动,才会保持孩子的参与度。
如果在过程中没有培养出孩子参与的意识,那他就不会从始到终,也不会把这件事当做自我的常规去维持。
讲座中的郭大侠又帅又萌
书目四
独立家务
独立社区活动
不管培养孩子的任何能力,我们都要记住:孤独症的孩子其实有能力做很多事情,如果只是因为“孤独症”而剥夺孩子学习和练习的机会,会导致孩子更加无法和普通的孩子一样。
我们的训练不是为了改变孤独症,而是通过弥补孩子练习的机会和次数,尽量不要让孤独症影响孩子达到他潜在的能力,这些强化训练对我们的孩子是必要的。
另一点也要记住,在日常干预、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不要问你对孩子做了什么,而要看孩子对你做了什么。
因为当你把焦点放在“对”孩子做了什么,你就会去强调自己的行为,但是无论你做多少,我们的孩子也不一定能有效回应你的各种行为。
所以我们要反过来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行为上,要看孩子对你、对环境做了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做出应该有的回应,那我们就帮助他回应。最有利于孩子的帮助方式就是手把手、一对一。
让孩子学会独立自理、独立家务、独立参与社区活动是孩子能够受用一生的能力,我们不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练习,只需要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这个意识,带着孩子参与其中,从简到难,从时间短到时间长进行活动,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学会。
“教授,请给我签个名~”
-待续-
接下来
郭教授还讲了居家情景里的游戏学习
将于下期放送
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郭延庆教授其它文章
▼
加入大米和小米QQ群
一起交流分享
线上课程咨询群
413811513
线上课程咨询二群
130358390(建议)
长按下方二维码
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