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能力会出现倒退吗?

2017-10-11 曾松添 大米和小米

文|曾松添 

 华盛顿大学学前教育早期干预博士(Ph.D)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BCBA)

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 Hegarty Fellow

美国早期干预协会评估组成员

图|来源于网络

 


最近有位家长找我咨询,她2岁多的孩子出现了明显的语言能力退化,原先会说“爸爸”“妈妈”、“吃”、“车车”等好几十个词语,可现在这些都不会说了。而且整个人都没有以前活泼机灵,眼神有时还变得很空洞。


家里老人觉得孩子只是害羞而已,长大就好了,没那么严重,坚决不同意看医生。


家长问我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啦?



32%的孤独症孩子在发育早期

会出现语言社交等能力退化


我给家长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


这首先要家长自己判断,孩子究竟是真的不会说,还是会说但不愿意说?害羞跟本文要说的语言能力退化是有本质区别的。


就像是一只股票原本涨得好好的忽然蹭蹭往下跌,面对这样的情况,那种恐惧和彷徨是无法想象的,而且语言退化可能还伴随其他能力,如社交情感能力的衰退。


原本会的能力突然不会了,不单是父母觉得慌,其实孩子自己更慌。尤其是几岁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控制欲和独立意识逐渐变强,但能力跟不上时难免会又生气又慌张。

 

这种现象在自闭症群体有一定的普遍性。乔治亚州大学的博莱恩教授对85个研究的综述表明,约32%的孤独症孩子在早期发育阶段会出现语言社交等能力退化的现象。而具体的大脑发育障碍原因,至今还没有定论。

 


为什么会出现语言能力退化?

 

近年,伦敦大学的米高汤姆斯教授和他们的团体通过大脑数据模型研究表明, 能力退化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大脑的神经修剪出现异常。

 

什么是神经修剪?


大脑的神经元都是遵从用进废退的原则,普通孩子的大脑在早期发育时就已经具备大量的神经元,以确保大脑有足够延展性。这些神经元需要外界的环境进一步刺激才能搭建成有用的回路,而没用上的材料就会被修剪淘汰。


问题是,如果连有用的、已经搭建好的神经元也被剪掉,那就不好了。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自闭症孩子的早期头围要偏大等现象。

 

可惜的是,基于这个理论的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发明。汤姆斯教授在论文中建议,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已有的行为干预方法,系统利用环境的刺激来巩固和延展孩子的能力。

 

而汤姆斯教授在论文中也提到,即使环境刺激再强,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完全康复,尤其是如果涉及到核心领域的损坏。


就像是车轮没气了可以打打气,但如果是发动机引擎烧了,可不是一两下能修好的(那些拍胸脯说包治好的机构得有多无赖)。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Joy Hirsch教授研究发现,部分孤独症孩子的大脑语言理解能力确实跟同龄人有本质区别,他们能听音乐,但解读语言符号却异常困难。


从这三步入手,对症下药!

 

虽然还没有特效药,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应该袖手旁观。


语言行为干预的第一特点是要基于科学评估,建楼前先得勘察一下地基吧?


具体我们要问三个问题:

 

✔ 基准在哪里?


孩子的能力无论是退化,还是原本就没有发育出来,再不济都会有个基准。具体的基准我们要参考幼儿发育里程碑,以及语言行为的功能表现,包括孩子会不会表达需求,能不能模仿和仿说,能否用语言主动表达和点评,以及简单对话等。

 

就像是挤柠檬汁,我们不要放过孩子能做的一点一滴,尤其是那些在特定场景能做的事情(有可能孩子是有能力只是没机会或条件不具备)。

 

此外我们一定要积极地看待孩子的能力,不要只看到他/她不会的,要更多的挖掘闪光点,那怕是一个无意义但是能稳定发的单音,很可能加以塑造后能成为一类单词。

 

拦路虎是什么?


除了知道孩子会什么外,在评估中我们要了解阻碍孩子能力的拦路虎是什么?《语言行为》评估表中就提供了26种可能的障碍供参考(限于版权就不在这罗列了)。


关键是,有些拦路虎是挡着车库门口,是要一定先挪开的(如合理表达需求,模仿等);有的是骨牌的最后一块,可能不攻自破,例如孩子如果能学会功能性沟通,那问题行为自然会大幅减少。

 

燃料在哪里?


单靠人去拉车肯定得累死,要让车自己有动力走,要给他加油。这里的油就是强化物。

 

在评估中,强化物挖掘和梳理好了,就等于是挖到了油库。在5类强化物(食物,物品,感觉,自我刺激,社交)中,尤其是要挖掘和嵌入社交关系,囤积社交资本是我们提升孩子更高级能力的筹码。

 

要“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小时候我家自己盖楼,我发现那几根水泥柱子总有些钢筋凸出来,后来才明白, 一定要靠这些抓手作为依托,才能往上建。

 

语言行为干预第二个特点是互扣性。


在打基础的同时就要想着如何往上建,而在往上建的同时又需要不断加固基础。我最近听语言行为大牛桑得伯格教授的讲座,他就多次强调这个问题。

 

以需求训练为例,从字面上看我们就是要教孩子通过口语或肢体语言(点头摇头,手指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复述表达,给一叠卡片让孩子猛练。


例如有家长给我看一位老师的操作视频,老师拿着卡片让孩子认识各种动物,孩子的眼神和心思却根本不在卡片上,一轮回合训练后,便给孩子递上一个发声玩具,老师自己就跑去干别的,孩子没玩两下就扔了,无聊地在那抠手指,让在一旁看的家长心里是万马奔腾。

 

乍一看其实老师做的回合指令都对,可事实上这种孤立的训练最大的弊端就是缺失了语言行为所强调的互扣性。


缺失了互扣性,许多孩子学着学着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自我为中心,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鹦鹉学舌,喃喃自语;

机械复制,没有真正对话。


除了孩子本身的认知能力受限外,另一个因素是我们的教学孤立,没有互扣性。


 


环环相扣,泛化语言能力


互扣性的表现是多样的,您在制定目标和干预时,问问自己:

 


 教学内容是否和孩子的生活环境挂钩?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用手和眼等感觉去认识这个世界,您教的东西最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太多抽象的东西孩子反而消化不了。


很多家长烦恼为什么孩子学到的东西泛化不了,一个可能原因是从起点学习的内容就是错的。

 

❷ 


语言目标是否相互挂钩?


如果您去幼儿园听大组课,会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做主题教学,围绕一个话题嵌入多种学习的内容。


可反观我们的干预课题,今天可能就一个劲的练仿说,明天换一套教材练点评,结果孩子自己还是串不起来。图片交换系统(PECS)的最大好处就是各个语言能力都能逐步通过它搭起来,孩子学完了单词表达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练对话。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通过模仿训练掌握了更丰富的话语,那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调整他表达需求的方式。例如孩子通过模仿学会了说“谢谢”,那在平时表达需求时是否也应该多说一声“谢谢”呢?

 

❸ 


强化物是否挂钩?


有些孩子本身的强化物是非常局限的,我们在利用好自带的强化物外,要帮助孩子去挖掘新的资源。


例如孩子本来喜欢吃饼干,但在游戏教学中,您要为孩子创造额外的价值。例如孩子遇到困难了您能协助他解决,游戏时您能给他带来快乐。自己情绪激动时您能教导他平复的方法,遇到陌生的东西时您能给他带来安全感。这些要比那一句句的“您好棒!”要有价值得多。


继而,如果这个能打通的话,孩子是有可能愿意客服自身的困难,来跟您学习对话等更高级的语言行为。

 

记住,是强化物由物过渡到人才(有可能)促使孩子更高级的语言行为,而不是给孩子灌输100个卡片。

 

小  结

 

语言能力的退化要看孩子的大脑发育障碍程度,基于ABA的语言行为不一定能让孩子把这些缺失的能力都捡回来,但我们一定要保持积极,做好科学评估,遵从好操作的互扣性原则,相信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都会得到实质进步。


▲▲


今天这篇文章

有没有看得特过瘾?

华盛顿大学特殊教育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学会认证BCBA

曾松添博士

自闭症孩子核心能力干预教学系列课程

持续开课中!



第一季目录: 


第一课:日常行为能力——注意力问题 
第二课: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问题 
第三课:情绪管理能力——忧虑抑郁问题 
第四课:情绪管理能力——多动狂躁问题 
第五课:肢体控制能力——模仿能力问题 
第六课:肢体控制能力——外观异常问题 


价格:173


学习有效期:随买随学,自学员购买课程之日起的120天内可观看 。



第二季目录:


案例一:ANNA|看美国妈妈如何带孩子走出孤独世界

案例二:捡头发吃的小华|及早改掉孩子的“不良嗜好”

案例三:凯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案例四:米粒|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

案例五:咪咪|拓展孩子的狭窄兴趣

案例六:有有|如何做好传球员?

案例七:哼哼|建立同理心,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


价格:124


学习有效期:随买随学,自学员购买课程之日起的180天内可观看 。



加入大米和小米QQ群

一起交流分享


线上课程咨询群

413811513

线上课程咨询二群

130358390(建议)



长按下方二维码


搞定孩子的语言能力练习




点左下方“阅读原文”跳转至百度传课页面,购买吧!(百度传课支持单集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