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闻界》2022年第10期目录
2022年第10期
专题:环境传播
【摘要】环境问题不仅事关自然,同时也涉及观念和社会。符号能够表征自然,传播观念,解决冲突。符号表征能处理环境识别问题,符号修辞能处理环境争议问题,符号话语能处理环境权力问题。据此,环境议题的符号化治理即是通过正名以处理环境公共性问题,以使环境问题被纳入大众视野;通过修辞争论以处理议题协商和合法性问题;通过话语建构以使权力转化为知识,以获得自然化效果。【关键词】环境议题;元治理;元符号;符号化治理
● “污染”的发明:中国环境治理话语生成的观念史考察/ 朱雅婧
【摘要】环境议题正在重新建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认同体系,基于环境保护话语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居于中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核心位置。本研究从环境议题的源头即“环境污染”概念出发,通过观念史的研究路径对“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这一逻辑进行梳理,运用历史语境的文本分析法,发现环境“污染”的“出场”实际伴随着中国社会观念的全面现代化转向,围绕“污染”是技术“废弃物”还是社会结构“缺陷”的争议宣认,运用科学知识和社会情感两种话语资源,生成了连接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文化话语、伦理话语等丰富意涵的话语网络。这一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观念-社会秩序”话语运行机制,发明了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协同行动的国家现代化制度理性。【关键词】环境议题;争议;宣认;技术理性;制度理性
新闻学研究
【摘要】在多重距离框架视角下,本研究通过对5,301篇各国主流英文媒体报道的情感分析发现,空间、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多维距离会负面影响各国“一带一路”新闻的情感倾向。进一步区分国家类型后发现,沿线和非沿线国机制不同,对沿线国家而言,距离越近情感倾向越正面,即“同质偏好效应”;对非沿线国家而言,距离越远情感倾向越正面,即“异质偏好效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信息熵会中介多维距离对“一带一路”新闻报道情感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的传播现状提供有益的理论解释框架,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一带一路”;多维距离;同质和异质偏好效应;信息熵;情感分析
传播学研究
【摘要】大数据分析和仿真方法是计算传播学的两种重要研究方法。其中,大数据分析方法受到较多研究者的重视。与之相比,仿真方法则是一种边缘的、未被充分利用和重视的研究范式。本文认为,仿真方法在推动计算传播学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定量地表达和证明质化思想,可以提供探究微观行为和宏观涌现特征之间内在驱动关系的研究视角,还可以提供对系统性行为与现象的机制性解释和预测。为推进仿真方法在新闻传播研究中更广泛地被认识和应用,本文系统阐释了仿真方法的实现路径、建模方法,并在对比仿真模拟和大数据分析两个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仿真方法在计算传播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应用现状、挑战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关键词】仿真方法;大数据分析;计算传播学;复杂系统
传播与社会
博士生新论
【摘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是沃尔特·翁最重要的研究议题,其建构了口语文化二分法推动“口语-书面文化定理”的研究进程,其核心概念即“原生口语文化”。本文致力于对翁“原生口语文化”概念的外延进行深度剖析,对概念适用性及其根源进行多维度、多学科阐释,试图将其置于知识话语和传播语境的体系中重新审视。研究表明,“原生口语文化”的概念继承了媒介环境学的旨趣,着重关注基础媒介形态的特征,概念外延却局限在文艺学的经典案例,在传播学语境中相对单一,主要表现为表述者与被表述者呈现知识逆差的单向度传播状态,是群体参与的个体传播现象。概念的偏差根源就在于翁的学术背景及跨学科意图,“口头传统”本就有深厚的文学研究根基,同时学者又受到媒介环境学的旨趣影响,在进行跨学科讨论时形成了概念的扩大化。【关键词】沃尔特·翁;原生口语文化;概念外延;跨学科
编辑: 文颖 校对: 李韵奕 审核: 段吉平 邓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