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勤劳绽开幸福花 ——记靖远县人大代表张信仓先进事迹

2017-11-28 白银日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0多年前,正当年轻力壮的他,凭借着一种农家青年特有的吃苦精神,依靠着坚韧不拔的耐劲和聪明才智,一辆架子车、一把铁锹——开始了他的创业梦想。30多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经过了无数的摸爬滚打,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如今,由他一手创立、发展、壮大的甘肃宏泰工程有限公司307项目部已经成为靖远县响当当的企业。他就是张信仓,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靖远县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


勤劳走上致富路


张信仓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幼缺衣少穿,20岁高中毕业,就承担起家庭重担,尽一个男子汉的担当。


他种过地,挖过砂,与土地打交道铸造了他的勤劳、善良和坚强性格。头脑灵活的他知道,当时靠务农种地只能填饱肚子,改变不了家庭贫困面貌,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投向社会开始自主创业。由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从最初的开饭馆、跑运输,到贩木材、搞土建,发展到现在的建筑行业,点点滴滴,倾注了他无数的汗水和辛勤付出。回望走过的创业之路,他感慨万千的说:“那时候的工程队,主要承担一些简单的房屋建筑,主要的工具就是架子车和铁锹,我从最基础的搬砖、拌水泥之类的活干起,闲暇之余便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砌砖技术,并很快就成了一名比较优秀的泥瓦工。1993年,刚刚34岁我便当上了工程队的副队长。几年后,我们工程队凭借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很快站稳了脚跟,承揽的工程业务不断增多,工程队也不断发展壮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张信仓大胆的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靖远县第四建筑公司307项目部(即现在甘肃宏泰工程有限公司307项目部),开始了他进军建筑行业的第一步。对于当时迈出的第一步,张信仓说,的确很艰难,家人和朋友们反对不说,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资金问题,从银行贷不上款,没有启动资金,最后还是在几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帮助下,筹集了20万元,成为了他最初的建筑业开发启动资金。回想起当时的那种现状,张信仓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是他看准的事,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哪怕是冒险。结果没多久,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张信仓的建筑公司也越发展越好,很快成为靖远县城周边建筑行业中的佼佼者,不仅还了朋友们的钱还为公司以后的运转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艰难的第一步迈出后,更加增添了张信仓创业的信心。


示范带动帮民富


张信仓把多年学习积累的识图、施工、核算、管理等一套技术知识全部用到施工建设上来做良心工程。


他始终抓住工程质量不放松,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按图纸要求,按工程规程办事。在施工中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保证工程高质量,创建高质量的优秀工程。同时,处处以身作则,以一个施工队长的带头模范行为带好一班人,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率,赢得了一流的效益,铸就了一流的企业,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45%。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张信仓的公司终于在靖远县城创下了口碑。有了好的口碑后,张信仓信心更足了,眼光更远了,决心更大了。


张信仓常对农民群众说:“一人事业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大家成功才是成功;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创业开始,他就带领附近困难群众在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他的工程队也成为靖远县城周边大批富余劳动力务工增加收入的摇篮。多年来,他一有闲暇时间就主动到附近的各个工程上或建筑项目部上门传经,他认为同行业之间是助手,不是竞争对手。他常说:“有钱要大家一起赚”。他脑子活,眼界宽,带领同行一起创业发展,同事之间谁有困难,他第一个挺身而出,一定要帮他们一把,有时候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同事吃亏。张信仓的这种无私奉献、一心想着他人的崇高品德,博得了建筑行业的称赞。


他也从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刻苦钻研技术和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到省上较好的建筑公司学习理论、管理等先进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张信仓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他的公司先后获得省、市、县“优秀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优秀工程”“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私营企业纳税大户”等称号,他本人被授予靖远县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先进个人”。在张信仓的带领和支持下,一些跟他创业的人都已成为能工巧匠,其中一些人已从事个体经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回报社会行善举


对于张信仓来说,在建筑行业上的成功仅仅才是他事业的开始。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但挣钱的目的是为了回报社会。他认为造福社会是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尽责任,一个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只有不断地造福社会,回馈于民,才能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张信仓视公益事业为分内之事,多次伸出援手帮助弱势群体,他没有账,也从没有算过账。


五保户王宝才双手严重烧伤,他知道后心急如焚,亲自开车送到市人民医院治疗,手术费、医疗费、护理费、生活费等费用2万多元全部由他承担。五保户孙满娟等两户在危房改建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向他寻求帮助,他一口答应帮助4万元。2014年,本村的8户贫困户危房改建中,他又给每户资助1万元。汶川大地震他缴纳特殊党费3000元。为回民小学捐资3万元,为纺织希望小学捐资3万元,为红嘴回民公墓和城南沟回民公墓道路建设和土地平整捐资8万元,并投入大型机械进行施工作业,这一切得到了广大回民群众的高度称赞。看到村内几条巷道道路不畅,他动员群众集资,自己投入机械设备和材料,并出资10万元硬化了道路。有部分困难群众家中上下水不通,他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他忙上忙下,协调各种关系,自己出资20万元为他们接通上下水。乡里乡亲,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张信仓,他都会从建筑材料、设备、机械、人力、资金方面,想方设法地帮助。


在张信仓所承建的工程中,只要是群众的保障性工程,他宁可不赚钱,甚至赔钱,也要把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给群众一个完美的交代。2014年修建廿里铺王窑便民桥,他垫资120万元。东关村东珠花苑安置房建设垫资约2000万元,烟洞沟人畜饮水及沙田补灌工程垫资约480万元。因为是群众的生命工程,张信仓他情愿这么干,群众也放心他,信任他。正因为他的善举,他才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心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30多年的追求和耕耘,张信仓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58岁的张信仓,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依然行色匆匆,步履铿锵,前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责任编辑 |朱德军  编辑 |关云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