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靖远籍女科学家陈化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11-30 施耀花 白银日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出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市靖远籍女科学家、有着“禽流感对决者”之誉的陈化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部院士。



陈化兰1969年出生于我市靖远县,本科就读于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传染病及预防兽医学专家。现任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主任、OIE生物标准委员会副主席,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科学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


专注禽流感病毒研究20余年来,陈化兰在科研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深化了人类对禽流感病毒的认知,为防控决策和技术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2013年,一种新的致命性禽流感病毒H7N9蔓延至人类,作为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的陈化兰立即率领团队奋战在疫情控制的第一线。通过及时收集1000多份样本并进行逐一检测,她从病原学角度成功揭示出该病毒的来源,为国家科学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依据。被《自然》杂志称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评为2013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与此同时,陈化兰还深耕基础研究,她主持研制的两种创新型疫苗已经在鸭、鹅等水禽的免疫方面颇见成效。因贡献卓越,她获农业部“禽流感防控突出贡献奖”、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青年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奖项和荣誉。201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成功之花绚烂绽放

——记靖远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2017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化兰当选生命科学和医学部院士。



陈化兰,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高中阶段就读于靖远一中,1987年至199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赴美国留学。


2001年她谢绝美国有关科研机构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到国内,之后一直从事禽流感病毒研究,是我国最早的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分子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者之一。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中国第一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专家。


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13年被《Nature》杂志评为“全球十大科学人物”;2015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年获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成为第五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人,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喜欢病理学,学习很讲究效率”



与许多“文革”后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并开始职业生涯的科学家一样,陈化兰是幸运的,她紧紧抓住了高考这根“救命稻草”,才有机会从甘肃省白银市农村走出来到省城兰州,在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开启她的求学之路,并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据动物医学院胡永浩老师回忆,陈化兰1987年考进农大兽医学专业学习,由于时间过去快20年了,很多事情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至今仍让胡老师记忆犹新的是,陈化兰性格比较外向,虽然没有在学校和班级中担任学生干部,但有什么说什么,心直口快,处理事情很果断。在学习方面,她与其他同学最大的差别是从不死记硬背,她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考试总能有不错的成绩。另外,陈化兰虽然来自农村,但她的思想与其他同学相比却显得很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


胡老师目前还经常与陈化兰联系,对于她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作为过去的班主任,胡老师一点也不感到吃惊。“陈化兰具备这样的素质。”胡老师说。他希望陈化兰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谈到陈化兰,陈怀涛老师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原来,陈化兰上本科时,陈老师是学院的书记,当时他经常与学生交流。陈老师对陈化兰的了解可以用很熟悉来表达。


陈老师说,陈化兰聪明、灵活而且健谈,学习上很讲究效率。本科毕业后,陈化兰找到他,说她非常喜欢病理学,希望能考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后来,农大著名的兽医病理学家朱宣人和陈怀涛老师先后当了陈化兰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陈老师发现陈化兰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很“讲究”,所谓“讲究”就是她特别善于理解老师讲课的精神,学习效果非常好,有时对一些病理内容她甚至可以达到过目不忘。按陈老师的话讲,朱宣人老师是一个不太容易表扬学生的人,但当时,朱老师在公开场合就对陈化兰的学习表示“还可以”。陈怀涛打着手势告诉记者,朱老师要是说“还可以”,就证明已经学得很不错了。


“陈化兰非常能吃苦。”陈老师说着拿出当年陈化兰研究生毕业时的论文《双峰驼肝脂肪瘤的病理研究》。当初,陈老师偶然发现双峰驼肝脏上的病变,经过查找,他发现在国内外还没有对此做出过任何解释。在做这个课题研究时,陈老师告诉陈化兰,作为研究生决不能仅仅把自己的研究停留在实验室,要走出去。为了采集样本,陈化兰去了当时生活很艰苦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后来这篇论文写好后,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那些养驼人。同时,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披露双峰驼肝脏的病变绝非过去人们所说的寄生虫病。


“我坚信自己事业的舞台在祖国”



1994年,陈化兰到哈尔滨攻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专业,并在3年后获博士学位。1999年,陈化兰以博士后身份前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流感分中心进行禽流感合作研究。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3年时间里,陈化兰显露了卓越的才华。交流结束时,对方盛情挽留,但是陈化兰坚决地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一是国内流感防治研究方面迫切需要人才,回国发展更能学有所用;二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也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陈化兰说,“更重要的是,在国外尽管条件优厚,但我只当做一份职业;在自己的祖国,我感受这是一份事业,我一直坚信自己事业的舞台在祖国。”


2002年底,陈化兰带着2岁的儿子回到哈尔滨,把孩子托付给师妹提前代她雇好的保姆,便一头扎进了禽流感实验室。在她的主持下,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加强了我国禽流感流行病学监测和研究的力度,建立了系统、完整的中国大陆禽流感病毒种毒株资源库及其流行病学信息数据库,阐明了我国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演化和抗原变异规律,为禽流感疫情的预警预报、诊断试剂及疫苗研制与使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针对我国禽流感疫情防控的需要,陈化兰开展了全方位的禽流感疫苗研究,获得多项重大突破。她主持研制的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是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并推向大规模应用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代表流感疫苗研制的国际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较H5N2灭活疫苗大幅提高,并在国内外首次证明可对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


一直以来,陈化兰从事禽流感及猪流感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十五攻关”“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多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杂志发表禽流感研究相关SCI论文50多篇;已获得6个禽流感疫苗新兽药证书,其中3个为基因工程疫苗;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完成成果“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研制及其应用”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成果“重组禽流感、新城疫二联活疫苗”获得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研发的各种禽流感疫苗在国内外推广应用700多亿羽份。


杰出的成就使陈化兰头上光环闪耀,她先后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和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2009年国庆阅兵,站在“农业成就”彩车上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陈化兰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为祖国的科技进步感到由衷地自豪,为祖国的富强感到无比的骄傲!”陈化兰说。


“研究出更好的防治方法和疫苗,是我最重要的任务”



2004年初,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突袭我国14个省份。陈化兰主持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是国内唯一获得授权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最终鉴定的研究机构。在这场抗击禽流感特殊的战役中,身为“队长”和“防疫先锋”,陈化兰深感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她带领同事们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2005年8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流感新疫苗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H5N1和H5N2禽流感疫苗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防控禽流感的能力,为国家挽回损失数百亿元。


2008年5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委员会在法国巴黎召开第76届大会,认可我国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为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标志着陈化兰所带领的动物流感研究团队及我国兽医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陈化兰的一句口头禅,也是她率领团队的集体座右铭。“我们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


2009年5月1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宣布研制出一种新型人用禽流感冷适应致弱活疫苗,有望对人类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实现完全保护。当时,正值墨西哥和美国暴发新型HIN1亚型流感病毒,因其较强的人与人之间水平传播能力,引起了新的公共卫生恐慌和对相关防控手段的关注。


主持这项研究的陈化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H5N1活疫苗研究的基础上,由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建立的平台,有能力针对其他新出现的流感疫情快速研发出新的疫苗。“禽流感可以控制,可以预防,人类具备这个能力。”陈化兰说。


2013年4月,陈化兰和她的科研团队发现,在中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国际上首次从病原学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为中国科学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依据。5月,她们又发现H5N1病毒确有可能通过与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获得在哺乳动物之间高效空气传播的能力,从而具备引起人间大流行的潜力,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现实威胁。7月,她和科研人员研究发现,H7N9病毒对禽类无致病力,但该病毒侵入人体发生突变后,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与水平传播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从而揭示了H7N9病毒存在较大人间大流行的风险。这些成果先后发表在《科学通报》英文版及《科学》杂志上。


近几年来,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她的文章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并被作为重点文章宣传推介,产生了重大反响,全球各大媒体、网站发了数千条相关文章,陈化兰已成为国际禽流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如今,陈化兰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流禽流感动态信息,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陈化兰说:“做研究、发论文,并不是我工作的全部。掌握疫情,准确诊断,帮助国家作出正确的决策,研究出更好的防治方法和疫苗,才是我最重要的任务,如果在某个学术杂志上发了一两篇文章,因而名闻天下,可是中国的禽流感却没有得到控制,这将是我的一种耻辱。”


对于她目前是国内这一领域领头人的说法,陈化兰说:“只能说我一直在这个领域工作,研究得多些,可能比别人要好些。当然,我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对我来说,科学家的叫法还可以接受,但从来没有想过当什么女强人。”她说,“其实人们关注的是禽流感,并不是我。只要禽流感警报还没有解除,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的职责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安全!”


多少年的奔波,让陈化兰都成了“国际人”。不过,陈化兰同时也承认,有时会有人通过她说话感觉到她身上的“甘肃味”。“可能是那种语言中有很硬的味道,是一口牛肉面的味道。”陈化兰说,“甘肃的自然条件不好,比不上发达地区,但是甘肃人都很努力。通过努力,甘肃人也一定会有所成就。”也许正是西北人性格中那股牛肉面一般的劲道,让她成为一名有个性的女科学家。


院士头衔实至名归



2017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共计有157位科学家入选。陈化兰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11月28日,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7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化兰当选生命科学和医学部院士。


责任编辑 |朱德军  编辑 |关云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