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宾大到中国,看建筑大师们如何用现代建筑进行百年对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宾大设计连线 Author PennConnections
展览信息
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
地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
宾夕法尼亚大学费舍尔美术图书馆
Locations: Kroiz Gallery, Architectural Archives
Fisher Fine Arts Libra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时间:
2022年1月28日~5月16日
Dates: January 28-May 16, 2022
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建筑在与国际对话和不断实践中发展。1919至1934年间,二十五位留学生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包括梁思成、杨廷宝、童隽、林徽因等一代先贤。归国后他们不但奠定了中国的现代建筑学教育,奔波于物质遗产的发掘保护,而且成为现代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在传统的布扎体系中发展中国语汇,帮助现代主义在中国萌芽,另一方面在建造实践中探索西方设计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通过建造活动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这种中西对话和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在当代中国建筑得以延续,表现为现代性与本土性的交织和演变。新一代建筑师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化的背景下,采取在实践与教学双线实验的工作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建筑表达,以批判性建造为推动文化进步的力量。
这个展览力求呈现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的中西对话、世代对话和同时代实践者对话,反映在不同时代的创作与建造中,也体现了中国的革新与实验在大地上与城市中践行的特点。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历史版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展出,呈现了从宾大毕业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在归国后的一系列建筑作品,其中不少展品为首次展出,反映出建筑师对当时的国际潮流的理解和对发展中的中国城市的设计思考。第二部分当代版块在宾大的费舍尔美术图书馆展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当代建筑师兼教育家张永和与王澍的设计作品,通过对大中小三个尺度的六个作品的比较考察他们在现代性与本土性之间的平衡方式,这些从艺术家工作室到大学校园乃至整个乡村的设计蕴含建筑师对当代中国城市与农村社会的理想。
北京和平宾馆,杨廷宝设计
Peace Hotel of Beijing, designed by YANG Tingbao .
吉首美术馆,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摄影:田方方)
Jishou Art Museum, designed by Yung Ho Chang / Atelier FCJZ (Photograph: TIAN Fangfang ).
富春山馆,王澍与陆文宇/业余建筑工作室(摄影:吕恒中)
Fuyang Cultural Complex, designed by WANG Shu and LU Wenyu / Amateur Architecture Studio (Photograph : LV Hengzhong )
策展人
主办单位
“联结中西的空间愿景”是由宾大环球资助、宾大沃顿中心支持、宾夕法尼亚大学魏茨曼设计学院主办的跨学科的中国研究与交流计划,由宾大设计学院林中杰教授创立和主持。该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与建成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推动西方和中国学术界在建筑、城市与全球环境等议题上的国际对话。通过研究成果发布、展览、访谈、研讨会等线上线下的活动与宣传,凭借在线传播联结中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学术圈在后疫情时代的交流与合作。
Spatial Visions Connecting China and the West is a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initiative sponsored by Penn Global, supported by Penn-Wharton China Center, and hosted by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reated and led by Professor Zhongjie Lin of the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it aims to advance international dialogues in architecture, city,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s in these fields centered on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is online platform serves to connect part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disseminates research, publications, lectures, scholarly discussions, and information of exhibitions and symposia, facilitating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post-pandemic 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