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亩产1121公斤!川北再生稻打破“一种双收”产量纪录

绵阳政事 2024-04-26



往期回顾


新增290公里!绵阳境内9条国省干线线位调整


快看!绵阳城区都是“科博范儿”~


11月1日

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的

台沃中试基地传来消息:


由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台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深优粤禾丝苗”“泰优粤禾丝苗”两个水稻品种再生稻测产验收,3块测产田再生稻亩产分别达255公斤、311.84公斤、258.09公斤。



再生季和头季水稻亩产合计均超过1000公斤,实现“一种双收过吨粮”。其中,再生稻产量最高田块实现两季总产1121公斤,创造川北地区纪录



再生稻是在头季稻收割后

利用蓄留的稻桩重新发苗、长穗

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

能实现“一种双收”

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等特点

今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550万亩,居全国第一。



蓄留区域集中在川南、川东南等温光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


专家估算,如果四川再生稻能向川北一些次适宜稻区推移,则全省可再增约400万亩再生稻蓄留面积,这将成为全省粮食增产又一重要支撑。


2020年开始,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在四季村台沃中试基地进行“头季稻+再生稻”高产栽培试验。


开展品种筛选、不同留桩高度、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方式、不同栽植密度、不同管水方式、不同播种期、不同收获方式、饲草—再生稻种植模式等一系列试验。




去年,基地再生稻测产结果已实现“吨粮田”,今年的结果打破去年的纪录,再次证明目前的方案是成功的。


验收组成员、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栽培专家陶诗顺说:“在川北温光条件相对较差的气候下,连续两年试验实现‘吨粮田’,对于四川再生稻北移意义重大。”尽管两年连续试验表现均不错,但团队计划再试种观察一年后再扩大推广。


据悉,今年全省再生稻收割进度已超八成。


综合:川观新闻、四川日报

编辑:黄彧琳  校对:张淑秀  值班主任:李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