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她,夏夜不再漫长……

闲云 法之剑 2021-06-17

夏至,夏又至。

 

谚语说: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节气,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诗人韦应物有诗: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意思是说,夏至是昼到极值的标志。此后,昼将慢慢变短,夜则逐渐加长。

 

同时,夏至的到来,表示着一年中最炎热时光的降临。

 

气温高涨,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快,就迫切需要降水,因此有“夏至雨点值千金”的说法。

 

而此时,来得最多的就是雷阵雨。它来得快,去得疾,这边雨,那边晴。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这样形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实在太贴切不过了。

 

在我们江淮地区,夏至时节正是“梅雨”缠绵的季节,闷热又潮湿。

 

这样的天气,人时常会感觉胸闷气堵,衣服和食物也易发霉。此外,蚊虫繁殖速度快,病菌容易滋生,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防止感染上传染病。

 

在养生方面,夏至重在养心。夏日炎炎,会让人心浮气躁,但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学会排除心中杂念,少烦神,多静心。

 

饮食上,则要吃一些祛暑益气、生津止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过咸、过甜、过冷。

 

最好,多吃点苦味食物。像清热解毒,养血滋肝的苦瓜,就是我妈夏季餐桌上的首选;而平肝明目、疏风散热的野菊花茶,则是我最爱的饮品。

 

总之,夏至时节,新鲜、多水的蔬菜瓜果,是最佳的选择。

 

在我们这里,还流行一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据说,生姜不仅开胃健脾杀菌解毒,还有防暑、降温、提神的功效。

 


我的婆婆是生姜的绝对拥趸。她常跟我们说,要想身体好,就得多吃姜。

 

那么,夏至当日,时兴吃什么呢?

 

在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风俗。夏至吃点凉面,既可降火开胃,又可消夏避伏;

 

在南方,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则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说法。

 


我的父亲从小是在上海长大的,所以,我们家每逢夏至,都会吃一种流行在上海的菜肉大馄饨。

 

何谓菜肉大馄饨呢?就是把韭菜、荠菜或芹菜跟肉和在一起,做成馅,然后,用加厚的馄饨皮包成簸箕状,包好后,将它们下到锅里煮熟,活脱脱像一个个玉色凝翠的小元宝,既可爱又喜庆!

 

结婚成家后,这个风俗也被我带到了自己的小家。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人杨万里形象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夏至时节的风情图。

 

是呵,夏至,承载了我们童年的许多记忆,也安放着清浅的光阴,温馨的流年。那样的日子,是那么亲切,那么美好,如同幻一般。

 

在漫长的午后,从餍足的睡眠中醒来。静谧的小院里,知了在嘶鸣,树叶在摩挲,栀子花正在吐露甜甜的芬芳……从远处街巷里,偶尔传来“卖冰棒”的叫卖声,是那么婉转,那么动听。

   

 

我记得,只有在特别炎热的天气,爸妈才会上班前在窗台上丢下三分钱,让我买一支奶油冰棒,算是对我认真做暑假作业的奖励。而八分钱一支,带着浓烈麻油香的鸡蛋雪糕呢,可能一个暑假才会吃到一回。

 

那时候,我每天特别期盼黄昏的来临。因为爸妈有时会从单位用白色的搪瓷缸带些绿豆汤回家,有一、两次,带回来的竟然是“正广和”汽水。

 

即使天气再热,爸妈都舍不得自己喝,省下来,好让我跟哥哥过过馋瘾。

 

星期天休息的时候,我爸会跟邻居借一辆三轮车,带上我,去蔬菜公司买西瓜。大西瓜太贵了,他就专挑一些小西瓜扭子,一次买十多个,载回家一溜排放在墙根上。

 


要吃的时候,拿一个放在井水里浸泡下,然后,用刀从中间一剖两半,我和哥哥各拿一半。

 

可是,西瓜扭子,往往熟的少,秃得多。这时,爸爸就用勺子把不熟的瓜瓤挖到碗里,拌上糖,腌制一下给我们吃。腌制过的瓜瓤烂烂渣渣的不好吃,但腌出的西瓜汁却像玉液琼浆一样,甜美。

 

而那份甜美,那份惬意,正是对儿时那悠长的,宁静的,贫乏的夏天的全部注解。

 

郭敬明在小说《夏至未至》里说过:天空尽管阴霾,终究还是会蔚蓝。云依旧会潇洒地来去。年华终将化为华丽的燕尾蝶,在世间撒下耀眼的磷粉。

 

的确,那些难忘的瞬间,清凉的悸动,随着时光流逝,会像夏天繁盛的香樟一样,扎根在我们心里,越来越郁郁葱葱!

 

关注公众号“法之剑”,分享荟萃美文,让夏夜不再漫长。

 

 经授权,庄志明律师(微信号lmz8848)提醒,本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