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周迅和霍建华心中的明月?

2017-07-03 闲云 法之剑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日子。可以说,选在这个日子首映的《明月几时有》正是对这一重大纪念日的献礼。

 

该片由许鞍华执导,由周迅彭于晏霍建华、叶德娴、郭涛黄志忠蒋雯丽梁家辉等诸多大牌明星联袂出演,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香港沦陷时,小学教师方兰和她的男友李锦荣,以及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英勇顽强地跟日军周旋和斗争的热血故事。

 


电影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营救茅盾、邹韬奋、戈宝权、胡绳等800余名文化名人逃离香港这段真实历史,展现了沦陷下的香港,一群普通市民面对日寇大义凛然的精神风貌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

 

从以身许国的小学教师方兰,智勇双全的游击队长刘黑仔,深入敌后的文艺青年李锦荣这三条叙述主线,引出了一批爱国人物,其中有少年仔游击队员、方母、药店掌柜、郑家彬姐弟、村长以及银行高管千金等等。

 


电影试图通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香港市民,在沦陷期拯救同胞与民族的爱国举动,呈现出一组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抗日英雄群像。

 

尤其是叶德娴扮演的方母,应该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作为小市民的她得知女儿投身抗日活动时,说出了一句让全场观众叫好的台词:“死不要紧,不要连累队友啊!,仅凭这句话,就让人对这位一片丹心的老太太肃然起敬!

 


说实话,这部《明月几时有》我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导演许鞍华去看的。

 

作为曾经香港电影“新浪潮”健将的许鞍华,多年来,她的电影始终以平凡人的,表达着写实诉求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坦白讲,《明月几时有》依旧是许鞍华式的市井生活片更是许鞍华式的青春励志片,她丢下了沉重与压抑,而用一种浪漫温情的方式,讲述一段血泪交加的悲情历史,传递出一种主流价值观和积极正能量,值得肯定。

 

此外,该片画面磅礴大气不失柔美许鞍华的民国画风所展现出的气势与韵味,让人回味

 

 

还有,许鞍华用年老的少年仔来担任叙述者,回忆过去的故事,给本片增加了几分纪录片的真实质感效果很好。

 

许鞍华出生于1947年,用她的话说“其实我是不记得打仗的,也不知道有游击队,都是通过我的祖母她们得知的

 

所以她想通过《明月几时有》,以一种现代的,全新视角去解读这段历史“不会像其它抗战片。我是香港人,去拍香港题材,就会不自觉地用香港观点”

 

她的这种观点就是所谓的香港精神,一种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这种精神更融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关于片名,为什么叫《明月几时有》

 

许鞍华在见面会上道出了她“明月”的解读,大意是即便在战争时期,月亮星星这些自然而美好的东西同样存在,但为了对家人聚、恋人相这些如“明月”一般的美好存在人们要勇敢地抗争,无牺牲,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守平凡但又幸福的生活。

 

明月几时有?是对人们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电影中,许鞍华多次引用了茅盾散文《黄昏》中的名句:“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远处有悲壮的笳声,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夕阳赋予了人们崇高的抱负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仰,相信在风雨和黑暗之后,明月就会闪耀!

 

另外,她还多引用一句台词胜利时再见”。对于战火中的人们来说,胜利是再见的前提,再见后的“月明人团圆”,才是最真、最美的追

 

明月几时有?国家繁荣富强了,人民精诚团结了,我们就会看见明月高悬,就会看见那莹亮皎洁的清辉照在万家团圆的饭桌上,映在安居乐业的笑脸间!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关注上方蓝字“法之剑”

     经授权,庄志明律师(微信号lmz8848)提醒,本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