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杀死了雷切特?

2017-11-13 闲云 法之剑

昨天,去看了最新翻拍的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大家都知道,该片改编自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作品。

 

阿加莎是19世纪以来最著名,最畅销的侦探小说家,一生共出版了80部侦探推理小说,是当之无愧的 “侦探女王”。其中,《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等代表作,都是世界级的经典之作。据说,她的著作总销售量排在历史第三位,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根据她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经久不衰。

 


应该说,《东方快车谋杀案》对中国观众而言,是一部能够唤起时代记忆的电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与《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并称“侦探波洛三部曲”,是人们记忆犹深的译制片

 

现在,我们先来聊聊《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剧情:从伊斯坦布尔出发的东方快车,正行进在前往英国伦敦路途中。子夜,暴风雪来袭,伴随着一声惨叫,美国富商雷切特被杀了。凶手究竟是谁?似乎车厢里每个乘客都有作案的嫌疑,大侦探波洛一筹莫展。最终他经过缜密的观察、逻辑的分析,终于让案情大白于天下。

 


因为之前我看过了1974版的,所以对结果早已了然于心,但再次重温,依然感觉紧张刺激,扣人心弦。随着波洛将谋杀案和五年前发生在长岛的绑架案相关联,故事渐渐拨云见日,凶手终水落石出。

 

我以为,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成功的。无论是对时代背景、人文情怀、主题思想的把握还是对画面、色彩对白、配乐的处理都超越了老,它让我们重温经典的同时,对影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索,一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再来说说导演兼男主角肯尼思·布拉纳,也是大侦探波洛的扮演者

 


新版中,肯尼最大程度展现波洛的人格魅力。尤其是后半部分他的表演显得非常有张力和感染力。波洛最初认为,世界非黑即白,是非分明,不存在任何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但经历了这次谋杀后,自己情与法的立场发生了质疑与动摇。对与错、是与有时并不一定平衡,甚至很难做到真正的平衡。

 

在现实生活中,情与法会有冲突,就像人们总会遇会纠结于感性和理性一样。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们不可能摒弃感情一直保持理智,感性和理性的交织与挣扎,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的人生,也是这部电影打动人心的地方

 


最后,再来谈谈新版和老版的区别。我以为,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对结局的处理上,无论是新版还是老版波洛在掌握真相后,面对的都是难以自持的抉择。在老版中波洛几乎毫不犹豫12个人开脱,并跟他们一起拉响了重生的汽笛。而在新版中,波洛却久久地沉浸于道德和法律的强烈冲突中,即使手握十字架试图向上帝求解,也无法止住内心的波澜,眼中的热泪……

 

波洛以为,12个人滥用私刑亵渎了正义,而法律的地位无可撼动,否则文明社会将失去基石但是女传教士也是女家庭教师跟他辩解道,上帝高于法治,如果有冤难申,人间就是地狱;如果正义无法伸张,罪恶无法惩处,才是对上帝的亵渎,对正义的滥用,对人性的践踏!

 

                 


新版的结局,把人们引向了“是否有权行使私刑哪怕对方罪无可恕的法治探讨,不仅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和韵味,而且揭示了西方文明中宗教、法律和道德的复杂关系,并通过这个经典谋杀案,道出了人类文明中最深的困惑:是情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情?

 

虽说法律是人,但法与情之间永远多值得我们思和探讨的地方:法律能否关照到情感?情感能否凌驾于法律?情感与法律之间能找到一个平衡?这些正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努力想要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难题!

 


  读最新影评,请点击关注最上方蓝字“法之剑”或扫以下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