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戳痛你的哪根筋?
文|闲云
这些天,俄罗斯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球迷的我,身陷其中,享受着足球带来的激情与快乐。但近日,不断有朋友跟我推荐一部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子,不看一定会后悔的,于是,利用世界杯休战的间隙,我去看了。
据说,《我不是药神》目前点映的票房已经破亿,业内人士更预测,电影正式上映时票房将会达到50亿。最难得的是,该片还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几乎一致的零差评,而猫眼9.7的评分更是最有说服力的推荐。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题材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交不起房租的印度神油店老板,迫于生计变身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生意不济,妻子也因家暴与他离婚。此时,老父亲又患上了绝症要动手术。为了赚钱,留住儿子的抚养权,同时给父亲治病,当有白血病患者找到他,托他从印度购买一种赖以生存的仿制药“格列宁”时,他答应了。
那么,“格列宁”究竟是种什么药?这是一种专利垄断的天价药,正版的在国内卖3.7万一瓶,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但印度有一种仿制药,药效无异,价格却只有两千。因为这种药在国内还属于未经许可的“假药”,想要的话,只能偷偷找人代购。程勇看到了商机,决定为了赚钱铤而走险。
他首先到印度拿到了“格列宁”的独家代理权,然后在国内售价五千一瓶。许多的白血病患者,因此得到了活下去的机会,大家纷纷给程勇送锦旗,称其为药神。但是,在国内贩卖“假药”是违法的,随时都会坐牢狱。但是,为了赚钱,他豁出去了。而在跟白血病患者接触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自己赚的是钱,患者要的是命,他卖出去的不仅是药,还是生的希望。当警察开始查封“格列宁”时,程勇决定散伙,洗手不干。但随着团队散伙,许多病友却相继病逝,令他面临两难的境地:干,意味着犯法;不干,便意味着病友的死亡。最终,他决定舍生取义,重操旧业,即使坐牢,也要让病友们活下去!
应该说,这就是一个围绕着“药、穷、活” 的故事,荒诞中带有黑色幽默,笑中含泪,让人先笑后哭,分分钟戳心。因此,有人已把它捧为了国产电影暑期档的神药。
看电影的时候,身边的许多人都哭成了泪人儿,我也不例外地哭了。散场时,我一个人在影院里坐了好久,心绪难平。
为什么《我不是药神》能把这么多人看哭?应该说,它戳中了许多中国人的痛点:普通老百姓不敢病,病不起。
《我不是药神》是根据真实的“陆勇事件”改编的。据《GQ中国》报道,34岁那年,陆勇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吃了两年正版“格列卫”,花费56.4万。后来,他改吃低价的印度仿制药,并把它推荐给其他病友,而且帮大家代购,一度被称为“药侠”。但后来,陆勇因“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捕。1002名癌症患者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声援。一年后,检方决定对陆勇不予起诉。
的确,“陆勇事件”体现出的情与法,命与法之间张力,也是本片中最纠结,最震撼,最有分量的部分。
影片最感人的是末尾部分,程勇走向监狱的路上,无数患者前来相送……画面沉重又悲凉,让人泪奔。我想,这既是人们对程勇的敬意,更是对生存的向往,对生命的敬意。
就如片中的一句台词:他才20岁,他只是想活着,这有罪吗?尊重生存权,体现人文关怀,让人们活得有尊严,有保障,这就是本片的主旨,也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
所幸,近些年因为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中国政府为医药改革作出的努力,格列卫降价了,还被列入了医保,同时国产仿制药也已上市,加上一系列进口抗癌药物零关税的惠民政策出台,单纯靠天价药续命的时代即将终结。但是,我们的政府如何保障企业有足够的动力研发新药,并让普通老百姓及时享受到好药的福利,这将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难题。
有人说,《我不是药神》敢于直面“看病贵、买药贵”的敏感话题,是中国现实主义批判题材影片重生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片抵达了国产电影敏感的边界,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同时,它也彰显了我们电影审查制度的进步,以及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进步。
在此,感谢山争哥哥!感谢文牧野导演!感谢宁浩监制!感谢你们拍出了这样直面现实,聚焦老百姓命运的好电影!
读最新影评,请点击关注最上方蓝字“法之剑”
【提醒】丈夫出轨妻子怒了:4套房归我,200万房贷归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