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知总能将投降说的那么清新脱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林爱玥 Author 林爱玥
去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就此打响了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枪。3天后,胡锡进先生发了一条微博:“仗还没有真正开打,双方在擂鼓布阵,就有人主张割地求和了。没出息。”随后,某公知在这条微博下评论道:“希望打仗有出息?还是希望和平有出息?”这个评论让一向颇受争议的胡锡进都气笑了,他直接正面硬怼道:“用投降换和平没出息,在遭到入侵时敢于迎战,以战止战有出息。”
虽然胡锡进“以战止战”的说法如同一加一等于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在当时依然赢得了很多人的高度认可,相反,某公知“希望打仗有出息?还是希望和平有出息”的说法则引来一片嘲笑之声。竟然有人能将投降偷换概念成“希望和平”,在佩服之余,不得不说这些人的脑回路真够清奇的,竟能将投降说得那么清新脱俗。话说,如果投降等于“希望和平”的话,那秦桧和汪精卫岂不都成了“和平爱好者”?
公知“爱好和平”是众所周知的,可惜,傻子都知道,公知要的和平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而是靠摇尾乞怜换来的虚假的和平,而且这种和平往往是要付出“割地赔款”的代价的。
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屈膝投降就能得到的。88年前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和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表面上确实换来了“和平”,可是这样的“和平”能长久吗?这样的退让能让日本鬼子收手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步退,步步退,直至退无可退。
去年8月份,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中国到了200年来的重要关口,我焦虑得睡不着……》的“奇文”,适逢“九·一八”,这篇文章被人重新扒了出来。坦白说,如果只看标题,有人竟为中国的未来“焦虑得睡不着”,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多么让人感动啊。可是,看了文章却发现,这哪是什么赤子之心,分明是狼子野心。
在文章中,这篇文章的作者回顾了苏联和日本惨输给日本的历史,言外之意无非是说历史上和美国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很显然,这位作者在暗示中美贸易战中国如果“一意孤行”极有可能会步苏联和日本的后尘,如此,难怪会“焦虑得睡不着”了。不得不说,这位作者的历史知识是有片面性的,为什么就不想想抗美援朝战争和越南战争呢?这么一想岂不是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一觉了?
当然,那位先生未必真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历史,只是选择性忽视掉了而已。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如果都说美国是如何输的,还怎么得出中美贸易战我们必须投降的结论呢?
《中国到了200年来的重要关口,我焦虑得睡不着……》一文充斥着投降的味道,妙就妙在,这位作者几乎通篇没有提到投降两个字,就算说了,也不忘了贴心的给投降加个双引号。我不知道这位作者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是因为直接说投降比较麻烦吧,就像汪精卫当年也是用了“曲线救国”为自己的投降打掩护一样,现在的公知也要为他们的投降论调涂脂抹粉一番。比如,某公知将投降偷换成“希望和平”,又比如,这位作者将投降偷换成“务实”。
最近关于中美贸易战,民间的声音一边是主战派,一边是求和派或者说“投降派”。我脑海中忽然回到了当年李鸿章和翁同龢的争论。翁同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李鸿章,大意是说,“你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朝廷给你那么多钱,建立强大的北洋水师,必须打!”
李鸿章则比较务实,反问翁:“你知道我们主力舰的航速、射程和日本的差距吗?”
翁同龢是“道德治国”的典型代表,对工具参数没有概念,日本军舰一分钟打3炮,我们一分钟打1炮,打慢点不就是了。
为了说明投降的必要性,这位先生以甲午海战前李鸿章和翁同龢的争论为例,试图证明在中美贸易战中“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民间的主战派是多么的无知和错误。甲午战争早已尘埃落定,洋务运动的最大成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是,这位先生没有将甲午战争的失利归因于李鸿章,而是归罪于主战的翁同龢。一褒一贬,这位作者的立场已经一目了然了。
听话听音,这位作者显然是想说中美贸易战必须听这位作者那样的“务实的声音”,而不应该民间“主战的声音”,否则甲午海战就是“榜样”。赤裸裸的恐吓啊。
需要纠正的是,这位先生说甲午海战中日本军舰射速比中国军舰快确实是事实,可是,这位先生是否知道当时中国军舰比日本军舰的大炮的口径更大、射程更远呢?这明显是双方互有优势才对啊。那么,到底谁才“对工具参数没有概念”呢?
实话实说,我对李鸿章和翁同龢到底谁对谁错根本没有兴趣,我有兴趣的是这位作者为何要将主战的翁同龢的“道德治国”打上双引号,看来这位作者大概也知道投降论调是见不得人的,是没有道德的下三滥吧。
顺便说一句,这位作者是为“经济学家”、“教授”。
毛主席有句名言:“中国人是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这才是对待战争与和平辩证的态度。反观某些公知战争还没开打呢,就开始哭哭啼啼找出各种不能打的借口,与民国时期的“低调俱乐部”何其相像?只是,民国时期的投降派至少还知道投降论调见不得人而选择了“低调”,哪像今天某些公知那样宣扬投降还宣扬的理直气壮趾高气昂?坦白说,真的是活久见。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如果和平方式能够达到目的,那确实是能不战争就不战争,可是,如果敌人才喊两嗓子吓唬吓唬你,你就恨不得马上跪地求饶,那你是不是有点太贱了?
中华文明是惟一延续五千年没有断绝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显然不是靠投降投出来的,而是打出来、拼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每到历史关头,总会有英雄站出来带着民众负重前行,他们从不服软,更不服输,这些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不是那些屈膝投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软骨头。
又是一年“九·一八”,每年这个时候,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如果当初蒋介石和张学良没有不抵抗,那还会有后来日本鬼子的全面侵华吗?历史无法假设,可是,起码我们知道了,“九·一八”那样靠“不抵抗“换来的苟且偷安绝不是真正的和平。投降任何时候都是没有出路的,正如民族英雄杨靖宇所说的那样:“老乡,中国人要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