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说的都对 Author 拆台
大家好,我系熊蛾子。
今天上午,我逮空看了《攀登者》的点映。
今天晚上再抽空给大家写写影评。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当然,说是影评也算不上什么影评,
因为视觉带给人的震撼,
往往很难用文字表达。
首先必须肯定,攀登者是部好电影,
而且保不齐会整个续集什么的。
不过,要想彻底理解这部电影,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
即在当时那样的特殊时期,
为什么我们要花费大量金钱人力,
登上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山峰。
这种人就是憨批
其实在影片刚开始,
就已经交代清楚了这个问题:
事关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
当时,我们和尼泊尔存在着领土争端,
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
早在1953年,尼泊尔人就已经从南坡登顶,
所以他们敢于挑衅中国:
“贵国连珠峰都没登上去过,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
尼泊尔当时登顶的人:丹增·诺盖(右)和艾德蒙·希拉里(左)
事实上,在当时,
就连珠峰的高度和命名,都是别人确定的,
而且这些人对珠峰虎视眈眈。
虽然苏联表示愿意帮助中国,
可后来却又莫名背信弃义。
再加上外媒也开始叫嚣冷嘲,
登上珠峰自然而然就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从北坡登上珠峰有多难?
影片的一开始有过介绍,“连鸟都很难飞过”,
而且早在1921年至1938年这17年间,
对西藏虎视眈眈的英国人就曾7次尝试,
结果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
同时扬言称,人类从北坡登珠峰是“不可能的”。
1922年英国珠峰队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因为尼泊尔地处南边,
不仅地形平缓,而且面向太阳,
气候条件也好于北坡。
全程也就两个地方比较难,
一处是“昆布冰川”,
另一处是“希拉里台阶”。
但在中国这边的北坡呢?
全程无尿点,处处皆险地,
除了使人心寒的雪崩以及缺氧严寒外,
恐怖的暴风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最大风力可达每小时189千米,
相当于在飓风中行走。
影片中有这么个细节,
连当时世界上最牛逼的攀登者,
都饮恨在距离山顶800米的地方,
可见要从北坡登顶,实属艰难。
但毛润之同志说得好,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中国人从不会被困难吓倒,
于是,在1955年,
在周恩来总理的号召下,
中国国家登山队正式成立。
当然登山队成立后的些许苦难,
《攀登者》并未提及,
只是就当时最困难的登顶做着重描写,
但仅从文字上,
我们也能感受出当时的不容易。
200人的登山队,走到最后只剩19人,
登山主力几乎损失殆尽,
但南坡的印度人也正在冲刺,怎么办?
主力队员倒下了,
就由运输队员和后勤队员站出来,
重组突击队继续前进!
副队长许竞倒在了“第二台阶”前,
因为等到他们到了突击营的时候,
营地被毁,补给全无,
氧气也只剩下了4人份。
体力透支的他只好含泪目送,
由王富洲带着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冲击顶峰。
而登顶前的“第二台阶”更是难上加难:
6、7米高的冰川峭壁,
根本无法找到攀登的支点,
于是继任队长刘连满只好做人梯,
让摄影师屈银华踩着他的肩,
在绝壁打下钢锥。
“第二台阶”
但登山靴上的钉子,根本就不是人能承受的,
屈银华就脱下靴子,仅穿线袜,
终于,在付出了脚趾头的代价下,
成功登上“第二台阶“。
而彼时的刘连满则不如“方五洲”那般幸运,
因为体力透支,他只好被迫留在“第二台阶”。
而队友则只好给他留下了氧气和补给,
继续前进。
也许是估计自己无法生存,
刘连满甚至还在当时写下最后遗言:
……我知道我不行了,
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
给你们三人回来时用,也许管用。
永别了,同志们!
最终,在北京时间5月25日清晨4点20分,
余下的3名队员成功登顶,
停留了15分钟,同时把国旗留在顶峰。
当然,当时已经放弃自己的刘连满最后也没牺牲,
或许是意志足够坚强,
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而且余下3人,
也靠着当时留下的氧气和补给,
最终回到了突击营地,
并把这个好消息带回了中国,
也传遍了全世界。
由此在次年,我们和尼泊尔最终签订了协议,
毫无异议地确定了我国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国家主权,
有力地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但是,即便尼泊尔承认了我们的登顶,
可由于并未留下影像资料,
(电影里说的是摄影师“屈银华”把相机弄丢了)
按照登山界的规矩算不得数,
于是,攀登者的故事再次开始。
而《攀登者》的主要情节也由此徐徐展开。
说真的,当看到“方五洲”被质疑的那刻,
我差点没哭出来,
因为实在太憋屈了,
那种感觉就是明明你已经完成了,
却被人泼了脏水的无奈,
但最终,我们还是用实际行动向世界昭告,
属于我们的山峰,
我们自己可以爬上去!
这里再说一个小细节,
虽然攀登者的故事经过了艺术加工,
但他传递的那种情感却是实实在在的。
尤其是当“李国梁”说出那句,
“你们这代人,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刻,
扛起国家的使命,为什么我们不能?”
我们也可以!”
我是彻彻底底被震撼了。
而且“李国梁”这个角色的牺牲也确实有原型,
第二次攀登时的队长邬宗岳,
为了能够拍摄到队员登顶的镜头,
居然解开了自己身上的安全绳,
最后牺牲的时候手里头还紧紧攥着摄影机,
最终,中国人用血淋淋的证据,
证明了自己可以,
同时也让珠穆朗姆峰的命名在世界响彻,
同时更正了印度测量的记录,
真正让我们扬眉吐气。
当然,在不少观影者看来,
这部电影还存在些许不足,
但在我心中,瑕不掩瑜,
虽然删减掉了不少内容,
也没有了毛主席的画面,
但攀登者的精神就是毛主席定下的,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非常遗憾的是,这个情节没有了
所以,但凡有空闲,
不妨看看这部《攀登者》,
看看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