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17》----烂片一部

法之剑 法之剑 2022-11-27

文|庄志明律师


昨天下午,我提前半小时来到影院看电影《1917》,之所以提前半小时,是因为离开影院的时间太长了,这次来影院是疫情以来的第一次。

 

加之,此前网络上对《1917》的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5),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110日在美国上映。202087日在中国上映。

 

电影讲述的是,1917年正值一战进入最激烈的时刻,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突然接到一项任务,要求立刻前往死亡前线,向那里即将对德军发起进攻的军队将领传达“立刻停止进攻”的指令。如果指令无法及时传递,那么前方部队两个营1600人的性命,可能将全部牺牲。

 

两个少年,一个叫布雷克,一个叫斯科菲尔德。他们要在8小时内不惜代价完成任务,最终布雷克牺牲,斯科菲尔德活了下来,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送信,是战争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时代,我们接受了很多小英雄送信的事迹教育,其中任何一个事迹,都可以拍成一部精彩大片。

 

1917》同样叙述一个送信的故事,本来这就不是什么很新鲜的东西。按理来说,你要把送信的故事拍好,那就必须把这过程拍的跌宕起伏,有惊有险,还要场面宏伟。

 

非常遗憾的是,该片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整个观影的感受很一般很一般。更要命的是不知道导演想对观众说什么。电影前半场是两个少年啰啰嗦嗦,后半场是斯科菲尔德不断拼命狂跑。

 


这部电影有个噱头叫“一镜到底”,这是一个拍摄技术,一镜到底,是指拍摄中没有cut情况,运用一定技巧将作品一次性拍摄完成。经典作品是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史诗级作品是《俄罗斯方舟》。

 

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有很大的炫技成分,我想到前一阵流传的“满分作文”,尽弄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存心就不让人看懂。你看不懂,这就对了——因为你看不懂,为了怕别人说你没文化,就附庸风雅地评价好文章,好文章,于是大家伙都认为这是好文章。

 

1917》电影在豆瓣上评价很好,大概原因也是如此,因为都没看懂,但为了显示自己有专业水准,于是对其赞不绝口——好电影,好电影。

 

这部电影,我懒得去查到底是美国人拍的,还是英国人拍的,反正就是部烂片。

 

为什么过去美国人能拍出好片,现在老是拍烂片呢?原因很简单,昨天我在文章过去,中国人追韩剧;如今,韩国人追A股里说了下这个问题,国力衰微,自信心下降(还死要面子),文化自然就穷途末路了。偏偏还有很多崇洋媚外的家伙居然说这电影是好电影呢,好在哪里——好在看不懂?

 

电影里有技术,电影里有艺术,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1917》的创作人根本没明白拍电影的目的,他以为技术处理厉害,电影就厉害了。错了,当技术无法展现电影的艺术时,电影就是失败的。

 

电影的技术是电影人的事,电影的艺术才关乎观众。炫技是电影人的自嗨,曲高和寡的炫技不能够让观众融入电影的享受过程。

 

说一个昨天看电影过程中的花絮。电影后半场,斯科菲尔德一路狂奔中遇到圣母般的法国妇女,他们在对话……我附近的一个女观众,刚去卫生间回来,看到这个桥段,问她的闺蜜:这女人是他女朋友?——当时把我牙笑掉了,斯科菲尔德十六、七岁,这个电影故事经历的时间总计只有8小时左右,哪来的谈恋爱?这说明这个女观众从头至尾都没看懂,来电影院就是凑热闹的。

 


电影里唯一让我感动的一个情景是,斯科菲尔德为了完成送信任务,从飘着无数尸体的臭水河里爬上岸,因为受到极度惊吓,嚎啕大哭,这个情景深深感染了我。是的,艰巨的任务从来不会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实现的,少年斯科菲尔德为完成任务,死里逃生,吃尽了苦。但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不够,没有把两个少年的英勇顽强给表现出来,缺乏战争片的震撼和张力。

 

总的来说,我现在对美国的电影充满了失望,观《1917》纯粹浪费我的宝贵时间。

 

读法言法语,请点击关注最上方蓝字“法之剑”

 庄志明律师(微信号lmz8848)提醒,本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两只老虎》:烂电影,好演员

网友再次揪出两面人教授,官方依然一片沉默!

国际军事灾难大片——好人理查德在燃烧

鸦片银行汇丰

中纪委力挺张伯礼院士,扭曲的灵魂们一片哀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