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今冬二次爆发几成定局,我们的世界已回不到从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潮沉思录 Author 潮思
文 | 北方朔风
是不是人生总是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总是如此。
——《这个杀手不太冷》
从今年年初疫情开始以来,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之前的很多日常活动,都变得十分陌生。好在全中国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控制,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开始恢复正常,虽然还有零星的疫情,但是也都在控制之中。但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疫情数字告诉我们,我们距离恢复日常,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进入九月以来,北半球气温开始逐步降低,多个国家的疫情开始出现明显的反弹,意大利,英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单日新增确诊数量回升至四位数,而西班牙和法国则是超过了一万,被誉为发达国家抗疫典范的韩国,单日新增也回升到了三位数。而全球单日新增人数,在这个初秋,也已经多次超过了三十万,创造了历史新高,这还是在很多地方的检测能力已经饱和之下的情况。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显然,全球疫情距离结束还有很远的距离。
这些出现疫情明显反弹的国家,大多数还算是积极抗议(以西方世界的标准),比起来某些一脸放弃治疗的发达国家,还算是很努力了。只是,病毒是个现实主义者,这些数据正在提醒全世界,他们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北半球的冬天很快就要到来,一般来说,在冬天,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性和致死性都会很明显的提高,如果疫情以现在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无疑会是非常糟糕的,那很可能会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冬天。
其实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以1918的大流感为例,可以分为三波,第一波在1918年春季,而死亡率最高的第二波疫情,在1918年秋冬季,第三波疫情则是在1919年冬季。爆发于1957年的一次大流感,最严重的第二波疫情,也是在冬天发生的。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界有很多研究,其中一个公认的原因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所以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相对轻微,容易被忽视,但是在这个时间段,疫情已经开始扩散,积累了巨大的患者基数。到了冬季,死亡率和传染性都大幅度上升,造成了严重的疫情。
而现在的疫情,似乎正想着这个方向快速前进。不需要什么科学知识,我们都能想到这绝不是一件好事情。好在,人类对于疫情的认识终究是比一百年前有所进步的,我们知道了病毒是个什么东西,也知道了一些治疗与预防的办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冬季的第二波疫情,是有可能避免的。
按照中国的经验,如果执行合理的封锁,社交隔离和流行病学追踪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之内,把疫情压到一个极低的水平的。按照这个时间去计算,如果现在采取措施,今年冬天并不会有第二波疫情。只是,显然这是个流行病学的推论,而不是一个社会学的推论,且不说那些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足够检测的发展中国家,某些发达国家似乎已经放弃了治疗,就算是那些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并且态度还算是积极,局面暂时还算是可控的国家,实际上都不会选择这样去做。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已经陷入了困局之中,如果二次封锁,对于经济的打击实在是过于可怕。
实际上,在欧美最近表演的各种反疫苗和反口罩行为艺术也是如此,并不是这些国家突然多出来了一群不聪明的人,而是又一次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表现。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之中,服务业比例很高,如果选择封锁,对于服务业就业者影响显然是巨大的。在就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满意才是正常的,而这种不满自然会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美国爆发的种族问题冲突,和发达国家普遍的反智主义表演,都是相同问题的同一形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客怎么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提前搞二次封城呢?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可能最好的,也是最现实的方案,就是等冬日,死亡率再次上升到难以接受的时候,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象征性封城吧。
不过俗话说得好,冤有头债有主,这些国家情况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主要不也是这些政客作死的结果吗?在疫情之初,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忽视疫情的杀伤力;考虑到选票和经济,在爆发早期没有及时进行封锁;而长期的自由化政策,让应对疫情的社会动员能力也出现了严重的下降,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而更加遗憾的是,虽然疫情给了全世界人民惨痛的教训,但是这些导致疫情失控的因素,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轮的爆发,就显得十分合理了。
因为感染基数的扩大和检测能力的有限,这个冬天的死亡人数实在是难以预测,但是可想而知,那绝对不是个令人愉快的数字,而更加令人不愉快的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可能连被记入数字的机会都没有。按照目前的估计,虽然在今年年底之前,部分疫苗可以走入全速生产阶段,但是数量想要充足,最起码也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这个冬天,很多国家需要硬撑过去。那对于社会的各方面都会是严峻的挑战,即使是疫情已经被控制的我国,也很可能会在各方面面对极大的压力。
当然了,如果人类的运气不是差到了极点(病毒出现了那种完全在计划之外的可怕变异什么的),在撑过这个冬天之后,事情就会慢慢好起来。疫苗的产量会渐渐充足,而缓缓上升的温度,也会让死亡率与传染性变得相对容易控制,在经过一到两年的预防接种之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大概可以获得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新冠的流行,会被限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之内(比如说因为某些奇特原因不接种疫苗的社区),不过每过几年,随着人群免疫力的波动,可能会出现几次中小型的爆发。或许,这就是关于新冠这个故事的最可能的结局了。
以笔者一个医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个结局着实不怎么令人愉快,似乎和一百年前相比,除了中国的公共卫生能力有着突飞猛进的提升之外,人类的进步只剩下疫苗研发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了,这实在是一件过于讽刺的事情了。只是,疫情的结局,或许一到两年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了,但是世界上另外一些事情,就没有这么快迎来结局了。
即使是再怎么迟钝的人都应该发现了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这次疫情之中,无时无刻不包含着一些疫情之外的政治元素,这些非理性的元素起到了非常糟糕的作用。应该说,这些不稳定的政治因素,早在疫情之前就出现了,西方世界某些人对于中国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多年,由美国干预导致的世界各个地区的冲突,也由来已久,在疫情之中爆发的各种问题,不外如是。而疫情在这个过程之中,只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它影响了社会基础的方方面面,让这些矛盾更加尖锐。
只是在疫情结束之后,这些尖锐的矛盾并不会缓和,因为即使没有这场疫情,这些矛盾也会总爆发,新冠只不过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这些矛盾的积累,可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如果用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来说,全球各地爆发的这些矛盾,大多是现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问题的表现,而新冠让这个本来就摇摇欲坠的体系,显得越加脆弱了。
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长波周期,虽然对于这个周期的时长,和导致这个周期的原因,各个学派的看法天差地别,但是基本上,都是承认存在这样一个大致的规律的。而现今这轮资本主义周期走到了现在,即使再怎么乐观的人,恐怕都得承认,这个周期已经走入了下行期了。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靠着凯恩斯主义的策略,这个下行期或许会显得漫长,但是没有那么痛苦。但是戏剧化的新冠病毒让一切经济策略显得可笑,即使美联储开动了无限制的印钞机,依然无法阻止经济受到可怕的冲击,于是一切矛盾,开始猛烈的爆发。而处于下行的资本主义经济下,这个世界体系的运行成本显得越加高昂,偏偏这个时候,这个世界体系的主导者的领导者,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拒绝支付这个成本,这一切偏偏叠加在了一起。
于是,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个世界体系礼崩乐坏的前兆,即使真正的灾难还没有到来,这样的征兆也绝对谈不上令人愉快,足以让敏感的人产生政治抑郁,在互联网空间发表宛若疯人呓语的言论;足以让很多人相信“疫情结束/特朗普离任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的幻想。
但是无论以哪个学派的经济学理论来看,未来的世界没有什么乐观可言,控制疫情依然需要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而陷入困境之中的经济,可能要到2025左右才能恢复,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政治上的极端化是更容易出现的,这种事情显然已经出现了很多次了,这次美国大选就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虽然难以预测谁会胜利,但是矛盾的激化,已经到了就算闭着眼睛的都能感受到的程度。
在现有的世界体系之下,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毫无疑问,与此同时,也是维持这个世界体系主要的力量。在内部撕裂加剧的情况下,美国不愿意为这个世界体系付出更多的成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特朗普正是这么做的。虽然现在的世界体系,还能依靠之前的投入去勉强运行,但是这样的运行终究是有一个时间限制的,显然新冠大大缩小了这个时间,如果到这个世界体系运行不下去的一天,会怎么样呢?
或许听起来这是一件值得幸灾乐祸的事情,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令人愉快。举个例子吧,非洲这些年的人口增长,很大程度依靠着发达国家的粮食援助,如果有一天,这些国家认为世界体系没什么意义了,放弃了这样的援助,那么这些国家就有可能造成粮食危机——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发生了,因为蝗灾,不稳定的气候,和新冠的综合影响,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报道指出,全球今年陷入饥荒的人数达到了2.7亿人。如果眼前的世界体系真的崩塌了,那么只会有更多的人受到饥荒,说不定数量可能会达到十亿级别。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实际上,世界上确实是有很多人靠这个世界体系去生活的,没有了这个糟糕的体系,他们会更加困难。但是我并不是要说,我们要维护这个世界体系,实际上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维护这个体系,即使是美国回心转意,想要努力维护这个体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体系实在是太过于不平等了,无数内生性的矛盾,会吞噬一切。从中东到非洲,再到南美,无数事例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要做,或者说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去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更加开放平等的一个体系,还是以粮食问题为例子,这些不发达国家当然应该得到足够的粮食,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水利农药化肥体系,提高自身的粮食产量,改善教育与工业化,让他们自己能养活自己的人口,这显然是更加平等的选项,实际上,我们在非洲也是这么努力的。
再比如说环保问题,面对日渐复杂的环境问题,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当然也要进行环保的,但是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情况,不能把环保体系作为收取其他国家保护费的方式,也要考虑欠发达国家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或许我们才能走向真正的环保,也是真正的为人类的历史负责。
听起来是不是很振奋人心?实际上,或许这样道理,才是人类需要去努力的未来,但是我必须要泼一点凉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这可能是这个世界最为困难的几件事情了。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会遇到无穷的阻力,阻力无穷。从外部来说,我们要面对发达国家的阻拦,显然,他们不会喜欢这个过程;从内部来说,我们之中有些人,从这个旧体系之中,确实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显然也不太愿意放弃。
而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这也不会很容易,实际上,我们熟悉的生活,无论是日常生活之中使用的种种工业品,还是享受的文化娱乐产品,这些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东西,都与世界体系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在建设新世界的过程之中,很多熟悉的东西,可能会消失在我们的眼前,这种事情无关对错,只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在有些时候,这个过程显然不会十分愉快。
即使建设新世界的过程,可能是最为困难的道路,可能真的无法走通。但是我们必须去这么做,我们不能成为旧世界的余烬,我们要点燃新世界的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