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之后,继续让利!
惠企利民
好消息!继去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之后,今年金融系统将继续减费让利,惠企利民。
将日历拨回2020年6月17日,当天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引起广泛关注。几乎整整一年之后,今年6月18日召开的最新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聚焦相关议题,对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作出部署。
“减负输血”让利不停
去年以来,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主要有三招:一是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从今年情况看,相关措施亦在不断推进。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18日在北京举行的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制度启动会暨支行长座谈会上透露,在监管引领和各项政策共同支持下,今年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稳步改善,特别是信贷供给取得增量、扩面、降本、提质多维度平衡发展。
截至4月末,全国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5万亿元,同比增速31.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9.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796万户,同比增加550.7万户。
在信贷总量呈现大幅增长的同时,贷款利率则继续稳中有降,进一步为“小老板”们减轻负担。今年前4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较去年底下降0.23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以来,累计下降2个百分点。
一系列让利举措,让普通消费者也得到实惠。以车险综合改革为例,据了解,自去年9月实施以来,“降价、增保、提质”目标效果初步实现。截至今年4月末,整体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19.7%,89%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累计为消费者减费让利超过1200亿元。
此外,按照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将两项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年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2020年至2021年4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对10.2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5.8万亿元。
让利新招直通民生
各大金融机构是减费让利政策落地的实施主体。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介绍,该行过去一年采用了多种措施,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1000亿元,重点采用了“降、延、减”三招。
“降”是去年工行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利率为4.46%,比上年下降了47个基点;“延”是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积极给予临时性延本延息安排,过去一年工行累计为10万多户客户办理了延本延息,涉及境内贷款1万多亿元;“减”是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减负,去年共计减费500多亿元,包括主动免除和下调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部分服务收费等。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葛春尧则透露,该行以LPR形成机制为基础,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施最高100BP的内部转移定价补贴。同时规范融资收费管理,全面免除小微企业贷款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服务收费,主动承担小微企业贷款押品评估费、抵质押登记费等相关费用。
去年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有效支持了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国常会指出,今年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减费,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降成本,减轻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传导压力。
今年减费让利还有什么新招?会议提出包括鼓励免收支付账户提现手续费,将网络支付商户手续费降低10%,降低银行卡刷卡、自动取款机取现手续费等6方面措施,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和群众减负240亿元。
此次国常会提到每笔银行收费或许算不上“大钱”,但涉及的却是普通民众、小微企业经营者在日常生活经营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感的一些服务,对此减费让利可谓直通民生、直达民心。
纾困企业“两腿走路”
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减费让利降低了其财务成本,如何增加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也至关重要。近期举行的多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亦曾聚焦该议题。
例如,5月12日举行的国常会提出,确保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实现增速、户数“两增”,确保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两周后,当月26日举行的国常会又明确,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普惠金融力度,引导扩大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推广随借随还贷款。
毛红军认为,尽管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特别是信用贷款难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占比还处于偏低水平,缺抵押、缺担保的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仍然面临制约。
她认为,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关键是增加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更加准确地判断企业第一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减少抵押担保依赖,共享公共信用信息。这有助于解决银行缺信息难题,对银行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更准确地判断企业风险具有关键意义,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工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前述这场座谈会上表示,企业成长都要经历多次“惊险的跳跃”,初创企业、小企业、中企业、大企业都是如此,而每一次跳跃所需要的资金形式不尽相同。因此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还应做到更加精细化,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
▼
推荐阅读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