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投资风口来了?
当绿色金融遇上金融科技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可持续投资是全球共同关切的重要议题。在通往更有韧性的复苏之路上,绿色发展被认为是核心,金融和技术则被看作主要驱动力。
当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这两个如今炙手可热的概念碰头,将发生什么?会不会产生下一个投资风口?
绿色金融为何需要科技加持?
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毋庸置疑,绿色金融将迎来巨大需求。而业界普遍看好,下阶段绿色金融发展将越来越依赖金融科技手段。
保尔森基金会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18日共同发布《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规模持续扩大,金融科技需求亦日益增长。金融科技在绿色识别、风险管理、环境气候效益测算、信用评价等许多绿色金融发展领域都可提供降本增效、准确高效的技术服务。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举例说,过去,中国绿色金融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支持绿色基础设施项目,这些绿色项目比较容易识别。但未来,绿色金融业务必须支持绿色小微、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建筑,要在计量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碳排放碳足迹的基础上开展。对这些主体、项目和产品进行绿色识别的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大数据、物联网、AI、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来为绿色金融赋能。
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嘉龙亦指出,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规避信贷资产的转型风险、实现绿色转型成为金融机构迫切需求。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可以有效增强银行的绿色识别及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业务管理降本增效,并通过绿色金融数据和ESG信息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在中国,⾦融科技推动绿⾊⾦融和可持续发展已做了⼀些探索实践,尤其在农业、消费、建筑、⼩微企业等越来越多的⾏业领域得到应⽤。
上述报告调研发现,从绿⾊⾦融业务看,⾦融科技⼯具在中国的使⽤主要集中在绿⾊信贷、绿⾊基⾦、绿⾊能源市场、绿⾊债券等业务领域。其中,这些⼯具在绿⾊信贷和绿⾊基⾦业务领域的使⽤率较⾼,⽽在环境权益市场、绿⾊信托、绿⾊租赁业务领域则相对⽋缺。
从应⽤场景看,⾦融科技⼯具的使⽤覆盖了ESG投融资、全国碳市场交易、绿⾊建筑、绿⾊消费、绿⾊农业、⼩微企业等多个领域。从技术应⽤看,⼤数据、⼈⼯智能和云计算仍是⽬前中国推动绿⾊⾦融发展的三⼤主要技术。区块链和物联⽹应⽤相对较少,但可预⻅在未来实现全流程实时信息采集中将得到快速发展应⽤。
绿色金融科技:新投资风口来了?
绿色金融科技前景被广泛看好,它会是下一个投资风口吗?中国能否抓住这个风口?
前述报告指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标的提出,不仅意味着⼤量资⾦需求,也带来巨⼤投资机遇。清华⼤学对中国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的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满⾜全球温升控制在2℃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预计到2050年,中国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中⾦公司预计,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绿⾊投资总需求约为139万亿元。
从投资机遇来看,碳中和的核⼼是实现能源零碳化。⼯业领域绿⾊制造、建筑和交通领域能效提升,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数字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以及⾃然⽣态系统碳汇能⼒提升等领域都有巨⼤的投资机会。
目前许多企业已积极参与其中。调研显示,在中国,活跃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一共有59家,包括41家服务于绿色金融为主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和18家金融机构和金融投资集团下属的科技服务公司。而在这41家以服务于绿色金融为主业的金融科技公司中,有近四分之一是外商独资或者是合资。
“这个数据表明,国际资本对中国绿色金融科技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如是说。
孙蕊认为,中国在发展绿色金融科技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政策支持角度,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推进科技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但目前在市场上,仍缺少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具体政策指引,缺少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沙盒,同时支持用于绿色金融的数据溯源性较弱,质量不高。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绿色金融科技发展应如何闯关?
马骏介绍,报告对此提出一系列建议。例如,监管机构要支持绿色金融科技的监管沙盒,建立完整可溯源的非财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碳排放数据的共享平台;金融机构要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制定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建立相应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储备。
从金融科技企业角度出发,要重点研发区块链技术,支持供应链的产品和服务,重点研发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报告期待中国金融市场能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绿色金融科技,并积极推动在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
推荐阅读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