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杜塞尔多夫媒体港——工业遗址景观规划案例
注:本文来自景观之路游学考察——2014年德国景观第一期学员,北京道勤创景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师团队分享
媒体口岸是杜塞尔多夫的城市名片,由重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商业、休闲和居住的混合区。媒体港口原是重工业区,用与装卸煤炭或是钢铁等物资,随着重工业在德国不断退出历史舞台,这里也逐渐冷清,后来政府决定将这里换面,重新利用这块实用价值很高的地块。首先进驻的是多媒体行业,比如电视台,杂志社,广告公司等,随着一些现代建筑的落成,这里的媒体文化氛围不断浓厚,因此得名媒体港。
一
媒体港的发展历程
1. 1976~1989:港口结构重组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港口更新改造的范围由临近市区的入境口岸逐渐延伸至港口的核心码头区。港口的更新改造主要经历了3次规划调整期,可划分为4个建设阶段。
1976年,在港口结构改造的最初规划中,首先考虑将临近市区的几个港口码头区列入改造发展规划,并分为4个阶段逐步进行,依次是入境口岸;商业码头/锤子街码头;运输街码头;锅炉街码头。1978年~1989年的第一阶段改造期间,入境口岸的10h㎡用地经过改造后,建有电视塔、北威州议会大厦、莱茵公园、一个居住区和游艇港。
2. 1990~2002:媒体港的发展
1990年东、西德统一之后,德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德国社会的结构性改革及其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显得更加重要。“在失业率颇高、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城市中,地方政府机构的意图是推动衰败中的地方产业基础进行现代化改革,发展新型的产业和服务经济,并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吸引投资并支持地方公司和企业的发展,鼓励地方市民创景自己的产业。”
早在1985年,市议会决定在毗邻市中心的港口区发展新兴的媒体产业。1989年,市议会通过了一项名为“核心区”的9h㎡用地发展规划决议,核心区即商业码头至锤子街之间的港区。港口的更新改造进入第二阶段。此后的10多年间,核心区的更新规划与建设项目逐步实现。1999年,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新海关大院构成了媒体港最著名的景观。运输街东岸作为呼应核心区的沿河景观,也被纳入到第二阶段实施,其港口老建筑的更新改造在2002年完成。
核心区展现出新旧建筑对比鲜明、富有创造性、充满活力的新环境,吸引了众多媒体企业和文化机构,如奥美广告公司、欧洲媒体研究所、北威州电影基金会、国家广播公司和北威州建筑师公会,一些小型创意工作室、手工艺作坊和餐饮、零售、多媒体影院等服务机构也进驻于此。当时进驻该地区的企业以传媒领域为主,“媒体港”由此得名。
媒体港逐步成为媒体、广告、时尚、艺术和商业中心。工作之余,娱乐、购物、休闲等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也悄然融于这一地区。
3. 2002年至今,媒体港的延续
基于媒体港的蓬勃发展,在1992年编制的港口未来发展框架基础上,2001年市议会从经济、城市规划和生态角度对杜塞尔多夫主要港区的各种发展方案开展评估,确定港区的功能定位,并由此得出一个指导行动建议,用与指导未来发展。2002年发表的“杜塞尔多夫港口展望”报告指出,运输街码头既是媒体港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西部工业区和东部核心媒体港的缓冲地带。
第一阶段:电视塔、北威州议会大厦、莱茵公园、游艇港
第二阶段:新海关大楼、西德广播中心、资生堂、媒体协会、建筑师协会
二
港口建筑的更新与改造
港口码头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的对比、融和是媒体港的独特魅力。在保护工业文化遗迹的规划理念下,保护并再利用老工业建筑,加强对工业港口地区身份及其意义的认识,已经成为规划师、建筑师和业主的共识。规划师、建筑师和艺术家都在寻求新方法将旧工业建筑与整个港区新环境相协调。自1896年以来的码头墙、楼梯、铸铁灯箱和锻铁栏杆,以及码头区的旧轨道和起重机仍旧保留在港区,形成了媒体港独特的工业景观。新建筑也同样能看到旧日的工业元素同时也更具现代感和未来感。
媒体港为世界建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展示平台。霍尔、齐普菲尔德、盖里、克伦和奥尔索普等众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和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及其事务所都将其经典之作展现在媒体港。
莱茵电视塔
其位于莱茵河右岸,在杜塞尔多夫媒体港湾的最东端,塔高240.50米,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塔身有全世界最大的电子钟,并且能登至172米的高空用餐和观赏杜塞尔多夫城市的风光,是杜塞尔多夫的地标性建筑。
西德广播中心
其建筑平面是通过内庭院的部分房间来自然采光,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与混凝土墙面以此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且立面设置水平钢结构遮阳板及盆栽,其与底层藤蔓和窗户的颜色的融合,使整个建筑完美的融入自然之中而同时结合屋顶太阳能发电板,为生态和节能提供了条件。
新海关大楼
又名“舞动的房子,是由三栋奇特且不规则曲线造型如雕塑般的建筑组成,其在建筑中使用了多角的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这是解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的杰出作品。三栋建筑形态各异,色彩鲜明,犹如三口之家。
双子楼(凯悦酒店及办公)
杜塞尔多夫凯悦酒店坐落于商业街码头区,玻璃立面的双塔结构以及大气简约的风格成为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它是杜塞尔多夫商业街码头项目的一部分,这一项目旨在树立该市的城市特征和建筑风格。远观裙房,宛如一艘正在行驶的货轮满载而归的景象,主楼呈现L形,类似于港口随处可见的大型起重吊车,同时也解决了商业街码头的视觉通达性与渗透性。
三
对港口工业文化和遗迹的保护
媒体港的规划方案在现有城市结构基础上保持历史港口布局,实现新老建筑均衡的谨慎更新。除对一些仓库和港口建筑的保留,位于商业港口街的全部机械设备被作为历史港口建筑技术发展的见证,在1990年列入建筑保护名单。
四
媒体港更新改造规划策略
杜塞尔多夫媒体港在保持工业文化遗迹的规划理念下,充分再利用老工业建筑,强化对工业港口地区身份及其意义的认识,这成为规划师、建筑师和业主的共识,也为城市将来在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方面指引了方向。
杜塞尔多夫媒体港的更新改造策略可总结出以下几点:
其一,改善城市废弃工业用地的生态环境,利用现有水面和绿地构建新的城市绿色走廊;
其二,保护与延续城市的历史结构与框架;
其三,促进土地多功能的混合利用;
其四,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模式;
其五,注重工业遗产的保存和再利用,建立新老建筑的创造性融合。
看完老团友的分享你是否心动了?
现在景观之路德国游学已经全新升级!
跟我们一起到现场考察吧
▼
▲
行程详解点击上方链接
火热招募中!
关于我们
▼
景观中国网 &《景观设计学》& 景观之路培训中心,多年来潜心打造“景观之路-国际游学课程”,足迹遍布德国、日本、法国,韩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挪威、丹麦等多个国家。
我们提倡以景观的专业视角看世界、把对先行国家的观察转变成理性的思考和借鉴、实现从旅游观光到对文化的理解与设计的升华。
我们潜心研究专业的学习内容、广泛联络境外资源、策划融学习、体验、娱乐于一体的考察路线、诚邀国外专家和专业老师全程讲解、组织同行人士的互动讨论、为行业同仁搭建专业的出国游学与交流合作平台。
景观之路——台湾景观设计考察(1-7期)
景观之路——日本景观设计考察(1-25期)
景观之路——法国景观设计考察(1-2期)
景观之路——德国景观设计游学(1-4期)
景观之路——韩国景观设计考察(1-3期)
景观之路——美国景观设计考察(1-2期)
景观之路——意大利景观设计考察(1期)
景观之路——西班牙景观设计考察(1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快速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