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责任| 一切为了巴山人民

峰从绵延、河谷深切的大巴山西部,孕育着一处林木蓊郁、山水相依的福泽之地——陕西省镇巴县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的“南大门”,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12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572户54411人,贫困发生率24.11%,是中国能建对口扶贫县。

沐浴新时代的曙光,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陕西院积极认真贯彻国家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及上级单位的扶贫工作部署,举全院之力,汇全院之智,助力镇巴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截至2019年底,镇巴县退出贫困村93个,脱贫8067户17904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全县仅剩的1319户1795人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镇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踔厉奋发,全面助力

“奔向小康”


从2017年开始,陕西院同时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定点扶贫、陕西省国资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合力团、陕西省扶贫办驻村联户三条扶贫战线上共同发力,累计直接向镇巴县投入资金657.5余万元;间接协调投入资金36.3余万元;开展消费扶贫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90余万元,人均投入扶贫资金近2万元。


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陕西院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建设、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全方位入手进行扶贫攻坚工作。“要想富,先修路”,在陕西院的帮扶下,杨家河镇杨家河社区玉梁村道路水泥硬化、加宽工程开展,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项目实施后有贫困户28 户70人受益,为该村打牢了脱贫基础。

“现在路通了,环境变好了,外出务工人员也开始回乡创业,真正做到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村里面人气也越来越旺了。”村民杨青福说起玉梁村的变化,满脸尽是笑意。

自2017年开始,陕西院每年开展 “百元捐赠献爱心”“爱心公益行”等爱心帮扶活动,为镇巴县捐款捐物。同时通过购买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为职工发放慰问物资,通过中国能建商城“扶贫爱心超市”采购职工食堂所需木耳、香菇、小米、大米等当地农产品,开展消费扶贫,截至目前已购买当地农副产品90余万元。

为了长效引领贫困农户稳定增收,陕西院从“林下经济”着手,按照短中长期结合的工作思路(短即继续鼓励村民外出打工,在家村民发展天麻和菊花种植;中即发展当地特产紫皮核桃种植;长即利用山林风光发展旅游观光产业),通过中药材生产、带资入企、产品及生产原材料回收、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摸底当地剩余劳动力情况,以岗位培训带动就业,陕西院劳务岗位优先向扶贫对象提供,帮扶地区大学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陕西院出资为帮扶村修建垃圾池10个,提升帮扶村人居环境,共建当地良好生态环境;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镇巴县春季开学延迟,陕西院为当地贫困家庭学生赠送电脑,实现当地贫困学生疫情期间顺利参与在线学习,对接镇巴县长岭镇九阵小学,捐赠全校教职工教学用具及全体学生文具,实现教学用品全覆盖。

硬件配齐了,软件跟上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陕西院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竭尽所能,踔厉奋发、踵事增华,带领当地人民向贫困告别,与幸福握手。

靶向施策,产业激活

“造血功能”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生态农业特色产品难以变成商品,如何彻底扭转“守住黄金码头受穷”的局面,是守住扶贫成果、防止复贫的“关键环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陕西院“集中力量”抓产业,不断强化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下大力气推动当地贫困人口“独立行走”。将产业搞起来,资金用下去,传授战胜贫困的思想和方法,帮助掌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实现集体有产业、户户有收益、人人有技术。

2017年,陕西院将定点扶贫镇巴县第一批资金100万元拨付到位,用于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青花椒种植、天麻种植等。此后,班子成员多次带领技术专家团队赴镇巴县实地调研,与当地主管部门及村镇干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实地察看、参与工业园区规划,以技术扶贫为依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的开拓产业领域。在当地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基地+园区”的生产模式,村民“流转费+务工费+分红”的收益模式。

贫困户茶园采茶


有了致富“法宝”,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就业,兴起了回乡热潮。卢大刚是外出打工“讨生活”的镇巴人中的一员,2016年回村担任陕西院定点帮扶村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支部书记。2017年,在产业扶贫的浪潮下,他成立“镇巴县国耀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当地200余户村民加入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到2019年底,从事中药材种植人数已达223人,累计年增收119910元。


2018年,财政担保的650万元国开行贷款投入碗厂沟村园区,基地投产后,可产生1400多万元的毛收入,高速公路会通到村边上,万亩产业观光园会也将在这里扎根。“在家门口也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扶贫成果真的是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自己身上了。”谈起身边的变化村民李国亮喜不自胜。

精准发力,驻村帮扶

“斩断穷根”


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位于镇巴县长岭镇东部,古时候有几口磁窑,给周边的县乡做瓷碗,因此得名碗厂沟村。这里远离公路,离县城有接近20公里的山路,放眼望去,是层层叠叠的大山和几亩薄地,而这里正是陕西院在驻村联户战线上的结对帮扶村。截至目前,陕西院选派的两名驻村工作队员已经在这里奋战了500多个日夜。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碗厂沟村早日脱贫!全村365户1197人,贫困户139户374人,都在指望着村干部吃饭……我就想,怎么才帮助村民造出一只能端得住的‘金饭碗’。”驻村队员张冬如是说。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刚开始入村的半年时间里,两位驻村队员近百次的进入贫困户家中走访,逐一了解村情、民情、户情,分析找准致贫原因;同时向他们解释说明扶贫措施,帮助村民了解和融入扶贫攻坚工作;他们始终与当地村干部保持深度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共谋脱贫大计。

他们与村干部一道对碗厂沟村的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有效利用帮扶政策,鼓励并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主动协调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该项目实施后,通过劳务薪酬、技术服务、入股分红、产品回收、组织发放生产资料、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45户133人,户均实现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要抢时间、抓落实,重点排查、弥补短板,与村委会、村干部一起团结带领广大村民戮力同心、共同脱贫。”驻村队员刘红文说。为了圆满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他们无假期、不休息,不分白天黑夜、不讲份内份外,与村“两委”密切配合、精诚团结,以驻村帮扶工作为抓手,稳扎稳打、精准严实地开展扶贫工作,助推扶贫攻坚取得实效。碗厂沟村人均纯收入从2017-2018年度的6788.44元增长至2019年度的8563.14元,增幅26.19%,2019年底完成整村脱贫退出。2020年10月31日,长岭镇碗厂沟村139户374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陕西院碗厂沟驻村工作队被镇巴县政府评为2019年度优秀驻村工作队。

现在的碗厂沟村,村容整洁、村貌优美,住房干净、道路平坦,行道树喷绿吐翠、房前屋后硕果累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过去住在山上不通路的269名村民全部搬迁到了新的移民安置点,村里通上了互联网,开始有了电商服务站,村民买了20多辆小车和30多辆农用车,每天有200多人通过16公里的水泥路前往种植产业园区打工“上班”。

脚步丈量扶贫路,汗水沁润幸福花,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陕西院以时不我待的干劲、踏石留印的韧劲、苦干实干的拼劲,向大巴山的人民履行着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只为让他们从此在逐梦小康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踏歌前行。



编辑: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党群部

供稿: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陕西院



▼  往期精彩回顾

这条特高压线路开建啦,每年将向江苏输送300亿度清洁电能!
认识一下,2020年度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领军企业!
农光互补 新能源助力乡村发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