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文辅读
一、课文导读
《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三、词语解释
【惆怅】伤感,失意。
【耽搁】停留;拖延;耽误
【盼望】殷切地期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停顿】(事情)中止或暂停;说话时语音上稍做间歇。
【原谅】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不加责备或惩罚。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消逝】消失。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念念叨叨】因惦记或想念而在谈话中提到。
【吓唬】使害怕,恐吓。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四、句子解析
1.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可以改写成“从早晨到天黑”吗?为什么?
改写以后,“我” 等待的焦虑以及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形就不能深深地烙进读者心里。
2.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这句话反映了渴望母亲带"我” 出去玩的急切心理。
3.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满心希望母亲可以带"我”出去了,结果去看到她“手里提着篮子”,不由得着急起来。
4.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
(2) “凉下去” "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 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3) “越来越远” “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5.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因为在那个星期天,我渴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可是她却因为繁重的家务-次次拖延。我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破灭。所以天色的变化和母亲洗衣服的声音就牢牢的留在了“我” 的记忆中。
6.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 对不起,噢,对不起....”
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这位母亲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的惊惶失措,她为自己被生活琐事牵绊无法兑现承诺而道歉,也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五、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六、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却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七、习题参考
一、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在那个星期天里,”我” 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二、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 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 的心情的?)
“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这里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示了“我”焦急又执着的心理状态。母亲似乎已经忘了自己的承诺,“我" 为了让母亲知道“我”仍然在等着她带“我”出去,便死守在离她最近的地方,"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用最无声的行动表达最焦急的心情。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 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执着盼望又急迫的心情。这个片段通过描写“那个星期天“光线的变化和搓衣服的声音,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在等待过程中的煎熬,说明”我'等待的孤独、时间的漫长,虽然没有直接写心情,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我“的盼望和急迫的心情。
文中类似的语句有:
1.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因家务繁多,母亲不停地忙碌,当她看到“我”委屈的泪水时才猛然意识到是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惊惶”,并连声道歉。表现在她甩水、拉“我’入怀及亲吻"我”的动作以及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的言语中。
2.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3.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4.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 "闭 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三、《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情景交融,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情感,情感抒发都真切、自然;②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不同点:《匆匆》化抽象的时间为燕子的来去、杨柳的荣枯、桃花的开落、太阳的西移等具体现象,并综合运用比喻、设问、反问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激发读者的共鸣。
《那个星期天》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通过描写母亲不停地忙碌,一次次耽搁出去玩耍,间接表现“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乃至绝望,从孩童的视角看人、想事,真实地展露出孩童的情感,以及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让人深受感染。
素材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晓语轩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