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五上:《语文园地七》课文辅读(朗读+解析+微课)
语文园地七
一、交流平台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3.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静态描写。这个句子从树干、树根、树枝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树木的繁茂。
4.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①概念不同。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如大地、山冈、房屋、树木、器物。)
②作用不同。静态描写: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动态描写: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它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5.交流范例:同学一:我喜欢《四季之美》中的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段话。这段话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明亮的月夜的美丽,暗夜中萤火虫翩翩飞舞的灵动美。
同学二:我喜欢《月迹》中的“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月亮影子投射在竹帘儿上,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爬上来就离开了。把月亮的动态变化描写得生动形象。
同学三:我特别喜欢《月迹》中的这句话“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作者在这里把月光写得具体可感,突出了月光的明亮、洁白,这句静态描写把月光照在院子里的景象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海报设计的要素。①图形:海报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图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②文字:具有说明作用。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说明准确的传递信息。③色彩:具有象征性。④版式:构图。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这道练习题要求我们照着例句,围绕给出的句子,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把画面写具体。在做练习时,首先要观察例句是如何写的。然后结合所给句子,明确所要刻画的景物的特点。针对要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展现景物本身的静态美,也可以把静物写动,借助准确有力的动词、形容词,赋予想象力的描绘、修饰以及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变化。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我认为在第一组句子中,第二句话所描述的画面比第一句话所描述的画面要具体,“急急匆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鸦归巢时的急切心情。整个句子把乌鸦归巢时的景象写得更加生动具体了。
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认为在第二组句子中,第二句话所描述的画面比第一句话所描述的画面要具体,第二句话先从整体上写出了这是一棵粗粗的桂树,然后从局部的枝、叶、花写出了桂树的其他特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院子中央那棵桂树。让我们更加了解了院子中央那棵桂树。
③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们的眼前是一条蜿蜒曲折而又清澈的小河。
④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王大妈家的小狗在河滨公园的草坪上快活地玩耍。
⑤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今天清早,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三、日积月累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作者简介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2.古诗诗意
【注释】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译文】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3.创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4.古诗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渔家生活情趣的词,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人选取水乡最富特色的景物和细节,用质扑欢快的笔调,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渔翁垂钓的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明艳新鲜、生动有趣的春景图,反映了词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怀、隐居江湖的乐趣。
词的首句中“西塞山前”点名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表现出暮春时节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着箬笠,穿绿蓑衣,在微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点“在看”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