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爱美”的人,围在一起聊些啥?
首届“深圳福[+]公共艺术季”
跨界艺术沙龙回顾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
公共艺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发生着更为直接而紧密的联系
公共艺术不仅带来城市形象的提升
更不断滋养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激发美好城市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艺见中轴”跨界艺术沙龙:
『艺见万物——在自然中与艺术相遇』
近日,首届“深圳福[+]公共艺术季”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炉煮茶”跨界沙龙。本次跨界沙龙以『艺见万物——在自然中与艺术相遇』为主题,特邀深圳多位艺术、生活美学、城市再造、文学、音乐及文化领域的重要嘉宾,包括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毕宝仪、当代艺术家沈少民、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发起人张宇星、资本市场学院副院长张韶辉、诗人/艺术评论人谢湘南、深圳万科地产社会品牌项目群负责人黄楠等,艺术季策划执行方本色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许晓英、陈佳颖担任主理人,策展人朱小钧以及主办方的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沙龙,在美好的自然氛围中与艺术相遇,度过一段轻松惬意的春日午后时光。
本次跨界沙龙也是福[+]专家委员会的一次重要专题会议,围绕着公共艺术与生活美学、公共艺术与城市再造、公共艺术融入社区、金融与市场、建筑与文学、音乐与文化等六个议题,嘉宾们从各自研究的艺术实践、文化创造等领域,多角度地解析城市公共艺术,探讨公共艺术的作用与意义,同时为“深圳福[+]公共艺术季”画上圆满的句号。
生活最本原的事情
也是艺术与美学的一部分
陈湘波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家
我觉得来到深圳这么多年,这次是第一次在公园里面参加跨界沙龙。在大自然中采用“围炉煮茶”的形式,来聊关于艺术的事情,氛围很轻松,也非常具有生活气息,我觉得这件事情特别难得。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哲学上有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解答了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并在生活中创造美学艺术。从美学这个角度来讲,艺术也是哲学的一个范畴。但是作为经典的哲学,我觉得艺术主要是面对现实,也就是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我们当下的生活。
为了高质量发展,我觉得如何让文化艺术赋能社会发展,特别重要。所以这次福[+]公共艺术季特别有先进性,也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这次展览也揭示了深圳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无论从城市营销,或是提升城市形象的角度,公共艺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我说,艺术不是像我们想象当中的,离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遥远。艺术就应该像本次公共艺术季所呈现的那样,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为大家的生活创造美的享受,这样艺术才会更有价值和生命力。这样的艺术和生活美学也能推动和丰富社会的发展,在未来赋能国家发展战略。
另外我觉得这次的展览模式也特别好,希望可以持续下去。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引入专业的策展团队来策划执行这样一个展览,集中优秀的社会资源来呈现出优秀的展览,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模式,让我也非常感动。谢谢大家!
公共艺术的归属
是走向具有群众基础的公共空间
黄楠
深圳万科地产社会品牌项目群负责人、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我想就自己的工作体会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我越来越觉得其实文化艺术包括很多公共事件对于城市,包括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项目的作用。它不仅是打造了美好的场景,更多的是带给人的美好体验,它其实有时候是对于一个地区根本性的激活。
作为深圳市民,我特别喜欢来中心区,因为中心区它是深圳经济最繁荣的区域,但同时也是文化活动、文化设施以及像公园这些公共空间最聚集的地方。我想到我们去纽约,去日本,像六本木这些地方都是有高楼大厦,但是同时有最好的美术馆、最好的公园、最好的城市雕塑。所以我认为文化艺术的这些空间的聚集对于一个城市、对于一个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一个场景,它是很核心的、很引领性的内容。
另外,我扎根深圳城中村工作了很多年。我认为一个地方也许是因为一次文化事件、一个公共活动被彻底改变。比如这次的公共艺术季很有希望根本性地激活和改变深圳的中心区,希望未来深圳有更多这样的地方和持续的公共艺术活动,让大家在公共空间里去享受艺术,享受文化,这也是我未来会跟大家一起努力的方向,谢谢。
艺术和自然应该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
沈少民
当代艺术家、纪录片导演、诗人。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主任,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艺术总监
今天看了这个展览,也听了策展人的导览。我觉得做这样大型的一个公共艺术展览,以我的个人经验而言确实很不容易,展览做得也很专业。
因为我来深圳时间不长,对深圳不是特别了解,但是近几年也参加了一些公共艺术活动,我觉得深圳在公共艺术上的投入,超过我所认知的所有城市,就从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说起,从2005年到今年举办了九届,已成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另外,深圳这个城市跟全国或者说全世界很多城市都不一样,它是一个移民城市,一个全新的城市,平均年龄只有32.5岁,整个城市非常年轻也非常有活力。深圳人接受当代艺术或者新兴事物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我接触过很多年轻人,他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和我们以往对公共艺术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真正的公共艺术不是说在一个广场上放一个雕塑,它要跟这个城市有关系,要跟这个空间,跟环境发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跟人发生关系。公共艺术能不能打动人,或者说能不能跟大众产生互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可能只有艺术能回答。所以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艺术它也是一种启蒙,这方面我觉得深圳是我所去过的城市里做得非常好的。
公共艺术,新商业时代的艺术场景应用
张韶辉
资本市场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特许金融分析师及副研究员
我用关键词来说说我对于公共艺术季的一些想法吧。
第一点,我觉得是要活化。我觉得艺术对于生活空间的活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在深圳很多年,可能都不知道在CBD有着这样一个公园,我们的公共艺术季,对于这个空间起着很好的活化作用,让更多市民可以在这里感受自然与艺术相遇的活力。
第二点就是环保。在介绍里我看到每个作品都是采用了金属、玻璃等各种普通的材料,这也是在给市民传达一种环保低碳的意识,这是我感触很深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政府资源的引导介入。因为这个“艺见中轴”是我们福田区举办的第一届,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我觉得政府部门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也是这次公共艺术季成功的根本。
第四点是专业团队的运营。政府在整合投入各种资源,我觉得这种跨界是很有必要的,有机会将这件事情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公共艺术,城市新建的艺术杠杆和返璞支点
张宇星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发起人、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UABB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深圳市双年展公共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今天给我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在自然中与艺术相遇,这是非常美的意境。在今天很多人都忘掉了,其实下雨是一种体验,天空也是一种体验,这些体验都不需要门票,不用到美术馆去,古人觉得到大自然中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所以我觉得中国古人是完全懂“艺见万物”这件事情的。
我觉得艺术不是那么宏大的事情,艺术的作用是打开我们的眼界,让我们重新发现世界。艺术家就是唤醒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艺术家让每个人成为哲学家,如果没有艺术,每个人是浑浑噩噩度过了一生。艺术家通过一些方式、媒介,让我们重新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所以这些好的艺术作品,放置在自然中其实是一个媒介,可以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公共艺术吸引我们走到自然环境里面,然后再吸引他们去观看艺术作品背后的整个自然生境,这就是艺术非常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公共艺术在整个深圳有巨大的应用场景。我觉得我个人想象中,未来深圳是全球最大一个自然博物馆,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都会看到我们的艺术品,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我们要动员我们的小孩,我们的市民自己创作。所以,我觉得这次公共艺术季,其实已经实现我的一个梦想,那就是艺术是由每个人创造的,而且是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是在最普通和最自然的场景里面,希望以后每年都可以在这里与艺术相遇。
谢湘南
诗人、艺术评论人、资深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罗湖区作家协会主席
我刚才坐在这里感觉特别舒服,为什么?因为晒着太阳,阳光穿过树梢,绿影横斜,这种感觉非常有诗意,然后在公园里面“围炉煮茶”畅聊公共艺术,确实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有创意的一个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这次公共艺术季,第一点就是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空间的重新发现,第二点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美学的一种肯定,第三点就是对深圳公共艺术活动的一个整体的提升。
首先,我在深圳生活了很多年,对于深圳的文化空间非常感兴趣。今天活动的举办地我之前也来过,但是没有像今天这么具有整体性的公共艺术季这样的呈现方式。那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次公共艺术季也让我发现展览所在地,非常具有诗意。在市中心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一条中轴线,举办这样一场艺术盛事,一定程度上也激活了我们这个区域,对于城市空间的重新发现,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点就是对日常生活美学的肯定。其实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书写,对美的发现。我觉得这些也都是需要通过艺术去培养的。艺术不断激发大家去更深入地探索生活美学。在这种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我的认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公共艺术其实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大众审美,提升公众审美的一个作用。
第三点就是本次公共艺术季对于整个深圳公共艺术氛围的提升。从整个深圳的公共艺术发展历程来看,随着时代的变化,公共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这次的展览让我们看到艺术不仅仅是发生在美术馆,或者是城市的商业空间,公共空间也是艺术最好的发生地,对于市民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这样的益事希望政府可以一直做下去。
公共艺术,跨越媒介的“无声诗”
毕宝仪
旅德女中音歌唱家,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特聘教授;深圳艺术与科学协会会长;深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剧院驻院歌剧导演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也是觉得特别高兴,我在海外旅居26年,一直都有个还没有完成的梦想,就是希望我们深圳也能像国外一样,在充满自然氛围的公共空间里,能够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好氛围。
在这样一个天气特别好的周末,好朋友们都坐在户外,享受着阳光微风,近距离地欣赏艺术,这个形式就特别新颖特别有创意。提到公共艺术,我之前也跟别人聊过说公共艺术不是简单地给不懂的人看的艺术,它应该引领和启迪我们每一个人,在户外空间中,带给每一个经过的人不经意的美好。
我特别有感触的就是《深圳故事》和《屿》这两件作品,尤其是卢征远老师的《屿》,两个互相拥抱的人,给了经历过疫情的我们特别多的温暖,对我的内心也有很大的冲击。刚刚经过这件作品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朋友看得很认真,想要去拥抱作品,让人特别感动。
我本身是学音乐的,今天的户外空间有舒缓的爵士乐,不远处还有弦乐,公共艺术和非常有审美品味的音乐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无形中真的是自然与艺术相遇,带给我们非常美的享受。非常感谢主办方和策展团队的用心,也真诚希望这样的美好在深圳可以不断地发生!
跨界沙龙主理人许晓英
在嘉宾们精彩的分享后,深圳本色艺术空间创始人,深圳合纵文化集团CEO,也是本次“围炉煮茶”跨界沙龙的主理人许晓英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许晓英颇有感触地说:“本届福[+]公共艺术季得到了各位领导和嘉宾朋友的大力支持,这次围炉煮茶也是希望跟大家在自然中轻松愉悦地与艺术相遇,沉浸式体验‘漫行中轴,遇见艺术’。作为本次公共艺术季的策划执行团队,我们也希望艺见中轴能成为深圳的一个文化地标,一直延续下去。”
策展人朱小钧向大家介绍公共艺术季
策展人朱小钧向大家介绍了深圳福[+]公共艺术季的项目背景,本届公共艺术季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在“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美好愿景中,搭建对话、交流与互动的城市公共艺术平台,助力福田公共空间艺术品质提升,实现“人民艺术为人民”。
随后,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顾丹丹分享了她对于公共艺术和城市文化的见解。顾丹丹表示:“公共艺术凝聚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展现着时代的文化探索和创新思考。今年的公共艺术季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活动,今天的艺术沙龙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作为主办方之一,认认真真为深圳市民做公共艺术的介绍和普及,目标是提升深圳的城市文化竞争力。艺术很重要,让艺术持续生长的共同体更重要。这需要我们一起,群策群力,携手向前。”
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海蓉也在现场分享了对于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见解,并对首届“深圳福[+]公共艺术季”的成功举办给予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章海蓉表示:“为了让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更具人文气质,‘艺见中轴——2022深圳福[+]公共艺术季’成功举办,这是我们面向公众进行的一场‘美美与共’的艺术实践,用艺术审美、用艺术空间、用艺术活动、用艺术作品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引领人、凝聚人,让艺术成为了美的生活方式,让艺术助力再造‘首善之区’文明建设高地,助力深圳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跨界沙龙上观众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引发了现场观众们的思考,大家纷纷踊跃加入沙龙,发表自己对“艺见万物”的看法,对于能在深圳最繁华的中轴线上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与艺术的相遇非常感动,也希望未来深圳能有更多将艺术带入市民生活的公共艺术活动。
别开生面的“围炉煮茶”跨界沙龙
漫行中轴,遇见艺术
首届“深圳福[+]公共艺术季”
在中轴云廊和节日大道成功举办
为广大市民贡献一场长达两个月的艺术熏陶
是福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次全新尝试
也让公共艺术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
进一步赋能深圳城市文明发展
首届“深圳福[+]公共艺术季”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2.12.11——2023.02.12
展览地点:深圳福田·中轴云廊 + 节日大道[深圳市民中心南广场、福华一路(南广场南侧路段)、领展中心城屋顶广场东侧]
学术主持:余丁
策展人:朱小钧
展览总监:陈佳颖
艺术家:
展望、陈志光、王少军、卢征远、谭勋、高孝午、朱玉杰、王大朋、韩文华、蒙志刚、杨光、苏丽思、朱佩鸿×Lilyo、高振鹏
主办: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策划执行:深圳市本色文化艺术空间管理有限公司
协办机构:可至文化、皇庭广场、领展中心城
作品位置图
深圳,完整追随了现代主义城市的理性规划和功能至上,短短40年中,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中轴线上大片的绿色空间、宽阔的机动车道和华丽的摩天大楼,勾勒出一个永远年轻、充满未来气息的现代城市形象。“深圳福[+]计划”,正是希望在福田中心区范围内,利用城市公园、道路、广场、空中连廊等公共空间,采取城市策展、艺术再造等方式,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打造真正符合市民需求的城市地标性公共艺术领地。
- END -
信息来源 | 福田文体中心
编辑整理 | 姚涛升
责任主编 | 郑芳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