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山海连城,信步可达!深圳这个行动亮了!
4月1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张晋周介绍《规划》的主要内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绍华,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何涛分别就公园城市建设的“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游憩骨架、公众参与、规划近期重点项目推进、特色旅游产品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主持新闻发布会。
“一脊一带二十廊”实现通山达海
截至目前,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1260个,各类步道3119公里,花景道路60条,花漾街区222个,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实现全线贯通,公园文化季、百公里步行等活动形成品牌特色,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四大行动”加快公园融城
实施生态筑城行动。通过保护维育自然生境,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空间底线,统筹森林、湿地、河湖水系、海洋岸线保护与修复;通过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治理修复生态环境,提升绿色空间生态功能与减灾防灾能力,夯实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基底。
实施山海连城行动。塑造330公里的生态游憩绿脊和220公里滨海滨水蓝带,修复连通20余条山水生态廊道,形成蓝绿廊道织网的生态游憩网络。通过新建或改造自然郊野公园、海岸公园、沙滩公园,活化利用近海海岛,构筑多道融合、覆盖全域的全境步道网络体系,营造“通山达海、串园连趣”的休闲体验环境和游憩空间。
实施公园融城行动。以公园、类公园、公园群建设为引擎,推动公园城市全面开放融合。通过新建或改造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增设体育运动场地、无动力儿童游乐设施,适度营造人与宠物互动的友好空间,完善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全民友好的游憩空间,提升公园的可参与性与实用性,提升市民获得感。
实施人文趣城行动。保护与活化利用历史风貌遗迹,培育创建特色街区小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魅力;打造改革开放、特区印记、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广府蚝乡文化、海洋文化等六大类主题游径;建立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路径和场所,强化科创、教育体验;开展全民户外休闲活动,积极打造彰显深圳特质的精品体育赛事,发展滨海特色观光旅游,营造多元游憩体验。陈绍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深圳推出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山海连城”“滨海徒步”“寓教于乐”“亲子益智”等十个不同的主题,串联深圳众多公园、景区等。为市民提供了一批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文旅产品。未来,还将规划推出更多以公园游玩为主题的特色产品。
通廊绿道串联山海游憩空间
目前,深圳绿道总里程达3119公里,打造了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山海通廊、梅林山郊野径观蝶线、大窝岭郊野径亲子探秘线、新洲河绿道、半山绿道等一批精品线路。这些精品线路让更多深圳人开始了解与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何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未来,公园系统将与绿道系统联动,形成“通山达海、河林入城、串园连趣”的深圳地图。近期将进一步推动实现远足径约200公里主线、140公里滨海骑行道贯通,同步重点推动公园群示范项目—包括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笔架山公园、莲花山公园、中心公园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五园连通”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该项目重点通过修复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的生态断点、提升现有连接条件,新建、改造慢行系统等方式,完善生态游憩骨架覆盖,建成高质量绿美游憩网络,为市民提供可及可达的普惠民生福祉。
张晋周表示,美好蓝图正在加速实现,未来的深圳,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公园是可以拥抱的,绿道是可以品味的,天际是可以眺望的......通过一个一个公园的打通,一条一条步道的建造,一片一片景观的呈现,一个可感知、可亲近、可享受、可预期的山海连城绿美深圳渐次铺开。
- END -
信息来源 | 深圳发布、深圳商报
编辑整理 | 莫香军
责任主编 | 郑芳、杨莎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