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ng 出没”,严重可致命,已进入活跃期
春暖花开,气温适宜
正是适合踏青的季节
然而这时候
各种虫子也进入活跃期
在亲近大自然时
千万要提防
这些危险的“潜伏者”!
吴奶奶(化名)家住浙江诸暨,今年70多岁,有时会去山上逛逛,干点农活。前两天,吴奶奶突然感觉自己的耳朵很痛。邻居帮忙查看后,发现吴奶奶的耳朵背部有一个黑色的“小圆粒”。还有邻居猜测,“这会不会是蜱虫?”
于是,吴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外科医生陈侠巍检查后,诊断其为蜱虫叮咬,而且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随后陈医生用工具取出了蜱虫并消毒。经治疗,吴奶奶已无大碍,目前还在观察期内。
蜱虫,也叫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在草地、森林等野外环境多见,也多存在于城市的大型公园等。虽然被称为“虫”,但它不是昆虫,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是蜘蛛的“亲戚”。
它往往喜欢叮咬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一些皮肤比较薄、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蜱虫有多“毒”?
蜱虫体内能携带80多种病毒、10多种细菌、20多种立克次氏体、30多种原虫等多种病原体,蜱虫被比作传播病原体的“潘多拉魔盒”。
叮咬人的蜱虫若没有携带病原体,一般只是引起皮肤炎症等轻微症状。
乍一看像小黑点
若是被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能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新疆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疾病。
如何躲避?
√ 穿长袖衣服,避免裸露皮肤;
√ 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防止蜱从缝隙钻入;
√ 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无所遁形;
√ 不穿凉鞋,有效防护足部;
√ 不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防止蜱附着。
被叮咬后怎么办?
千万不要徒手硬拽,更不要“暴力”拍打,以防它的头部残留在体内。
正确的做法是: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注意: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3月18日,南宁一名小学生在放学途中发现了一个蚂蚁窝,出于好奇就去逗蚂蚁玩,没想到被蚂蚁攻击,被咬得满脸通红,脖子和手已经过敏红肿。好在地铁进站时被细心的安检人员发现异常,及时送去了医院。
红火蚁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之所以叫“火蚁”,是因为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红火蚁体型比蚂蚁大,长约3~6毫米,身体是红色或棕色的,柄后腹黑色。
红火蚁有多“毒”?
红火蚁攻击性很强,一些体质敏感的人被它叮咬后,可能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以及头晕、乏力、昏迷、抽搐等,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如何躲避?
红火蚁的“家”——蚁巢,出口处一般会有10公分以上的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明显“蚁丘”。若发现可疑的红火蚁蚁丘,不要触摸或踩踏,更不要用手去“招惹”它们。
被咬伤后怎么办?
√ 清洗: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清洗针刺部位皮肤,并轻轻挤出伤口的毒液。
√ 冷敷:用冰块对被针刺的部位进行冷敷,缓解瘙痒。
√ 涂抹药膏:一般情况,可用皮炎平、皮康霜等含类固醇的药膏局部涂抹。
√ 口服药物:若多部位受伤或出现全身症状时,必须在医生诊断指导下使用口服抗组胺药剂,以缓解瘙痒与肿胀的症状。
注意:患有过敏病史的人或被咬后出现全身性瘙痒、荨麻疹、脸部燥红肿胀、呼吸困难、胸痛、心跳加快等症状,请尽快到就近医院就医。
2023年10月28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一村庄里发生一起马蜂蜇人事件,5人被蜇伤,被及时送医救治。但遗憾的是,其中一对父女不幸身亡。
马蜂也叫“胡蜂”或“黄蜂”,身型比蜜蜂稍细长。多数马蜂喜欢在树上用蜂蜡或干草等材料建造结构复杂的巢穴。
马蜂有多“毒”?
雌黄蜂尾端有一根长而粗的螫针与毒腺相通,可在蜇人后将毒液射入人体皮肤内,而这毒液可使被蜇部位局部疼痛、肿胀、瘙痒或发红。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还可致命。
如何躲避?
√ 穿:去野外游玩应穿长袖长裤,戴帽子,穿可遮盖整个足部的袜子、鞋子,减少裸露的皮肤面积;
√ 避:不要使用香味浓烈的化妆品和香水,避免“招蜂引蝶”;吃剩甜食要收好,避免招惹蜂群围观。
万一被马蜂围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挥赶或迅速奔跑!如有马蜂在周围盘旋,不要挥赶或反复扑打,要尽快安静地离开。
被蜇伤后怎么办?
被蜇伤后可用碱水冲洗伤口,轻度蜇伤可先挤压伤口排毒减轻蜂毒伤害,再用碱水冲洗伤口,如伤口瘙痒可适当涂抹皮炎平等药膏。
注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被蜇后可自行缓解,过敏体质被蜇伤后会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当出现皮疹并迅速扩大、憋闷、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小福提醒
清明假期即将到来
出门踏青、扫墓祭拜的人
逐渐增多
大家如果去到
草丛、灌木丛
或树木繁茂的地区
要多多注意
做好防护措施哦~
-END-
编辑 | 莫香军
校对 | 李霞、魏鼎、王建交
审校 | 杨莎
监制 | 余治国
信息来源 | 中国疾控动态、广东疾控、健康八桂、国家应急广播、深圳应急管理
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