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不能忘!不敢忘!
今天上午10:40至11:03
深圳将在全市进行
防空警报试鸣
1931年的今天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军国主义自此开始了
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
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无恶不作
战争罪行罄竹难书
资料图:日军占领沈阳城。新华社发
资料图: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略军装甲部队侵入沈阳市。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寇侵略暴行
拉开了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序幕
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筑了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参观者经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的《义勇军进行曲》浮雕墙。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93年过去
曾经的硝烟已散
但这段历史
不能忘也不敢忘
警报为历史而鸣
钟声为和平而响
记忆,从未褪色
在深圳
也曾出现过许多抗日英雄
这些抗战忠魂
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何华益
何华益,女,1898年8月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现广东省中山市)。9岁随父去美国旧金山。20岁被父亲送回国,经宗亲介绍,嫁给下梅林村读书人郑满容。婚后先务农,后从本地商会、互助会借钱,在深圳南圹街的两间祖屋开办“鸿安旅馆”,经三次扩建具一定规模,成为深圳旅业早期龙头。
何华益,即“鸿安婆”。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叶挺在南方组织抗日和整编新四军,经常往来于广州、香港,落脚在深圳“鸿安旅馆”,随后“鸿安旅馆”成为叶挺将军的秘密办公地点和东江纵队指挥部及宝安游击队联络站,何华益被亲切地称为“鸿安婆”。“鸿安婆”为爱国志士提供住宿;将旅馆收益大部资助叶挺和东江纵队;以创办“商会”的名义,奔走港澳充当义务“募捐员”。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有一次,一位香港名流为躲避香港战火住进“鸿安旅馆”,对抗战前途表示失望。“鸿安婆”多次做工作,使这位名流看到希望,主动向游击队捐款。游击队人员增多,经常断炊,她知道后回到下梅林,动员村民捐粮,并派人送往游击队住地;支持儿子郑福荣参加东江纵队,带动村里10多位青年参加革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鸿安婆”同情为躲避战乱而逃荒到深圳的难民,据不完全统计,仅由她安排在下梅林村落户的逃荒难民就有20多户。
下梅林原有一间由郑福森开办的私塾,想扩建,缺地盘。何华益的丈夫为扩办私塾四处奔波协调。何华益知道后,即赶回村内召开家庭会,将自家祖屋丁后祠堂约500平方米地方借给郑福森办学;有些学生家里没钱,她便以“打会”方式资助困难学生。她被推为校董,将私塾改名为“焕明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丁后祠堂和空余祖屋拆掉,材料捐赠给政府建梅林小学;将倾注了一生心血的“鸿安旅馆”卖给政府,所得2700万元(旧币,合人民币2700元),全部捐给下梅林村作农业生产建设基金。1983年“鸿安旅馆”成为深圳市市级保护文物。
1962年何华益去世,长眠在梅林水库西南山坳。
庄 彭
庄彭,男,1911年出生于宝安县皇岗村(现深圳市福田区皇岗村),家中独子,少时曾念过10余年私塾;青年时赴上海打工3年,后回乡种田。
1942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思想影响下,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加梅林抗日游击队(亦称向南武工队)。1943年,受行政督导处之命,任沙头联乡办事处主任,管辖从沙头至黄贝岭24个自然村,实行军政合一体制,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与宝深线军事特派员郑珠明等奉命开入深圳,收缴惠阳警察大队和南头伪区公所枪支700余支。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庄彭留下坚持秘密武装斗争。1947年任梅林武工队队长,在梅林、皇岗一带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支持农民减租减息,护送出入皇岗交通线(皇岗渡口)的干部、学生、伤病员和军用物资到白石龙革命根据地,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6月,奉命到香港元朗德祥兴交通站接替梁耀宗的工作,两个月后调宝安县梅林游击区,任梅林武工队队长,直至深圳解放。
1949年末任宝安县沙头乡乡长;1950年任宝安县民政科科长,后任文教科科长;1953年任中共宝安县委机要秘书;1954年任中共宝安县机关党委书记;1956年任宝安县观澜区区长。1982年移民到英国定居。1997年返回皇岗村居住。2004年11月27日病逝,享年93岁。
黄 国
黄国,男,曾用名黄国伟,1926年出生于宝安县上沙村(现深圳市福田区上沙村)。
1943年4月入伍,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战士、班长,东莞大队通信班班长、警卫员;东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小队长,西北支队第一大队小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两广纵队教导总队副连长,第一团侦查通信连、第二连连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山东南麻、林驹、诸城和津浦路等战役;1948年9~12月,参加著名的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屡立战功,荣获1枚独立自由奖章和3枚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晋升少校军衔,历任广东省军区肇庆军分区罗定县兵役局科长、军训科长;罗定县人武部部长;肇庆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湛江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83年2月离休,1990年病逝,享年64岁。
卓凤康
卓凤康,祖籍广东新安县龙华弓村,1886年出生于南美洲的牙买加,年轻时是一个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同盟会员、反清的革命志士;后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是抗日民主政府——龙华乡“白皮红心”的乡长,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1942年被害。1949年宝安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抗日英烈 卓凤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卓凤康和牙买加华侨掀起救国救亡运动。1934年,卓凤康毅然再次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10月,日寇在大亚湾登陆,宝安、东莞、惠阳人民成立武装队伍抵抗,他担任“白皮红心”的龙华乡长,利用合法身份,建立270多人的乡村武装,秘密为抗战出力。1939年,他率龙华民兵协助抗日游击队火烧南头沙河大涌桥,取得战斗胜利,获勋章一枚。
1941年,中共宝安县工委改为宝安县委,各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阳台山是抗日游击根据地,卓凤康再次当选龙华乡长。他周旋在日伪顽军中,机智地开展斗争,利用特殊身份掩护和营救不少地下党员、抗日游击队战士和爱国群众。
1942年10月,国民党187军和顽匪黄文光部共1000多人包围龙华弓村,卓凤康和地下党同志被安全转移至黄猄坑。由于“鬼头仔(两面人)”告密,敌人又马上围剿黄猄坑。卓凤康在山洞坚持两天,干粮已尽。第三天下午三时,他出来摘野果充饥时被顽匪发现,虽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落入敌人魔掌。
卓凤康被捕后,当晩被押至观澜。他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始终坚贞不屈,痛斥国民党顽固派的罪行。次日上午,国民党顽军将卓凤康及几名游击队员、抗日积极分子押赴刑场,卓凤康昂首阔步,毫不畏惧。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游击队万岁!”后英勇就义。卓凤康牺牲时56岁,他的遗体由党组织和当地群众安葬在弓村附近山头。1949年,宝安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陈桂林 陈桂民
2024年4月4日,在今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首批公布的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中,陈桂林和陈桂民两兄弟在列。
左图:樟坑径飞行教官陈桂林。右图:航空副中队长陈桂民。(陈智常 供图)
1913年,陈桂林出生。1917年,陈桂民出生。
陈桂林青年时期自费报考广州航空学校,进入第七期甲班学习。弟弟陈桂民在香港念完高中,考进了广州航空学校。
陈桂民立下多次功勋,最高升至上尉三级,先后获颁一星星序奖章、二星星序奖章。
1941年9月11日,在成都一次激烈的空战后试飞刚刚修好的E-16驱逐机7609号,因发动机故障迫降,为保住战机,陈桂民未选跳伞不幸牺牲,年仅25岁。
1945年3月8日,陈桂林驾驶一架刚修好的参战多次的P40战机时,因飞机故障坠机牺牲。
……
太多太多的英雄
每一位为国英勇捐躯的烈士
他们的精神永存
值得我们无尽敬仰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警钟鸣响,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END-
编辑 | 王泽权
校对 | 蔡诗妍、廖静文、黄缤、聂响
审校 | 庄媛
监制 | 余治国
信息来源 | 福田政府在线、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深圳发布
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