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爱乐乐团中国巡演特别篇2】 ——你可能不知道的维也纳爱乐之“暗金音色的秘密 ”
维也纳爱乐乐团明亮与深沉兼具的音色一直以来为乐迷所称道。本期【维也纳爱乐乐团中国巡演特别篇】,我们将带领大家一同探寻维也纳爱乐乐团“暗金音色的秘密 ”。
443赫兹的暗金音色
维也纳爱乐乐团具有辨识度的音色一直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乐团对标准音A4=443/444赫兹的选择是形成其独特音色的原因之一。
人耳所接收到的音调高低由耳膜被声波震动后的运动速率所决定。这个速率由耳道中的极少量空气在一秒钟内所做的前后完全振动的次数来计算。每秒一次的完全振动的速率(或每秒周期数)是1赫兹。周期数越大,音调就越高。在19世纪以前,人类并没有追求统一的标准化音高,因此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音高标准都有所不同。195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将基于中央C上方440赫兹的A4(la)音符定为ISO16,从此,大部分乐器的频率以此A4=440Hz为基准进行校准。
维也纳金色大厅中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但是对于“交响”这种集体演奏而非独奏的表演形式,乐曲高潮的辉煌是演出的点睛之笔,每个乐团都希望竭尽所能表现出自己最出彩、最明亮、无人匹敌的漂亮音色。因此,为了营造别具一格的音色特点,一些乐团会依演出场地、曲目选择决定A4的高低,使演奏更富感染力和个性。但也有人认为乐团对A4的选择纯粹基于乐团自己的喜好。
无论如何我们能确定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使用稍高于标准音440赫兹的A4标准进行校准,使乐团整体音高有所上升,在高潮部分高音区域可以表现出更为明亮辉煌之感,因此观众总会听到一种高贵的“暗金音色”。
维也纳爱乐乐团获2014年比尔吉特·尼尔森奖(Birgit Nilsson Prize)
但其实,并不是只有维也纳爱乐乐团知道这种“暗金色”的秘密。纽约爱乐乐团与波士顿爱乐乐团选择使用A4=442Hz,柏林爱乐乐团甚至曾使用到445Hz。尽管如此,在乐评机构展开的盲测试听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能以其独特的音色被人一“耳”识出,甚至以她“独一无二的声音”获得2014年比尔吉特·尼尔森奖(Birgit Nilsson Prize)与卡拉扬大奖(Herbert von Karajan Prize)。看来,“维也纳音色”的秘密不止443赫兹那么简单。
乐器选择忠于原味
不论世界各地的乐团做着怎样的尝试与改变,维也纳爱乐乐团175年来对于乐器的选择始终忠于原味。众多乐评人评价维也纳爱乐的管乐“有融合力,却没有尖刺突兀之感”。维也纳爱乐独特的音响效果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这里总结了各方对维也纳爱乐乐器选择的研究,期待大家能够在现场亲自感受这些“原味”乐器的别样风情。
双簧管:据不完全统计,维也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维也纳双簧管(Wiener oboe)的国家,而全世界使用这种双簧管的仅有两个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维也纳交响乐团,据说维也纳境内有一些小型演出团体也会偶尔使用维也纳双簧管进行演奏)。维也纳双簧管是一种现代双簧管,在德式双簧管的基础上有所改良。相较于世界广泛使用的法式双簧管,维也纳双簧管较短,有着较宽的内孔,较短的簧片,按键指法也不同。因为乐器的特殊构造,维也纳双簧管音色更为清脆且更有表现力,音色不会因演奏音量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参见下表,出自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相关研究结果)。因此,双簧管在强音段落音色中的突兀有所减少。因音色不易变化而多了一分沉稳。
维也纳双簧管与法式单簧管音量对比:相较y法国双簧管,维也纳管的声音更清脆,且音色变化受音量变化影响较小。
(纵坐标-k值为在频谱图中,不同双簧管泛音衰减速率的绝对值。泛音为影响音色的重要因素,-k越小,衰减速率越慢,声音的融合性与穿透性同时降低;-k变化程度越小,即图中斜线越平缓,音色的变化越小)
单簧管:维也纳爱乐乐团始终保留使用欧勒式(Oehler)单簧管(又称德式单簧管),而非最常见的贝姆式(Boehm)单簧管(又称法式单簧管)。德式单簧管音色较为低沉,低音更为饱满浑厚,高音更为悠扬平和。
Ohler与Boehm单簧管对比
圆号:维也纳爱乐乐团使用的“维也纳号”(Wiener horn)也是维也纳爱乐特有的乐器。大部分乐团使用的双排转阀号为F/降B双调号,而维也纳号为只有F调的单调号,且“圈圈”更多,演奏难度大,易破音。但与之而来的是普通圆号不能比拟的柔软音色。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维也纳号手Wolfgang Vlada评价自己演奏的乐器:“它能在不压过乐团的音量下,发出嘹亮、带有铜管色泽的声音,与其它双调号明显有别......能与乐团的其它乐部融合得很好,特别是与管乐器。它比双调号更容易吹出铜管式的、强有力的声音,但又不会强到破坏了乐团其它的部份。”
维也纳号
法国号
请注意号嘴之后多出的“圈圈”,这是维也纳号独有的定调管,用来调(tiáo)调(diào)。
定音鼓:大部分定音鼓使用塑胶等复合材料制作鼓面,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定音鼓使用小山羊皮制作鼓面。由于动物皮革的延展性大,音色更为柔和。
小号与大号:不同于一般小号的活塞式阀键,维也纳爱乐的小号使用加重型C调转阀号。大号同样为转阀号。这使二者音色都更加稳定。
转阀式大号(左)与活塞式大号(右)的按键部分
(可点击查看大图)
低音提琴:维也纳爱乐乐团既使用四弦也使用五弦低音提琴,且保留了掌心向上的德式持弓方式。因为这种持弓方法能更好释放背部力量,因此演奏出的音色更为浑厚。
五弦低音提琴
法式持弓(左)与德式持弓(右)
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Zubin Mehta)在1961年首次执棒维也纳爱乐乐团时赞叹:
“是他们的固执维持了这份与其他乐团都不相同的音色,听来散发着一种智慧......现在乐团所使用双簧管、单簧管、(维也纳)号、小号和定音鼓还都跟他们的祖辈用的款式一样呢!”
特别的演奏方式
维也纳爱乐乐团基于上述“原味”乐器的特点,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演奏方式,将乐器音色“柔和、温暖而明亮”的特点最大化展现。
不论是维也纳双簧管、维也纳号还是小号与大号,乐器本身的特点都决定了相当平稳的音色。全乐团乐手们在演奏时都会更为注重平滑的连音,而尽可能减少使用、或较为克制地使用颤音(vibrato),格外突出“维也纳之音”平缓柔和的一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25b9tlh8&width=500&height=375&auto=0
Clemens Horak 与 Stuart Breczinski 展示维也纳双簧管的独特音色(先吹的是法国管,后吹的是维也纳管喔)
根据学者研究,从十八世纪建团开始至19世纪后期,维也纳爱乐乐团弦乐部分的演奏都展现出无可比拟的“颤音”技巧,这也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乐团的弦乐自1931年开始使用统一的弓法,以此更好强调弦乐部分的感染力,并逐渐注重对“滑音”(portamento)的处理,在1949年左右最终定型。
还有音乐学学者发现乐团管乐在20世纪对“颤音”的处理有所改变:1945年前,长笛基本不用颤音,或仅在长音符用颤音;而到了1949年前后,长笛与大管稍微增加颤音的使用频率。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他们的官方网站上表示:直至今日,木管与铜管一直是十分克制地添加颤音。
经过175年锻造,最终定型的维也纳之声究竟有何魅力,我们期待在现场与你一同感受。
接下来维也纳爱乐乐团与安德里斯·尼尔森斯将陆续登陆深圳、广州、上海、南京及澳门。部分演出仍有余票,购票链接及巡演日程相关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深圳音乐厅
10月19日, 20:00
10月20日, 20:00
广州星海音乐厅
10月21日, 20:00
10月22日, 20:00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10月24日,19:30
10月25日,19:30
南京江苏大剧院音乐厅
10月26日, 19:30
10月27日, 19:30
澳门文化中心
10月29日, 20:00
10月30日, 20:00
Reference:
David H (2012). ‘So klingt Wien’: Conductors, Orchestras, and Vibrato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Music and Letters (vol 93 issue 1), pp. 29-60.
Robert P (1992). Early Recordings and Musical Style: Changing Tastes in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1900–19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