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荣耀 2018-05-26

点击上面“西葫芦”订阅本号,会有更多惊喜哟!


特别征集:西葫芦【深圳史记】刊发与深圳历史相关的原创作品,欢迎大家供稿;欢迎对深圳历史和特区发展史有兴趣的朋友关注;也欢迎大家推荐线索和图片。对深圳历史有兴趣的可以加微信号jiangrongyaosz,邮箱1575878814@qq.com。



David Gleit。是一位喜欢中国文化的美国人,1977年~1979年赴台湾学习中文,后多次游历中国各地。


David Gleit 第一次来中国,与父母同行。进入罗湖火车站,他的父母合影。


David Gleit一家在罗湖火车站。


罗湖桥,曾经是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备受关注的分界线,在当年也是相当繁忙和高度敏感的地方。


过界耕种的深圳农民回到深圳市过关接受检查。


世界人民不团结就没有一万岁!



 

一个外国人镜头里的罗湖桥

  • 蒋荣耀



  有人说,小小的罗湖桥,可能是世界上留下过最多名人足迹的桥。


  这么小的一座桥,如今每年从这里出入境高达1亿多人次。罗湖桥可能也是世界上承载过人数最多的桥之一。


  罗湖桥也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内地的第一印象,他们踏入中国的第一步就是罗湖桥。


  1978年,一位在台湾学习汉语的年轻美国人,和父母一道经香港去广州旅行,在踏上深圳土地的那一刻,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拍下了一组关于罗湖桥的照片。


  他叫葛大为(David.Gleit),年轻的时候,他对中国文字有了浓厚兴趣。在上世纪中国刚向世界打开大门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到了中国。不久,他以中国为中心,游历了整个亚洲。


 我偶然在Flickr上看到了葛大为拍摄的这组罗湖桥照片,于是给他发了一封英文邮件,希望能得到他的授权以便使用这组照片。同时,我也表示好奇,他为什么还会完整保留罗湖桥的系列照片,他是否还记得踏进中国内地的第一印象。


  很快,葛大为给记者回复了邮件,他说,他非常高兴并乐意授权我所在的媒体使用这组照片。


  “1978年,我的父母带着我的哥哥和我一起来中国,这趟旅行既让我们期待,也让我们忐忑不安。我们从香港坐火车出发,在九龙车站就下车了(编注:应该不准确),然后步行过深圳。我们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小小的罗湖桥。对,小小的,那就是我的第一印象。”葛大为这样说。


  他还说,他记得父亲在罗湖火车站外照相时使劲咬着自己的嘴唇,“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无法相信真的已经来到了中国的土地上。”葛大为说,除了1978年所拍摄这组照片外,他在1986年来到中国时也在罗湖桥上拍摄了一组照片。


  葛大为在邮件里还特别说,记者可以用中文和他交流。原来,他读大学时就学习汉语,在1977年到1979年时又去台湾学习中文,并最后娶了一名祖籍番禺的华侨女子结婚,“因此,我还会听会讲粤语。”

    ( 原载《深圳商报》)




【后记】有一天,我用David.Gleit 在网上搜索,搜到一个视频,是广东台对David.Gleit 的访问。这老兄现在好像是一位大学教授,经常出入中国,又是广东女婿,所以不仅白话相流弊,还比我对广州熟悉多了。







【公众号“西葫芦”】原创微信公众号,看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西葫芦订阅号:westhulu。欢迎订阅、评论和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