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葫芦 2018-05-26




 摄影:benicektoo    



1979年11月27日,深圳晴朗。

太阳并不晒人,大多数人都穿两件衣服,因为早上出门的时候有了一丝凉意,准备的草帽到了正午也没有用上。

这一日并没有什么特别。




1979年,自行车在这个边防小城变得非常普遍。

尽管这年的年初,深圳已经升级为地级市,但是汽车并不多。老深圳记得,有1、2、3路公共汽车链接火车站和几个重要的地段。

宝安地方志记载:1970年广东省政府为照顾深圳口岸港澳同胞来往方便,特拨给宝安县"天津牌"20座中巴6部,由宝安汽车站经营。行驶线路为至火车站和侨社二条,(后加一条至深圳水库,即今天水库至福田的3路车)。票价全程每人3角至5角。



1979年,人很少。

城镇只有数万人,这还包括海关、边防等中央机构的派驻人员。

全部人口据统计也只有三十几万。

和1949年共产党建立政权时的人口数字几乎一样。



这是巨变的前夜,但是很少有人能预知这一点。方苞——他在没有升级之前的宝安县当了十几年一把手——后来回忆,为建设这个新的地级市,他们召集了很多香港的商人和海外华侨,结果大家都的投资意愿都不强烈。



有老深圳回忆,在1979年的时候,“城区国营工厂只有农机一厂、农机二厂和无线电厂,还有一家是集体单位的农机三厂。其它的只能算小作坊了。”



11月27日并没有什么特别。

有一个叫benicektoo的美国人——不清楚他当年的确切年纪,很可能还是个少年——和爷爷奶奶跟随香港一个旅行团来到了深圳。

“我以为我穿越了!我看到的好像是历史故事里的场景!”




比如,这个边境线附近的厕所,只用粉笔标注上“GENS 男”




他们是在香港旅行的时候,被港中旅的一则广告吸引过来了。

这家具有中资背景的旅行社,组织了“深圳一日游”活动,只需要港币175元。

这对于渴望进入神秘社会主义中国一睹究竟的老外,实在是颇为吸引人的。



从罗湖桥上走过,拍摄的深圳河。1970年代的深圳河,这种清澈以后就再没有见到了。



挑粪桶的男子,背景是建筑施工工地。



财贸幼儿园的孩子,虽然穿着上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与同时代的人比,他们好像穿的很好的啦!图片上这些孩子应该都已经过完了四十岁生日。


这几张也是,不知道这些人现在在哪里?应该大部分都在深圳。



统一的服装,看来这些小盆友经常需要表演。




下面几张照片,放在一个老深圳的群里,引发了争议,也许benicektoo 记忆有误,尽管在Flickr 上,有人说看远山的罗扩,就是深圳,但是在1979年深圳真的能有这么多幢高层楼房?



下面一张也不能确定是否在深圳所拍。一是服装风格看不太像,二是招牌用繁体字,而且很多老深圳没有印象。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南塘街附近。


图片出现的三轮车,据说当时在深圳也是很稀有的。张黎明老师说,“三轮车线路很简单,车辆也不多,专门是为接港胞从火车站到汽车站——在火车站的大石级等车,到今天地铁晒布站附近的长途汽车站。车费昂贵,大概是五到六元人民币。很少本地人坐,1979年底退出市场。”



欢迎大家留言指认地方,或提供线索!



 

欢迎订阅西葫芦(ID:westhulu)

看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