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阅读】司艳平:遥望老杜赤子心 ——《杜甫诗三首》同质同人群文整合教学
写在前面:
徐水年会徐徐落下帷幕,我的同质同质群文阅读研究也正在踏上新的征程。青春语文掌门人王君老师基于整合思想的群文研究打通了教材分际,将群文阅读圆融运用。如果我们勇于整合,善于整合,能寻找到整合的线与点,便会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立体,更具空间感,也更能让我们深入地走进作家们的内心深处,进而与文本深层对话,碰撞交流,产生共鸣。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整合教学,同一作家的作品纵向比较,不同作家的作品横向比较,寻找切入点,与立足点,便会打通文本的经脉,抵达作者的灵魂深处,这是同质同质研究的必经之路。
《杜甫诗三首》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所选的三首诗分别是《望岳》《春望》《石壕吏》,同一诗人的三首诗歌出现在同一空间,这就为诗歌的整合教学带来便利与轻捷。且细细读之,会发现,这三首诗分别写于老杜人生的不同阶段,为我们全面认识老杜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子。只是,思量来去,在寻找切入点与整合点的时候,还是没有绕开那个“望”字,以“望心”作为课堂教学线索,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望老杜雄壮心”“二望老杜离乱心”“三望老杜赤子心”,层层递进解读杜甫,深入领悟杜甫之心境与灵魂。
以下是课堂实录。欢迎亲们品鉴欣赏,向我砸鸡蛋哦!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诗三首》,同学们已经背诵过这三首诗了,请大家思考,如果我们要找一个词统筹这三首诗,你认为应该是哪个词?
生:心!
生:不对!
生:望!因为前两首诗里都有“望”字,以“望”作为线索,很恰当!
师:大家的意见如何呢?
生:赞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以“望”为抓手,来研究这三首诗,走近老杜的内心世界。
(课堂思考: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以简洁明了的导入开启课堂,迅速将解读文本的钥匙抛向学生,定位应明确。)
第二部分 一望老杜雄壮心
屏显:
• 这三首诗里,哪一首最能表现出老杜青年时期的雄壮之心?
• 望雄壮之景——,望到了——
• 望雄壮之心——,望到了——
师:同学们读过这三首诗之后,你认为哪一首读来最雄壮,最能表现老杜的雄壮之心?
生:毫无疑问,是《望岳》!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首雄壮之诗。
(生读,师指导,渐入佳境)
师:望雄壮之景,望到了——
生:望雄壮之景,我望到了泰山的雄伟。
师:这个词有点笼统,先讲具体的,可以在书中找!
生:我望到了泰山绵绵不尽的青未了。
师:应畅,我们来做一下调整,我望到了泰山不了的绵绵青色。很好,应畅,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大家可以先把诗中的已向找出来。
生:我望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生:我望到了泰山的钟灵毓秀。
师:写“钟灵毓秀”这个词。
生:我望到了泰山山顶云雾缭绕的层云。
师:继续望,望到了什么?
生:望到了泰山的拔地而起,巍峨之势!
师:这是
生:我望到了《望岳》里的那只归鸟。
师: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诗人讲的是归鸟?
生:这是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我们来读这句诗“决眦入归鸟”,看得出老杜望归鸟的时候,望得很——
生:很投入,很专注!
生:很忘我,很细致!
师:对啊!此时此刻,老杜完全被泰山的景色深深吸引,就连一只小小的归鸟也能让他如此投入,如此专注,眼角似乎都要爆裂,足以看出他凝望的时间之久,可见泰山景色的强大吸引力!继续!
生:我望到了泰山南北两面的风格迥异。
师:总结得好!你们认同吗?
生:认同!泰山顶天立地,将它的地界分为南北两面!
师:讲得好!足见泰山的雄伟巍峨!我们来看雄壮之心,回答的时候,请加上“杜甫”二字。
生:我望到了杜甫青年时期的放荡不羁,意气风发!
师:放荡不羁这个词,用在杜甫身上合适吗?好像我们一看到这个词,首先想到的是谁?
生:李白!
师:但是我们的杜甫,也有少年雄心的时刻,也有放荡不羁的轻狂!他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良好的家教氛围、家庭支撑,让他的青年时期过得肆意浪漫。大家还望到了什么?来,商量一下,大家都参与其中。
(生小组讨论)
生:我望到了杜甫的年少轻狂,志向远大。
师:年少轻狂讲得棒!
生:我望到了杜甫的敢于进取!
师:改为勇于进取如何?
生:可以。
生:望杜甫的雄壮之心,我望到了杜甫的踌躇满志,自信豪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师:踌躇满志用得好!
生:我望到了杜甫的自信满满,他深信自己的卓越才华有用武之地!
师:此时此刻,他自信满满,这就是青年时期的蓬勃之气啊!
生:我望到了杜甫的豪情万状,意气风发,裘马轻狂!
师:这是一段漫游岁月,写“裘马”二字。
生:我望到了杜甫对未来的憧憬,积极向上。
师:不错!憧憬讲得好!
生:我望出了杜甫的豪气与胆量,敢拼与敢闯!
师:真是青年人的想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望杜甫的雄壮之心,望到了他的自信豪放,望到了他的蔑视困难,望到了他的放荡不羁,望到了他的少年轻狂!
屏显(师结):
一望老杜雄壮心
• 岱宗望岳少年梦
• 报国之志藏心胸
• 情怀豪放意气风
• 敢向绝顶问苍穹
(生慷慨激昂齐读,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课堂思考:此环节学生意兴豪迈,在《望岳》的挺拔豪迈里感受青年时期杜甫的浪漫不羁,学生的回应此起彼伏,与《望岳》本身产生共鸣。)
第三部分 二望老杜离乱心
屏显:
• 二望老杜离乱心
• 这三首诗里,《春望》《石壕吏》写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的离乱痛苦之心。思考比较:
•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师:同学们自读《春望》《石壕吏》,这两首诗写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的离乱痛苦之心。请大家读后思考,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生读,小组合作讨论)
生:《春望》《石壕吏》都写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感情很沉痛。
师:发现得好!这两首诗都写在安史之乱发生后,诗人的心情悲伤。
生:这两首诗都是在春天写的,《春望》写于公元757年春天,《石壕吏》写于公元759年春天。
师:你的眼睛好厉害,第一个注释读得认真,这两首诗都写在春天,春天原本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此时彼刻,却有了极其讽刺的意味。
生: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安史之乱给当时的社会百姓带来的灾难。
师:确 40 32750 40 13305 0 0 6765 0 0:00:04 0:00:01 0:00:03 6764实如此啊!那这两首诗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生:《春望》是写景抒情的诗,《石壕吏》好像是写事儿。
师:概括得好棒!这是从内容上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一首是抒情诗,一首是叙事诗。
生:两首诗的字数不同,《春望》字数少,《石壕吏》字数多。
(众笑)
师:这是从体例上看的,《春望》是五言律诗,《石壕吏》属于古体诗,格式体例等要求宽松。
生:两首诗流露的情感不同,《春望》表现了杜甫面对战争的伤感与悲痛,《石壕吏》则体现了他对战争中老百姓的深深同情。
师:读得细致!还有吗?
生:两首诗情感抒发的方式不同,《春望》侧重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石壕吏》好像是通过别人来抒发的。
师:这个点发现得很有价值。我们来调整一下,其实你是在讲,《春望》侧重于杜甫主观情感的抒发,《石壕吏》则是诗人客观地呈现老百姓的伤痛之事,前者是融入其中,后者仿佛是冷眼旁观。
生:是,是,老师讲得是!
(众笑)
师:同学们真是慧眼慧心,发现了这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具体来研究这两首诗。
屏显:
• 读《春望》,你认为哪两句诗最伤感?最痛苦?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春望》上,同学们来读读,你认为哪两句诗最伤感,最痛苦?
生:我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最伤感,原本花儿、鸟儿都是美好温暖明亮的事物,可是“溅泪”“惊心”写出了杜甫看到它们的时候,仿佛更伤心了!
师:真是如此!用写诗的术语来讲,这是“以乐景写哀”,更令人悲哀啊!绽放的花儿、飞翔的鸟儿,在战争的笼罩之下,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熠熠,看景亦看人,实际上写的是杜甫心中难言的悲凉与沉痛啊!
生:我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最伤感,一个“破”字写出了长安城被沦陷时的惨状,百姓出逃,仅剩空城,“深”字则可以看出长安城的满目荒凉,没有人烟,虽然是春天,可没有丝毫的春天之气。
师:说得精到!长安的繁荣昌盛一去不返,留下的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
生:我认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最伤感,杜甫愁白了头,而且头发还脱落了很多,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杜甫对国家的忧虑。
师:忧虑说得是,深深忧虑让杜甫如伍子胥一般,一夜之间愁白了头!
生:我认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最痛苦,战争来了,亲人音讯阻隔,诗人与家人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战争让亲人天各一方,无法团聚,多么痛苦!
师:战争的残酷在于让我们与亲人失散,甚至失去亲人,那种彻骨之痛的确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啊!同学们的解读很到位,很精辟,我们继续来聚焦《石壕吏》。
• 屏显:
• 读《石壕吏》,哪些诗句让你触目惊心?为什么?
师:同学们,读《石壕吏》,哪些诗句让你触目惊心?为什么?
生:读《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让我触目惊心,一个“怒”,一个“苦”形成鲜明对比,那些官吏看起来气势汹汹,凶狠霸道,欺负百姓,老妇人哭着诉说,实在可怜!
师:你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让我触目惊心,战争的惨烈可见一斑,人的生命轻如鸿毛,说没就没了,那个“死”字看得人很心痛。
师:是啊!战争中的生生死死实在太过平常,老百姓不但衣食无着,还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生:“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让我触目惊心,他们家中的儿媳妇,竟然连一件完整的衣裳都没有,这真是不可思议!
师:难得你一个大男孩,竟然关注到儿媳妇的衣服,老百姓朝不保夕,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多么——
生:多么可怜,多么可怜啊!
师:孩子们都很善良,很善良,有一颗善心,就能体恤别人的痛苦。我们继续。
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让我触目惊心,官吏来抓人,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来白天大家都出去躲避灾难了,所以他们把时间选在晚上,根本不让老百姓安心地生活。
师:你多么会分析啊!战争来了,老百姓躲不及,逃不掉,只能苦苦承受,苦苦煎熬,唉……
生:“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老妇人一家的男子都快死绝了,只剩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儿,他们一家都是烈士,都为国捐躯,可是朝廷还要来压榨他们!
师:这是我们多么可爱的百姓啊!国难当头,他们没有躲避,而是选择捐躯赴国难,可是,有谁来心疼他们,抚恤他们呢?
生:“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最让我触目惊心,故事到最后,没想到抓不到壮丁的官吏们,把一个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抓走,这是多么巨大的讽刺!
师:说的是啊,战争原本是男人们的事,可是眼下,连一个身单力薄的老妇人都不放过,可见,战争一旦到来,所有的事情都会脱离常轨,我们想要的正常生活根本无法想象!
生:“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句诗让我触目惊心,老妇人被抓走了,这家人又少了一个顶梁柱,只剩下逃走的老翁与孤儿寡母,儿媳妇伤心哭泣,还不敢大声哭,连哭诉的权利都没有!
师:夜深人静,当一切恢复平静的时候,他们一家又经历了一场浩劫。可是,哭泣也只能闷在心里,多么伤痛,多么无助,多么可怜啊!
生:那些小吏太可恶!
生:他们也是替朝廷办事,可见一旦发生战争,最苦最难的一定是百姓!
师:你们讲得多好啊!这是不争的事实,是老百姓难逃的宿命!我们感谢老杜,他如实的记录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这点来看,他不愧是“诗圣”,他的诗,不愧是“诗史”哪!
屏显(师结):
• 二望老杜离乱心
• 安史之乱山河破,烽火连天亲人隔。
• 感花别鸟泪痕溅,一夜之间白头落。
• 石壕有吏来捉人,老翁逾墙老妇看。
• 一家三男赴国难,二男已为国捐躯。
• 可怜老妇无奈何,还得急应河阳役。
• 战乱频仍民受苦,骨肉分离泪断痕!
(课堂思考:本环节的学习是整节课的难点所在,要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发现《春望》与《石壕吏》的异同,通过课堂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相似点的寻找较为容易,对相异点的探究较为艰难,因此,调整学习方式,让他们小组合作思考完成。从课堂实效来看,他们的探究结果还是有深度,有内涵的。可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三望老杜赤子心
屏显:
• 读导读资料1、2
• 你望到了杜甫怎样的情怀?说说你对他的认识和看法。
(资料1为杜甫生平资料以及不同时期的诗作,资料2为教师下水文章《赤子本色老杜心》)
师:请同学们阅读导读资料1、2,说说你望到了杜甫怎样的一如既往的情怀?
(生再次读资料)
生:我望到了杜甫一如既往的忧国忧民之心,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心里装有国家和百姓。
师:忧国忧民,概括精当。
生:我望到了杜甫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的情怀,他手无缚鸡之力,但能坚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师:你是杜甫的知音!
(众笑)
生:我望到了杜甫想为国效力的情怀,想做一番大事业。
师:你是一个胸怀天下的男子汉!杜甫一生都这样想啊,他想为国效力,有着始终不变的济世情怀。
生:我望到了杜甫像一个孩子一样,活得很明亮,很纯粹,他有着纯粹的情怀!
师:像孩子一样,我们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什么?
生:赤子!
师:对!所以,这就是赤子本色老杜心啊!
屏显(师结):
• 赤子本色老杜心,
• 一生凄苦蓬凋零。
• 沉郁顿挫著诗史,
• 诗圣总是虑国民。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生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在对老杜的无限尊崇中结束这三首诗的学习吧,老杜的诗,老杜的人,老杜的情,老杜的思永远流在岁月的长河里,生生不息!好,下课!
(课堂思考:课堂总结环节沿用了王君老师的以读代悟法,让学生在铿锵有力的朗读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余音绕梁之效,让学生在余味悠长中结束课堂学习,却从此开启对老杜的了解之路,同质同人课堂的落点在于课堂走向的长远,而不应拘囿于一时一景。)
策划:湿地阅读编辑部@语文湿地
主编:司艳平
编辑:张爽 朱春芳 王红枚
制作:张娟 王兆霞
投稿:jinran@yuwenshidi.com